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

  • 申请号:CN201420358620.8 申请公布号: CN204311342U
  • 申请日: 2014-06-30 申请公布日: 2015-05-06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分类号:E01D19/00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将钢棒插入预留孔中,通过施拧来调整钢管盖板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设计的垂直位置要求;将钢球底座在钢管盖板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焊接在钢管盖板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调整的目标。该位置调整装置取消了现场明火焊接作业,更好地适应了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轨道梁位置调整的要求。
1.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包括钢管(1)、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及预留孔(9)、钢管盖板(4)、顶球(5)、钢球底座(6)、梁底钢板(7)及凹槽(10)和防松螺帽(8);所述的钢管(1)先拧入防松螺帽(8),再拧入由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和钢管盖板(4)焊接组成的构件中,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用钢棒插入预留孔(9)中,调整钢管盖板(4)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工法指导书给出的垂直位置要求,待定位后,再拧紧防松螺帽(8),即达到了垂直位置的调整目标;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中心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将钢球底座(6)在钢管盖板(4)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6)焊接在钢管盖板(4)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的调整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管(1)为圆钢管;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上端设置大小相同、前后相通的两个预留孔(9);所述的梁底钢板(7)的底端设置一个凹槽(10);所述的防松螺帽(8)为六角螺帽,其内径大小与钢管套管(3)外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管(1)外径为150mm~350mm,管壁厚为10mm~50mm,钢管上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外径为170mm~450mm,管壁厚为10mm~50mm,钢管套管(3)的下端内部设置内螺纹;所述的预留孔(9)的孔径为10mm~50mm;所述的钢管盖板(4)为方形盖板,盖板的边长为250mm~500mm,厚度为20mm~50mm;所述的顶球(5)为钢球,其直径为20mm~150mm。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线形调整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中对轨道梁进行位置调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的轨道梁大多是简支梁的形式,考虑到轨道梁或道岔在温度变化或基础沉降时产生的伸缩变形,因此在轨道梁或道岔的两端设伸缩缝。现在采用等高度1.5m的简支PC轨道梁的最大跨度为24m左右,所以一条线路上的伸缩缝数量非常多,列车在经过这些伸缩缝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振动,影响车辆的寿命和乘客的舒适度,增大了对列车橡胶轮胎的磨损和运营维护成本。为此,美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在单轨交通线路设计上采用了先简支后刚构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大大减少了线路上伸缩缝数量,取消了轨道梁支座,减少了列车橡胶轮胎的磨损和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和旅客的舒适度。但这种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线形调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巴西圣保罗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预制轨道梁在桥墩顶面安装定位时,先把预埋于轨道梁两端的劲性骨架简支在桥墩顶面预设的两块竖向调整钢板上。为了准确调整轨道梁顶面的高程,需明火作业,现场切割和焊接这两块竖向调整钢板,使其满足轨道梁顶面的设计高程要求。此外,这种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中轨道梁桥线形调整仅通过预埋于轨道梁两端的劲性骨架简支在桥墩顶面的两块竖向调整钢板上来实现。因劲性骨架的刚度相对于梁体刚度来说xa0偏小,这样大大增大了预制轨道梁产生的自重挠度,增加了对预制梁体线形控制的难度。同时,较大质量的轨道梁体通过较小体积劲性骨架简支在桥墩顶面的两块竖向调整钢板上,增大了落梁的风险。为此,需改变这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取消现场明火作业,减少预制轨道梁在简支阶段产生的自重挠度,防止轨道梁发生落梁事故,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提供一种对预制轨道梁的位置调整装置,取消现场明火作业,减少预制轨道梁在简支阶段产生的自重挠度,防止轨道梁发生落梁事故,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中,需要用工法指导书对梁底钢板上凹槽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和水平位置坐标进行定位。此处的工法指导书是指在轨道梁施工前编制完成的用于指导轨道梁的预制、架设和安装过程中所需的控制参数值的技术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轨道梁预制时模板参数、钢筋参数、预应力筋参数、预埋件位置数量参数、调整装置的空间位置参数、施工检测设计值等。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包括钢管1、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及预留孔9、钢管盖板4、顶球5、钢球底座6、梁底钢板7及凹槽10和防松螺帽8;所述的钢管1先拧入防松螺帽8,再拧入由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和钢管盖板4焊接组成的构件中,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用钢棒插入预留孔9中,调整钢管盖板4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工法指导书给出的垂直位置xa0要求,待定位后,再拧紧防松螺帽8,即达到了垂直位置的调整目标;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中心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将钢球底座6在钢管盖板4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6焊接在钢管盖板4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的调整目标。所述的钢管1为圆钢管;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上端设置大小相同、前后相通的两个预留孔9;所述的梁底钢板7的底端设置一个凹槽10;所述的防松螺帽8为六角螺帽,其内径大小与钢管套管3外径一致。所述的钢管1的外径为150mm~350mm,管壁厚为10mm~50mm,钢管上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外径为170mm~450mm,管壁厚为10mm~50mm,钢管套管3的下端内部设置内螺纹;所述的预留孔9的孔径为10mm~50mm;所述的钢管盖板4为方形盖板,盖板的边长为250mm~500mm,厚度为20mm~50mm;所述的顶球5为钢球,其直径为20mm~15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在钢管1先拧入防松螺帽8,再拧入由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和钢管盖板4焊接组成的构件中,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用钢棒插入预留孔9中,调整钢管盖板4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工法指导书给出的垂直位置要求,待定位后,再拧紧防松螺帽8,即达到了垂直位置的调整目标;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中心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将钢球底座6在钢管盖板4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6焊接在钢管盖板4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的调整目标。采用以上位置调整装置,可以实现预制轨道梁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更好地适应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轨道梁位置调整的要求。取消xa0现场明火作业,减少预制轨道梁在简支阶段产生的自重挠度,防止轨道梁发生落梁事故,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位置调整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钢管示意图。图3钢管套管示意图。图4防松螺帽示意图。图5梁底钢板和凹槽示意图。图6位置调整装置垂直方向调整示意图。图7位置调整装置水平方向调整示意图。图中:钢管1,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钢管盖板4,顶球5,钢球底座6,梁底钢板7,防松螺帽8,预留孔9,梁底钢板凹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某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采用了先简支后刚构体系进行设计和施工。其中,一联5跨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中预制混凝土轨道梁的跨度为30m;跨数N为5。现对用于该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介绍。该装置包括:钢管1、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及预留孔9、钢管盖板4、顶球5、钢球底座6、梁底钢板7及凹槽10和防松螺帽8;钢管1为圆钢管;钢管套管3的上端设置大小相同、前后相通的两个预留孔9;梁底钢板7的底端设置一个凹槽10;防松螺帽8为六角螺帽,其内径大小与钢管套管3外径一致;位置调整装置的钢管1的外径为219mm,管壁厚为25mm,钢管1的上端xa0设置外螺纹;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外径为249mm,管壁厚为15mm,钢管套管3的下端内部设置内螺纹;预留孔9的孔径为20mm;钢管盖板4为方形盖板,盖板的边长为300mm,厚度为30mm;顶球5为钢球,其直径为50mm。位置调整装置的使用方法:在钢管1先拧入防松螺帽8,再拧入由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和钢管盖板4焊接组成的构件中,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用钢棒插入预留孔9中,调整钢管盖板4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工法指导书给出的垂直位置要求,待定位后,再拧紧防松螺帽8,即达到了垂直位置的调整目标;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中心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将钢球底座6在钢管盖板4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6焊接在钢管盖板4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的调整目标。实施例二某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采用了先简支后刚构体系进行设计和施工。其中,一联3跨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中预制钢轨道梁的跨度为80m;跨数N为3。现对用于该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介绍。该装置包括:钢管1、锁紧卡件2、钢管套管3及预留孔9、钢管盖板4、顶球5、钢球底座6、梁底钢板7及凹槽10和防松螺帽8;钢管1为圆钢管;钢管套管3的上端设置大小相同、前后相通的两个预留孔9;梁底钢板7的底端设置一个凹槽10;防松螺帽8为六角螺帽,其内径大小与钢管套管3外径一致;位置调整装置的钢管1的外径为350mm,管壁厚为50mm,钢管1的上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的钢管套管3的外径为450mm,管壁厚为50mm,钢管套管3的下端内部设置内螺纹;预留孔9的孔径为50mm;钢管盖板4为方形盖板,盖板的边长为500mm,厚度为50mm;顶球5为钢球,其直径为100mm。位置调整装置的使用方法:在钢管1先拧入防松螺帽8,再拧入由锁紧卡件xa02、钢管套管3和钢管盖板4焊接组成的构件中,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的中心点垂直位置坐标,用钢棒插入预留孔9中,调整钢管盖板4的垂直位置,使其达到工法指导书给出的垂直位置要求,待定位后,再拧紧防松螺帽8,即达到了垂直位置的调整目标;根据工法指导书给出的梁底钢板7上凹槽10中心点的水平位置坐标,将钢球底座6在钢管盖板4上进行移动和定位,待定位后将钢球底座6焊接在钢管盖板4上,即达到了水平位置的调整目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所应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先简支后刚构体系,提供一种对预制轨道梁的位置调整装置。采用该位置调整装置,可以实现预制轨道梁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更好地适应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轨道梁位置调整的要求。取消现场明火作业,减少预制轨道梁在简支阶段产生的自重挠度,防止轨道梁发生落梁事故,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符合专利各要求,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