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组成包括:塔筒,其特征是:xa0所述的塔筒底部连接集水池,所述的塔筒底部外侧装有导流弧和导向板,所述的塔筒内下部装有填料区,所述的填料区上部连接配水系统,在所述的填料区中心位置装有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特征是:xa0所述的导向板上部具有上环梁导流弧,所述的导向板下部具有入风口下部导流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特征是:xa0所述的上环梁导流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玻璃钢结构,弧长为水塔入风口高度的1/10—1/8,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特征是:xa0所述的入风口下部导流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玻璃钢结构,弧长为水池壁高出散水标高的1—3倍,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5.xa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特征是:xa0所述的导向板沿水塔集水池壁外侧布置,所述的导向板高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宽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或者塑料、玻璃钢结构。
6.xa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特征是:xa0所述的导向板沿水塔集水池壁外侧布置,所述的导向板高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宽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或者塑料、玻璃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厂冷却系统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方面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水塔入风口上下部(沿上环梁与集水池池壁部分)存在漩涡现象,影响进风。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当有自然风时,由于塔内外的风的阻力不同,影响水塔进风量。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水塔内部,特别是在水塔淋雨区中心部位,空气经与淋雨区的热水接触,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成为冷却效率很低的“乏汽”,在该区形成低效区。 自然通风冷却水塔,是通过空气与热水接触,两流体之间产生传热传质过程,空气带走热水传给它的热量(含水蒸发的热量),从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冷却的目的。在热水水量为某一参数不变时,进入水塔的空气量越多,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将越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水塔进风阻力降低,从而增加进塔风量,提高水塔的冷却效率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组成包括:塔筒,所述的塔筒底部连接集水池,所述的塔筒底部外侧装有导流弧和导向板,所述的塔筒内下部装有填料区,所述的填料区上部连接配水系统,在所述的填料区中心位置装有调节装置。 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所述的导向板上部具有上环梁导流弧,所述的导向板下部具有入风口下部导流弧。 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所述的上环梁导流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玻璃钢结构,弧长为水塔入风口高度的1/10—1/8,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所述的入风口下部导流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玻璃钢结构,弧长为水池壁高出散水标高的1—3倍。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所述的导向板沿水塔集水池壁外侧布置,所述的导向板高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宽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或者塑料、玻璃钢结构。 有益效果: 1.xa0由于进入水塔的空气量,与水塔的抽力有关,也与水塔的空气阻力有关。水塔的抽力与塔内外的空气比重差成正比,与水塔的有效高度成正比。水塔的空气阻力,与水塔空气的进风口面积、与水塔的直径、与水塔的填料特性及面积,与空气的出口面积,与进风的风速有关,也与空气在塔内的运动状态有关。水塔一旦建成,冷却塔的高度、喉部直径、出入风口面积、塔筒底部高度、淋水填料面积、水塔底部直径等结构就已确定。因而,水塔的冷却能力也就基本确定了。但冷却的效果,还受环境因素,气象条件(风向,风力,空气的干湿温度),运行参数(热负荷——入塔水温、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水塔入风口上下部(沿上环梁与集水池池壁部分)存在漩涡现象,影响进风。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当有自然风时,由于塔内外的风的阻力不同,影响水塔进风量。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0"/>
水塔内部,特别是在水塔淋雨区中心部位,空气经与淋浴区的热水接触,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成为冷却效率很低的“乏汽”,如果能尽可能的将这部分“乏汽”抽走,将有利于增加新鲜空气的进气量。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水塔的结构,在水塔入风口上下部设置导流弧,在水塔进风口周向布置立式导向板,在水塔填料的中心区,拆除部分填料,加设调节装置,使水塔进风阻力降低,从而增加进塔风量,提高水塔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明显降低水塔进风阻力,增加进风量5—40%,提高冷却水塔的冷却效率xa05—12%。 本实用新型在水塔入风口上下部设置导流弧,减少漩涡,减少阻力,从而增加进风量,提高水塔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针对“有自然风时,由于塔内外风的阻力不同,影响水塔进风量”的问题,采用在水塔进风口周向布置立式导向板的方案。在导向板的诱导下,空气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塔内,使空气产生流向水塔淋雨区中心的分速度时,还产生圆周切线方向的分速度,在塔内形成稳定的螺旋形空气流,减少了塔内的漩涡、减少了塔内阻力。从而在降低了自然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转化部分自然风的动能,加大进塔风速,增加进塔风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装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导流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其组成包括:塔筒1,所述的塔筒底部连接集水池2,所述的塔筒底部外侧装有导流弧和导向板3,所述的塔筒内下部装有填料区4,所述的填料区上部连接配水系统5,在所述的填料区中心位置装有调节装置6。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所述的导向板上部具有上环梁导流弧7,所述的导向板下部具有入风口下部导流弧8。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水塔进风口上下导流弧的实施方式: 上环梁导流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玻璃钢结构或其他材料。弧长为水塔入风口高度的1/10—1/8。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入风口下部导流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玻璃钢结构。弧长为水池壁高出散水标高的1—3倍。弧长对应的圆的半径,取入风口高度的1/2—1/1。 实施例4: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水塔周向导向板的实施方式: xa0xa0xa0导向板沿水塔集水池壁外侧布置,可相距一定间隔均匀布置,也可根据具体环境不等距布置。导向板高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宽度为进风口高度的0.5—1.0。厚度以保证导向板的结构稳定并能承受当地最大风压为计算依据。 导向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或塑料、玻璃钢等结构。 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低自然通风冷却水塔进风阻力的装置,水塔中心区拆除部分填料,加装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 xa0xa0xa0在水塔中心区拆除部分填料,范围为水塔填料直径的3%—10%。拆除的填料空间上部,安装一个圆形平板(调节装置),平板的直径为拆除填料直径的50%—98%。平板可采用钢板、玻璃钢板或其他材料,将它固定在水塔原有的承载填料的混凝土构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