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包括主体板(100)、副板(200)、两个固定板(300)、四个翼板(400)和传感器阵列(500);主体板(10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凸缘(101)、第二凸缘(102)、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一端,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另一端;第一横轴(105)固定设置于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之间;第二横轴(106)固定设置于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之间;主体板(10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耳(107)和第三凸耳(109),主体板(100)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耳(108)和第四凸耳(110)。所述钢轨探伤装置在探测钢轨缺陷时传感器不需要与钢轨直接接触,能够实现对钢轨的快速探伤。
1.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钢轨探伤装置包括主体板(100)、副板(200)、两个固定板(300)、四个翼板(400)和传感器阵列(500);主体板(10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凸缘(101)、第二凸缘(102)、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一端,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另一端;第一横轴(105)固定设置于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之间;第二横轴(106)固定设置于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之间;主体板(10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耳(107)和第三凸耳(109),主体板(100)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耳(108)和第四凸耳(110);第一凸耳(107)、第三凸耳(109)和主体板(100)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一缺口(211),第二凸耳(108)、第四凸耳(110)和主体板(100)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二缺口(212);副板(200)固定设置于主体板(100)的底面,且副板(200)的一端从第一缺口(211)处伸出,副板(200)的另一端从第二缺口(212)处伸出;副板(20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五凸缘(201)、第六凸缘(202)、第七凸缘(203)和第八凸缘(204);第三横轴(205)设置于第五凸缘(201)和第六凸缘(202)之间;第四横轴(206)设置于第七凸缘(203)和第八凸缘(204)之间;第一凸耳(107)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九凸缘(111)和第十凸缘(112);第二凸耳(108)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一凸缘(113)和第十二凸缘(114);第三凸耳(109)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三凸缘(115)和第十四凸缘(116);第四凸耳(11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五凸缘(117)和第十六凸缘(118);第五横轴(119)设置于第九凸缘(111)和第十凸缘(112)之间;第六横轴(120)设置于第十一凸缘(113)和第十二凸缘(114)之间;第七横轴(121)设置于第十三凸缘(115)和第十四凸缘(116)之间;第八横轴(122)设置于第十五凸缘(117)和第十六凸缘(118)之间;第一滚轮(132)套装在第一横轴(105)上,且第一滚轮(132)与第一横轴(105)固定连接;第二滚轮(134)套装在第二横轴(106)上,且第二滚轮(134)与第二横轴(106)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31)的转轴与第一横轴(105)固定连接,使得第一xa0电机(131)能够带动第一横轴(105)转动,第一横轴(105)进而带动第一滚轮(132)转动;第二电机(133)的转轴与第二横轴(106)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电机(133)能够带动第二横轴(106)转动,第二横轴(106)进而带动第二滚轮(134)转动;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三横轴(205)和第四横轴(206)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01)与第二固定板(302)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围成一个C字形结构,且该C字形结构的开口朝下;传感器阵列(500)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的内侧面;第一翼板(401)、第二翼板(402)、第三翼板(403)和第四翼板(404)都呈L字形;第一翼板(401)、第二翼板(402)、第三翼板(403)和第四翼板(404)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五横轴(119)、第六横轴(120)、第七横轴(121)和第八横轴(12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套装在所述第三横轴(205)上,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沿着所述第三横轴(20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01)的两侧,且第一扭转弹簧(207)的一端和第二扭转弹簧(208)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01)的外侧;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301)向内侧扣合;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套装在所述第四横轴(206)上,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沿着所述第四横轴(20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的两侧,且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的一端卡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02)的外侧;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302)向内侧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套装在所述第五横轴(119)上,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沿着所述第五横轴(11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翼板(401)的两侧,且第五扭转弹簧(123)的一端和第六扭转弹簧(124)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一翼板(401)的外侧;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的xa0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翼板(401)向内侧扣合;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套装在所述第六横轴(120)上,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沿着所述第六横轴(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翼板(402)的两侧,且第七扭转弹簧(125)的一端和第八扭转弹簧(126)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二翼板(402)的外侧;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翼板(402)向内侧扣合;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套装在所述第七横轴(121)上,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沿着所述第七横轴(121)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翼板(403)的两侧,且第九扭转弹簧(127)的一端和第十扭转弹簧(128)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三翼板(403)的外侧;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三翼板(403)向内侧扣合;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套装在所述第八横轴(122)上,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沿着所述第八横轴(122)分别位于第四翼板(404)的两侧,且第十一扭转弹簧(129)的一端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四翼板(404)的外侧;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四翼板(404)向内侧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竖轴(405)、第二竖轴(406)、第三竖轴(407)和第四竖轴(408)依次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翼板(401)、所述第二翼板(402)、所述第三翼板(403)和所述第四翼板(404)的底端;第一翼轮(409)、第二翼轮(410)、第三翼轮(411)和第四翼轮(412)依次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竖轴(405)、第二竖轴(406)、第三竖轴(407)和第四竖轴(408)上,且第一翼轮(409)、第二翼轮(410)、第三翼轮(411)和第四翼轮(412)能够依次分别绕第一竖轴(405)、第二竖轴(406)、第三竖轴(407)和第四竖轴(408)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07)与所述第二凸耳(108)对称,所述第三凸耳(109)与所述第四凸耳(110)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07)、所述第二凸耳(108)、所述第三凸耳(109)和所述第四凸耳(110)都与所述主体板(100)是一体成型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翼板(401)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413)与第二翼板(40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翼板(403)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杆(414)与第四翼板(404)的下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探伤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600);控制电路(600)包括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所述传感器阵列(500)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单元,且每一个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三个线圈;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与信号源(601)电连接;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与采集模块(602)电连接;采集模块(602)和定位模块(604)都与发送模块(603)电连接;信号源(601)用于向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发送激励信号,且该激励信号能够激发该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压信号;采集模块(602)用于实时采集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每一个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信号,并且将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603);定位模块(604)用于实时获得所述钢轨探伤装置的位置信号,并且将该位置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603);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来自采集模块(602)的感应电压信号和来自定位模块(604)的位置信号进行整合,并且将整合后的信号发送供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600)还包括电源(605);电源(605)分别与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电连接,以给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600)置于所述主体板(100)的上端面。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钢轨探伤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这种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体积较大,并且笨重,使用不便。使用时,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的探头需要贴在钢轨的表面,且需要预涂耦合剂,因此检测速率很低。这导致在恶劣的环境下采用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变得更加艰难,例如在高密度、高重量的行车状况下,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将不能满足钢轨探伤的实际要求。此外,采用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更重要地,这可能对探伤人员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包括主体板、副板、两个固定板、四个翼板和传感器阵列;主体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对称设置于主体板的一端,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对称设置于主体板的另一端;第一横轴固定设置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第二横轴固定设置于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之间;主体板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耳和第三凸耳,主体板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耳和第四凸耳;第一凸耳、第三凸耳和主体板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一缺口,第二凸耳、第四凸耳和主体板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二缺口;副板固定设置于主体板的底面,且副板的一端从第一缺口处伸出,副板的另一端从第二缺口处伸出;副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五凸缘、第六凸缘、第七凸缘和第八凸缘;第三横轴设置于第五凸缘和第六凸缘之间;第四横轴设置于第七凸缘和第八凸缘之间;第一凸耳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九凸缘和第十凸缘;第二凸耳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一凸缘和第十二凸缘;第三凸耳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三凸缘和第十四凸缘;第四凸耳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五凸缘和第十六凸缘;第五横轴设置于第九凸缘和第十凸缘之间;第六横轴设置于第十一凸缘和第十二凸缘之间;第七横轴设置于第十三凸缘和第十四凸缘之间;第八横轴设置于第十五凸缘和第十六凸缘之间;第一滚轮套装在第一横轴上,且第一滚轮与第一横轴固定连接;第二滚轮套装在第二横轴上,且第二滚轮与第二横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横轴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横轴转动,第一横轴进而带动第一滚轮转动;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二横轴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电机能够带动第二横轴转动,第二横轴进而带动第二滚轮转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三横轴和第四横轴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围成一个C字形结构,且该C字形结构的开口朝下;传感器阵列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内侧面;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都呈L字形;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五横轴、第六横轴、第七横轴和第八横轴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三横轴上,第一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三横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且第一扭转弹簧的一端和第二扭转弹簧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第一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向内侧扣合;第三扭转弹簧和第四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四横轴上,第三扭转弹簧和第四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四横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且第三扭转弹簧和第四扭转弹簧的一端卡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第三扭转弹簧和第四扭xa0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向内侧扣合。优选地,第五扭转弹簧和第六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五横轴上,第五扭转弹簧和第六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五横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翼板的两侧,且第五扭转弹簧的一端和第六扭转弹簧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一翼板的外侧;第五扭转弹簧和第六扭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翼板向内侧扣合;第七扭转弹簧和第八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六横轴上,第七扭转弹簧和第八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六横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翼板的两侧,且第七扭转弹簧的一端和第八扭转弹簧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二翼板的外侧;第七扭转弹簧和第八扭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翼板向内侧扣合;第九扭转弹簧和第十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七横轴上,第九扭转弹簧和第十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七横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翼板的两侧,且第九扭转弹簧的一端和第十扭转弹簧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三翼板的外侧;第九扭转弹簧和第十扭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三翼板向内侧扣合;第十一扭转弹簧和第十二扭转弹簧套装在所述第八横轴上,第十一扭转弹簧和第十二扭转弹簧沿着所述第八横轴分别位于第四翼板的两侧,且第十一扭转弹簧的一端和第十二扭转弹簧的一端都卡在所述第四翼板的外侧;第十一扭转弹簧和第十二扭转弹簧的扭转作用力使得所述第四翼板向内侧扣合。优选地,第一竖轴、第二竖轴、第三竖轴和第四竖轴依次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所述第三翼板和所述第四翼板的底端;第一翼轮、第二翼轮、第三翼轮和第四翼轮依次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竖轴、第二竖轴、第三竖轴和第四竖轴上,且第一翼轮、第二翼轮、第三翼轮和第四翼轮能够依次分别绕第一竖轴、第二竖轴、第三竖轴和第四竖轴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对称,所述第三凸耳与所述第四凸耳对称。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凸耳、所述第三凸耳和所述第四凸耳都与所述主体板是一体成型的。优选地,第一翼板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翼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翼板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四翼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钢轨探伤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源、采集模块、发送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单元,且每一个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三个线圈;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与信号源电连接;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与采集模块电连接;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都与发送模块电连接。信号源用于向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发送激励信号,且该激励信号能够激发该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每一个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信号,并且将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实时获得所述钢轨探伤装置的位置信号,并且将该位置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将来自采集模块的感应电压信号和来自定位模块的位置信号进行整合,并且将整合后的信号发送供使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电源分别与信号源、采集模块、发送模块和定位模块电连接,以给信号源、采集模块、发送模块和定位模块供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置于所述主体板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在探测钢轨缺陷时传感器不需要与钢轨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实现对钢轨的快速探伤,例如可以利用没有列车通过的时间间隙对钢轨探伤;(2)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在对钢轨探伤时,传感器阵列的每一个传感器单元和与之对应的待探测面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不变,从而能够提高钢轨探伤的准确度;(3)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在对钢轨探伤时,不需要操作人员亲自到达探伤现场,从而能够节省钢轨探伤的人力成本;(4)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包括传感器阵列,该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传感器单元,并且多个传感器单元形成xa0过个通道,从而能够充分获取钢轨的缺陷信息,提高钢轨探伤的准确度;(5)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能够适应恶劣的探伤环境;(6)与现有技术的钢轨探伤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轨探伤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操作轻便。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上下倒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上下倒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第三横轴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第五横轴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结构的钢轨探伤装置包括主体板100、副板200、两个固定板300、四个翼板400、传感器阵列500和控制电路60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板100呈例如长方形。主体板10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凸缘101、第二凸缘102、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一端,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对称设置于主体板100的另一端。第一横轴105固定设置于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2之间;第二横轴106固定设置于第三凸缘103和第四凸缘104之间。如图2所示,主体板10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耳107和第三凸耳109,主体板100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耳108和第四凸耳1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凸耳107与第二凸耳108对称,第三凸耳109与第四凸耳110对称。第一凸耳107、第三凸耳109和主体板100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一缺口211,第二凸耳108、第四凸耳110和主体板100三者之间形成U字形的第二缺口21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凸耳107、第二凸耳108、第三凸耳109和第四凸耳110都与主体板100是一体成型的。如图2所示,副板200固定设置于主体板100的底面,且副板200的一端从第一缺口211处伸出,副板200的另一端从第二缺口212处伸出。副板20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五凸缘201、第六凸缘202、第七凸缘203和第八凸缘204。第三横轴205设置于第五凸缘201和第六凸缘202之间。第四横轴206设置于第七凸缘203和第八凸缘204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凸耳107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九凸缘111和第十凸缘112。第二凸耳108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一凸缘113和第十二凸缘114。第三凸耳109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三凸缘115和第十四凸缘116。第四凸耳110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十五凸缘117和第十六凸缘118。第五横轴119设置于第九凸缘111和第十凸缘112之间。第六横轴120设置于第十一凸缘113和第十二凸缘114之间。第七横轴121设置于第十三凸缘115和第十四凸缘116之间。第八横轴122设置于第十五凸缘117和第十六凸缘118之间。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滚轮132套装在第一横轴105上,且第一滚轮132与第一横轴105固定连接。第二滚轮134套装在第二横轴106上,且第二滚轮134与第二横轴106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31的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横轴105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电机131能够带动第一横轴105转动,第一横轴105xa0进而带动第一滚轮132转动。第二电机133的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横轴106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电机133能够带动第二横轴106转动,第二横轴106进而带动第二滚轮134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301的上端与第三横轴205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302的上端与第四横轴206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301与第二固定板302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围成一个C字形结构,且该C字形结构的开口朝下。如图1和图4所示,传感器阵列500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的内侧面。如图5所示,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套装在第三横轴205上,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沿着第三横轴205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01的两侧,且第一扭转弹簧207的一端和第二扭转弹簧208的一端都卡在第一固定板301的外侧。第一扭转弹簧207和第二扭转弹簧208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一固定板301向内侧扣合。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套装在第四横轴206上,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沿着第四横轴206分别位于第二固定板302的两侧,且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的一端卡在第二固定板302的外侧。第三扭转弹簧209和第四扭转弹簧210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二固定板302向内侧扣合。xa0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翼板401、第二翼板402、第三翼板403和第四翼板404都呈L字形。第一翼板401的上端与第五横轴119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二翼板402的上端与第六横轴120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三翼板403的上端与第七横轴1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四翼板404的上端与第八横轴12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翼板401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413与第二翼板40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翼板403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杆414与第四翼板404的下端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套装在第五横轴119上,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沿着第五横轴119分别位于第一翼板401的两侧,且第五扭转弹簧123的一端和第六扭转弹簧124的一端都卡在第一翼板401的外侧。第五扭转弹簧123和第六扭转弹簧124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一翼板401向内侧扣合。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套装在第xa0六横轴120上,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沿着第六横轴120分别位于第二翼板402的两侧,且第七扭转弹簧125的一端和第八扭转弹簧126的一端都卡在第二翼板402的外侧。第七扭转弹簧125和第八扭转弹簧126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二翼板402向内侧扣合。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套装在第七横轴121上,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沿着第七横轴121分别位于第三翼板403的两侧,且第九扭转弹簧127的一端和第十扭转弹簧128的一端都卡在第三翼板403的外侧。第九扭转弹簧127和第十扭转弹簧128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三翼板403向内侧扣合。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套装在第八横轴122上,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沿着第八横轴122分别位于第四翼板404的两侧,且第十一扭转弹簧129的一端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的一端都卡在第四翼板404的外侧。第十一扭转弹簧129和第十二扭转弹簧130的扭转作用力使得第四翼板404向内侧扣合。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竖轴405固定设置于第一翼板401的底端。第一翼轮409固定设置于第一竖轴405上,且第一翼轮409能够绕第一竖轴405转动。第二竖轴406固定设置于第二翼板402的底端。第二翼轮410固定设置于第二竖轴406上,且第二翼轮410能够绕第二竖轴406转动。第三竖轴407固定设置于第三翼板403的底端。第三翼轮411固定设置于第三竖轴407上,且第三翼轮411能够绕第三竖轴407转动。第四竖轴408固定设置于第四翼板404的底端。第四翼轮412固定设置于第四竖轴408上,且第四翼轮412能够绕第四竖轴408转动。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600包括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传感器阵列500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单元,且每一个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三个线圈。传感器阵列500的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与信号源601电连接。传感器阵列500的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与采集模块602电连接。采集模块602和定位模块604都与发送模块603电连接。信号源601用于向每一个线圈单元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发送激励信号,且该激励信号能够激发该线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压信号。优选地,激励信号例如为交流电流信号。采集模块602用于实时采集每一个线xa0圈单元的位于边缘位置的每一个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信号,并且将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603。定位模块604用于实时获得上述钢轨探伤装置的位置信号,并且将该位置信号发送至发送模块603。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来自采集模块602的感应电压信号和来自定位模块604的位置信号进行整合,并且将整合后的信号发送供使用。例如,发送模块603将整合后的信号发送至远程接收端,以供用户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传感器阵列500包括例如三个线圈单元,其中A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A1线圈、A2线圈和A3线圈,B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B1线圈、B2线圈和B3线圈,C线圈单元包括一字排列的C1线圈、C2线圈和C3线圈。A线圈单元的A2线圈位于中间位置,A1线圈和A3线圈位于边缘位置,即A1线圈和A3线圈分别位于A2线圈的两侧;B线圈单元的B2线圈位于中间位置,B1线圈和B3线圈位于边缘位置,即B1线圈和B3线圈分别位于B2线圈的两侧;C线圈单元的C2线圈位于中间位置,C1线圈和C3线圈位于边缘位置,即C1线圈和C3线圈分别位于C2线圈的两侧。A2线圈、B2线圈和C2线圈都与信号源601电连接。A1线圈、A3线圈、B1线圈、B3线圈、C1线圈和C3线圈都与采集模块602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示出的传感器阵列500是示意性的,传感器阵列500的线圈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阵列500包括的线圈单元通常远远多于三个,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认线圈单元的个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600还包括电源605。电源605分别与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电连接,以给信号源601、采集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供电。优选地,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600置于主体板100的上端面。使用时,如图8所示,将上述钢轨探伤装置置于待检测的钢轨轨面上,第一滚轮132和第二滚轮134与钢轨轨面直接接触,且第一滚轮132和第二滚轮134能够沿着钢轨轨面滚动,第一固定板301的底端和第二固定板302的底端都扣合于钢轨轨腰,第一翼轮409、第二翼轮410、第三翼轮411和第四翼轮412都扣合于钢轨的侧面,且第一翼轮409、第二翼轮410、第三翼轮411和第四翼轮412都能够沿着钢轨的侧面滚动。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