吴光强,工学博士,美国SAE Fellow;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客员教授。一直以来,其潜心笃志,忘我工作在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创建了如下机构,并为其负责人:
1. 中日联合汽车先端技术研究中心, 2011
2.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GETRAG-汽车传动教席, 2017
3. 同济-萨克斯先进传动联合研究所, 2008
4.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格陆博科技智能驾驶联合研究所, 2016
学术兼职:
1.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评审专家;
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预见专家;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委员、液力传动技术委员会委员;
4. 上海市汽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
5. 中国标准化汽车变速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6.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SAE Materials, Modeling, and Testing Committee委员;
7. SAE Load Simulation and Vehicle Performance: Nonlinear Components/Systems分会的Organizer;
8.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会员,The Vehicle Design Committee(VDC)ASME委员;
9. 美国先进汽车技术(AVT)分会,AVT-5 Advances in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and Powertrain Design的Organizer;
10. Multibody Systems,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ntrol (MSNDC)-Modelling, control, and simulation of vehicle dynamics的organizer;
11.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Research,责任编委;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Performance,编委;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15. 《江苏大学学报》,编委。
更多信息请访问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仿真技术研究所主页:http://ias.tongji.edu.cn
与东京大学吴研究室主页:http://www.iis.u-tokyo.ac.jp/cgi/teacher.cgi?prof_id=kuanchan&eng=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主页:http://cdhk.tongji.edu.cn/fakultaeten/fahrzeugtechnik/fahrzeugantriebsstrangsysteme/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1.研究方向
(1)汽车先进设计与协同仿真理论及方法;
(2)汽车非线性系统/结构动力学与控制;
(3)汽车智能驾驶(Intelligent Driving)、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 Automated Vehicles)核心技术,特别是整车智能自主决策与动力学集成控制(AESP/ACC/DCC/AEB)等;
(4)自动变速器(AT/AMT/DCT/CVT/DHT)及整车电气化(Electrification)。
2.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2)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1项;
(3)国际合作项目1项;
(4)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1项;
(5)企业联合研究所项目2项。
3.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在“Vehicle System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ssenger Car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已有180余篇收录入SCI/EI,并有多篇入选领跑者5000论文;
(2)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6项。
4.科研获奖
(1)2003、2005、2006、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2012、2017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2005、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教育与教学研究
1. 讲授课程
本科生:汽车理论(双语课程)
硕士生: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博士生: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虚拟开发理论与方法
2.在同济大学汽车专业首次开设并讲授(有的讲授多年)过的课程
本科生:结构力学与有限元方法
硕士生:汽车主动安全性
博士生:多体系统动力学、最优控制与最优设计、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方法
3. 精品课程
(1)汽车理论,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曾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被推荐申报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
(2)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01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4. 人才培养
(1)培养出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29人;培养出硕士生90余人;
(2)推荐相当数量的本科生、硕士生攻读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
(3)曾任同济大学第一、二届教学质量督导专家;
(4)曾指导法国、德国留学生多人。
每届都有多人获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以上奖励,还有的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5. 出版教材与专著
(1)车辆静液驱动与智能控制系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
(2)汽车理论(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汽车数字化开发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基金资助);
(4)地面车辆动力学(译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
(5)汽车理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车辆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这些图书为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多所著名大学图书馆所馆藏。
(6)汽车工程手册(参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7)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设计(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6. 教材、专著与教学成果奖
(1) 汽车理论(第一版),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 汽车数字化开发技术,2013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二等奖;
(3) 汽车理论(第二版),2016年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一等奖;
(4) 汽车理论(第二版),2016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5)2005、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个人荣誉与人才奖励
1. 1999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 1999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
3. 2002年上海市第八届曙光学者;
4. 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5. 2007年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
6. 2009年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奖。
国际学术奖励与荣誉
1. 美国(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_SAE Fellow,2019
国际合作与交往
吴光强教授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区及国家的一流大学及著名教授有着较广泛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
1. 应邀在东京大学组织的MOVIC2010(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做大会报告(Keynote Address);
2. 在日本汽车工程师学会组织的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toward zero-traffic-accident, FAST-zero '11, 2011上做特邀报告(Invited Speech);
3. 在美国SAE 2014 World Congress上做特邀报告(Invited Speech);
4.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几十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