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由座椅及安装在座椅下方支撑梁上的下肢运动机构组成,所述下肢运动机构由直线电机、控制箱、踏板、踏板连接架、摇臂和踏板连杆组成;所述踏板通过踏板连接架与座椅连接,且脚踏板、踏板连接架和座椅之间均铰接;所述摇臂一端铰接在座椅上,另一端与踏板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踏板连杆另一端铰接在踏板连接架上;所述控制箱与直线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踏板连接架铰接,在控制箱控制下,直线电机输出端带动踏板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进行康复治疗,且本实用新型可使患者同时进行脚踝及膝部的康复运动。
1.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由座椅(10)及安装在座椅(10)下方支撑梁上的下肢运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运动机构由直线电机(2)、控制箱(1)、踏板(3)、踏板连接架(4)、摇臂(7)和踏板连杆(8)组成;所述踏板(3)通过踏板连接架(4)与座椅(10)连接,且脚踏板(3)、踏板连接架(4)和座椅(10)之间均铰接;所述摇臂(7)一端铰接在座椅上,另一端与踏板连杆(8)一端铰接,所述踏板连杆(8)另一端铰接在踏板连接架(4)上;所述控制箱(1)与直线电机(2)驱动连接,所述直线电机(2)的输出端与踏板连接架(4)铰接,在控制箱(1)控制下,直线电机(2)输出端带动踏板(3)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接架(4)位于座椅正面,踏板连接架(4)一侧与固定在座椅侧面的第一支撑架(5)铰接,踏板连接架(4)另一侧与固定在座椅(10)正面的第二支撑架(6)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接架(4)位于座椅侧面,踏板连接架(4)一侧与固定在座椅侧面的第一支撑架(5)铰接,踏板连接架(4)另一侧与固定在座椅(10)侧面的第三支撑架(11)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为折叠式脚踏板,在所述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时向侧面折叠收纳。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连接有绑带(9)。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下肢康复运动器械中,器械体积较为庞大,结构复杂,病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经常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此外,由于现有的坐式下肢康复运动器材,需要面临大量的康复对象,而每个康复对象的需要康复的下肢位置不同,如脚踝、膝部、胯部,为了应用范围的最大化,医院的康复器械每一次的康复部位较为单一,如只能锻炼脚踝或正能锻炼膝部,故患者在进行不同部位康复时就需要更换不同的器械。如需要同时康复,则常常需要康复师通过手动对患者进行辅助运动康复,无形增加了患者的时间即费用成本。如果开发出一套操作简便的下肢运动康复装置,使患者在家就可以进行多部位的康复,可以大大造福于广大患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使患者可以进行膝盖及脚踝部位的康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由座椅10及安装在座椅10下方支撑梁上的下肢运动机构组成,所述下肢运动机构由直线电机2、控制箱1、踏板3、踏板连接架4、摇臂7和踏板连杆8组成;所述踏板3通过踏板连接架4与座椅10连接,且脚踏板3、踏板连接架4和座椅10之间均铰接;所述摇臂7一端铰接在座椅上,另一端与踏板连杆8一端铰接,所述踏板连杆8另一端铰接在踏板连接架4上;所述控制箱1与直线电机2驱动连接,所述直线电机2的输出端与踏板连接架4铰接,在控制箱1控制下,直线电机1输出端带动踏板3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踏板连接架4位于座椅正面,踏板连接架4一侧与固定在座椅侧面的第一支撑架5铰接,踏板连接架4另一侧与固定在座椅10正面的第二支撑架6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板连接架4位于座椅侧面,踏板连接架4一侧与固定在座椅侧面的第一支撑架5铰接,踏板连接架4另一侧与固定在座椅10侧面的第三支撑架11铰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为折叠式脚踏板,在所述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时向侧面折叠收纳。更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上连接有绑带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进行康复治疗,且本实用新型可使患者同时进行脚踝及膝部的康复运动;此外,本装置可选择性地将下肢运动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侧面,避免患者在将身体移动至座椅上时,连接架及支撑架对患者待康复下肢造成阻挡,给患者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视图。图中:1、控制箱,2、直线电机,3、踏板,4、踏板连接架,5、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7、摇臂,8、踏板连杆,9、绑带,10、座椅,11、第三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该装置主体结构为座椅10,在座椅10的正下方设有直线电机2、以及与直线电机2控制端控制连接的控制箱1。所述控制箱1与家用电源连接,并在连接线路上配有控制开关(图中未显示家用电源及开关)。在座椅10正面前方安装有踏板连接架4,所述踏板连接架4为对称结构,其上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与座椅10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固定在座椅10的侧边扶手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架6固定在座椅10正面的支撑梁下方,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分别与踏板连接架4铰接。所述踏板连接架4下方设有踏板3,且所述踏板3与连接架4铰接,踏板3上还连接有绑带9。所述直线电机2的输出端铰接在踏板连接架4的下方一侧,踏板连接架4下方另一侧与踏板连杆8一端铰接,踏板连杆8另一端与摇臂7铰接,摇臂7另一端铰接在座椅10下方的支撑梁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患者坐在座椅10上,将需要进行康复的腿放置在由连接架4和脚踏板3组成的机构上。脚放在脚踏板3上,并使用绑带9进行固定,打卡开关,液压缸2开始往复运动,在液压缸2推杆的带动下,连接架4进行往复摆动,进而带动患者的腿进行往复运动,并由于脚踏板3与连接架4之间为铰接,患者的腿与脚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始终为相互运动状态,使患者在运动腿部的同时,脚踝也随之运动,达到腿与脚踝同时康复运动的目的。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考虑到需要进行下肢康复的患者多为行动不便,故将第二支撑架6(本实施例中用第三支撑架11表示)移至座椅10侧前方的支撑梁上,以避免患者在将需要康复的腿置于踏板连接架4和踏板3组成的机构上时,第二连接架6对患者造成阻挡干涉,使患者能够顺利的到达合适的康复位置;此时控制箱1和直线电机2的位置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与之相配合地,所述踏板3为折叠机构,中间带有便于折叠收纳的折页,当装置为非使用状态时,可向侧面折叠收起,减少占地空间。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坐式下肢运动康复装置,该装置主体结构为座椅10,在座椅10的侧面下方设有直线电机2、以及与直线电机2控制端控制连接的控制箱1。所述控制箱1与家用电源连接,并在连接线路上配有控制开关(图中未显示家用电源及开关)。在座椅10侧面(与直线电机2同侧)前方安装有踏板连接架4,所述踏板连接架4为对称结构,其上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11与座椅10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固定在座椅10的侧边扶手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架11(其功能与实施例1中的第二支撑架6类似)固定在座椅10侧面(与直线电机2同侧)的支撑梁下方,第一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11分别与踏板连接架4铰接。所述踏板连接架4下方设有踏板3,且所述踏板3与连接架4铰接,所述踏板3为折叠机构,中间带有便于折叠收纳的折页,当装置为非使用状态时,可向侧面折叠收起,减少占地空间。踏板3上还连接有绑带9。所述直线电机2的输出端铰接在踏板连接架4的下方一侧,踏板连接架4下方另一侧与踏板连杆8一端铰接,踏板连杆8另一端与摇臂7铰接,摇臂7另一端铰接在座椅10下方的支撑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