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

  • 申请号:CN201520120096.5 申请公布号: CN204477068U
  • 申请日: 2015-02-28 申请公布日: 2015-07-15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分类号:F16C32/06;B61K9/08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箱(1)、连接管(2)、固定板(3)、风管(5)、气室(6)和至少一个弹簧(4);连接管(2)的下端与固定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的上端与连接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上端与固定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为刚性连接管,且其内部中空;风管(5)从连接管(2)内穿过,且风管(5)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气密连接;气室(6)的内部中空;气室(6)的底面设有多个吹气口(7);连接箱(1)的上端开口。所述支撑装置设有气室和弹簧,从而能够控制传感器与钢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
1.一种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箱(1)、连接管(2)、固定板(3)、风管(5)、气室(6)和至少一个弹簧(4);连接管(2)的下端与固定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的上端与连接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上端与固定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为刚性连接管,且其内部中空;风管(5)从连接管(2)内穿过,且风管(5)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气密连接;气室(6)的内部中空;气室(6)的底面设有多个吹气口(7);连接箱(1)的上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所述弹簧(4),且四个所述弹簧(4)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1)内部的电源(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9)通过第一导线(10)与传感器(8)电连接,第一导线(10)依次从所述连接管(2)和所述气室(6)的内部穿过,且第一导线(10)穿过所述气室(6)的上端面的位置处气密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1)内部的空气压缩机(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9)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1)电连接,所述风管(5)的上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1)连通。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用于支撑钢轨探伤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高速铁路向着更高速化、重载化发展。高速带给我们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对铁路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钢轨探伤。由于高铁运营的高密度高重量,支撑列车的钢轨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线路中不可避免地发生钢轨断裂、裂缝、核伤等等。而这些情形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轻则脱轨,重则车毁人亡。因此能在事故未发生前,及时、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钢轨的不安全因素就显的尤为重要。传统的检测钢轨的方法中超声波探伤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超声波探伤需要将探头与轨面接触,探伤时为使探头与钢轨密贴,必须使用耦合剂,这导致超声波探伤不能应用于高速检测的场合。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非接触、高速检测的装置将是未来钢轨检测的趋势。在现行的检测方法中,其中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由于不需要与被测表面接触,具有快速检测、对小裂纹的敏感性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得到了检测领域人士的青睐。电磁无损检测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用正弦波电流激励探头线圈,当探头线圈接近金属表面时,线圈周围的交变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当金属表面平滑完整时,在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就是有规律的正弦波。而当金属表面或近表面出现缺陷时,将会影响感应电流的强度和分布,从而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通过回采得到数据并处理就能分析出是否发生缺陷及其缺陷位置信息。在实际的铁路线路中,钢轨与轮缘接触最多的轨头最易发生钢轨损伤。采用传感器接触式的方法虽然可以保证与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但在高速环境下,传感器极易磨损,而且摩擦将导致温度急剧升高而失效。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箱、连接管、固定板、风管、气室和至少一个弹簧;连接管的下端与固定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的上端与连接箱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的下端与气室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为刚性连接管,且其内部中空;风管从连接管内穿过,且风管的下端与气室的上端面气密连接;气室的内部中空;气室的底面设有多个吹气口;连接箱的上端开口。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所述弹簧,且四个所述弹簧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内部的电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源通过第一导线与传感器电连接,第一导线依次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气室的内部穿过,且第一导线穿过所述气室的上端面的位置处气密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内部的空气压缩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源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电连接,所述风管的上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支撑装置设有气室和弹簧,且气室的底面设有多个吹气口,吹气口排出的空气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悬浮于钢轨上方,从而能够控制传感器与钢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2)采用所述支撑装置的情况下,当列车运动时,列车带动所述支撑装置和传感器随着列车一起运动,从而能够在列车运行的同时实现在线高速钢轨探伤。(3)所述支撑装置能够保证传感器与钢轨轨头切面平行,从而能有效检测钢轨轨头部分的缺陷。(4)所述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空气悬浮的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箱1、连接管2、固定板3、风管5、气室6和至少一个弹簧4。连接管2的下端与固定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的上端与连接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上端与固定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4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2为刚性连接管,且其内部中空。风管5从连接管2内穿过,且风管5的下端与气室6的上端面气密连接。气室6的内部中空。气室6的底面设有多个吹气口7。连接箱1的上端开口。连接箱1呈例如长方体形。使用时,连接箱1的上端与列车(图中未示出)的底部固定连接。列车在钢轨上运动时能够带动连接箱1一起运动。如图2所示,连接箱1内部用于容纳电源9和空气压缩机11。传感器8设置于气室6的底面,以实现所述支撑装置对传感器8的支撑。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弹簧4,且该四个弹簧4对称设置。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1内部的电源9。电源9通过第一导线10与传感器8电连接,以给传感器8供电。第一导线10依次从连接管2和气室6的内部穿过,且第一导线10穿过气室6的上端面的位置处气密设置。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箱1内部的空气压缩机11。电源9通过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出)与空气压缩机11电连接,以给空气压缩机11供电。风管5的上端与空气压缩机11连通。空气压缩机11用于经风管5向气室6输送压缩空气。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所述支撑装置置于钢轨的上方。空气压缩机11输出的压缩空气经风管5进入气室6内部,然后经吹气口7排出并吹向钢轨。吹气口7排出的空气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悬浮于钢轨上方,且所述支撑装置支撑着用于钢轨探伤的传感器8。当列车运动时,列车带动所述支撑装置和传感器8随着列车一起运动,从而能够在列车运行的同时实现在线高速钢轨探伤。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