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及其用途(公开号:CN104763603A)

  • 申请号:CN201510101894.8 申请公布号: CN104763603A
  • 申请日: 2015-03-09 申请公布日: 2015-07-08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 分类号:F03G7/00

专利介绍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及其用途,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系统、气缸群组、高压包、同步气动机,其特征是:液压系统的每个液压缸的油孔用油管与至少一个气缸群组的液压推进器的油缸连接,气缸群组的排气嘴通过高压气管与高压包的进气口连接,高压包的出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同步气动机的外筒进气口连接。其用途是:埋设于公路的十字路口周围的公路中,带动发电机发电。其优点是:能够收集利用汽车运行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换成可以再利用的机械能,进而转换成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整个运行过程不消耗额外能源、不任何燃料和材料做介质,零排放、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
1.一种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系统、气缸群组、高压包、同步气动机,其特征是:xa0液压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筒形外固定架,每个外固定架内设有圆筒形液压固定罩,液压固定罩内设有圆筒形液压托罩,液压固定罩内壁上等间隔的开有滑槽,在液压托罩的外壁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固定罩滑槽对应的滑动板,液压托罩的滑动板与固定罩滑槽配合,在每个滑动板的一侧上部固定有一个上动齿条,在液压固定罩的内壁上设有与上动齿条啮合的齿条对动齿轮,在液压托罩内设有液压缸,在液压缸与液压托罩之间设有回位弹簧,一个以上的外固定架并排排列,在每个外固定架的上口上设有顶压归位槽体,每个顶压归位槽体内设有一个着力顶,每相邻的两个着力顶之间上部设有一个互动压板,每个着力顶的下部设有一个与液压缸对应的压力纵向杆,压力纵向杆上连接有在圆周上水平分布的与齿条对动齿轮对应的齿条连接杆,齿条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纵向齿条推杆,纵向齿条推杆的下部连接有与齿条对动齿轮啮合的下动齿条,齿条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纵向弹簧压杆,纵向弹簧压杆的下端顶在回位弹簧上,压力纵向杆的下部与对应的液压缸中的活塞连接,液压缸的油孔开在底部;气缸群组包括圆筒形外壳、主轴,外壳两端设有前、后端盖,主轴穿过前、后端盖的中心,与前、后端盖通过轴承固定,在主轴上固定有连轴臂,在外壳的内壁上铰链连接有一个液压推进器,液压推进器的液压杆端部与连轴臂铰接,在主轴上沿轴向等间隔的固定有气缸推杆架,气缸推杆架由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分布的与主轴垂直的气缸推杆构成,在外壳内壁上等间隔固定有与单个气缸推杆架上气缸推杆数量相同的气缸调节托架,气缸调节托架有长条形底板,底板的长度方向沿外壳轴向布置,在底板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底板垂直的气缸定位调节板,气缸定位调节板上开有长形调节孔,调节孔中穿有气缸调节杆,在气缸调节杆上铰链连接有与各气缸推杆对应的气缸,每个气缸的气缸杆与对应的气缸推杆铰接,且每个气缸的气缸杆端部与外壳内壁接设有回位拉簧,在外壳中设有空气交换联箱,空气交换联箱上设有进气嘴和排气嘴,排气嘴伸出外壳,并与外壳固定,进气嘴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伸出外壳,进气管的端部设有空气滤清器,在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每个气缸的气体交换管均与空气交换联箱联通;同步气动机包括外筒、内筒、导流转轴,外筒外壁横截面为圆形、内壁横截面为椭圆形,在外筒的前、后端口上分别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后端盖通过轴承连接,在外筒的前端盖的前端口上设有顶盖,导流转轴的前端被封闭在外筒的前端盖内、后端伸出外筒的后端盖,内筒的内腔后端为圆弧形,内筒的后端口与导流转轴固定,内筒的前端口上设有内筒封盖,在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端口、前端盖之间设有导流套,导流套与外筒前端盖固定、与导流转轴转动连接,在导流转轴的前端面中心沿轴向开有导流盲孔,导流盲孔延伸至接近内筒后端口位置,在导流转轴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流盲孔尾端联通的轴导流入孔,在导流转轴上设有一组以上间隔分布的内层扇叶组,内层扇叶组的叶片根部与导流转轴固定、端部与内筒内壁固定,在导流套的前端面沿轴向开有导气盲孔,在导流套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气盲孔尾端联通的导流套排气孔,在导流转轴前端的支撑轴承与导流套之间的外筒前端盖上设有内筒进气口,在外筒前端盖的顶盖上设有内筒排气口,在导流套上、导流套排气孔的前部设有调节反流罩,xa0在内筒的外壁上按圆周等间隔的设有外层静叶片,每个外层静叶片均沿内筒的轴向布置,在外层静叶片的外端面上沿外层静叶片的长度方向开有动叶片安装槽,在动叶片安装槽中设置有外层动叶片,外层动叶片与动叶片安装槽滑动连接、能够在动叶片安装槽中内外滑动,且在内筒转动时外层动叶片的外端面始终与外筒的内壁贴合,在外筒上开有外筒进气口和外筒排气口,外筒进气口和外筒排气口在圆周上的横向间隔大于两个外层静叶片间的间距,外筒排气口用气管与内筒进气口连接;液压系统的每个液压缸的油孔用油管与至少一个气缸群组的液压推进器的油缸连接,气缸群组的排气嘴通过高压气管与高压包的进气口连接,高压包的出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同步气动机的外筒进气口连接。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的用途,其特征是:埋设于公路的十字路口周围的公路中,带动发电机发电。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及其用途,属于能量收集转换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现有的能源一般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通常,利用煤炭等矿物燃料产生的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太阳能、风能能为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为电能。电能主要有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目前的能源领域包括发达国家,决大部分还是传统技术——火电。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利用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技术更是少的可怜,水资源发达地区还可以,这也是地球上最清洁的节能技术,但因产能的持续,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如抬高河(江)床,以至于正常的上游雨季也会造成百年不遇的洪水泛滥,更头痛的是以后的清淤工作,所以此技术对有些国家和地区无论从技术、经济,还是自然条件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风电:风能也是人类克服能源消耗,治理污染,想到的一项经济而清洁的技术,但美中不足的是,必须是高原地势,并占用庞大的土地面积,有时还要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土地资源奇缺与风平浪静的季节,所以在局部地区是可行的。谁都知道,热能创造的效益可观,但此技术最难克服的是:煤随着大量的开采,火电:越来越少,再就是高耗能高污染,因而常造成庞大的资源浪费,因而不得不去再投入庞大的资金搞技改。所以在未来发电行业中,火电是首先被淘太的技术。太阳能:就太阳能而言,它和风能几乎一样,同样也受某些因素所困扰,如长时间的阴雨,占地面积的庞大,并且必须选择地势比较高且平坦,阳光还要充足的地区。所以因条件限制,还不能普及到任何地区。核能:谈到核能,如果没有战争,自然灾害,并防护做的好,它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清洁能源,但事实证明,此能源并不令人乐观,可怕的核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是一个不可轻松的课题,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灾难是无止境的。关于核泄露的痛苦与可怕,日本政府和国民是深有感触的,他们最头痛的是,波及几代人以后如何结束这场无法结束与预则的灾难。建一座核电站须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庞大的维修检查队伍,还有厂址问题,与不间断的防护和不断的改进措施,整个链条都处在烦琐与危险中。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在消耗能源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浪费。例如: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将矿物质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做功克服摩擦力和自身重量,并产生前进的动力推动车辆前行。在此过程中浪费了巨大的能量,如果能有效的将浪费的能量回收并加以利用,对缓解能源紧缺将产生巨大的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收集机动车运行过程中浪费的能量,并转换为机械能被人类再次利用的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及其用途。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十字能量收集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系统、气缸群组、高压包、同步气动机,其特征是:xa0液压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筒形外固定架,每个外固定架内设有圆筒形液压固定罩,液压固定罩内设有圆筒形液压托罩,液压固定罩内壁上等间隔的开有滑槽,在液压托罩的外壁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固定罩滑槽对应的滑动板,液压托罩的滑动板与固定罩滑槽配合,在每个滑动板的一侧上部固定有一个上动齿条,在液压固定罩的内壁上设有与上动齿条啮合的齿条对动齿轮,在液压托罩内设有液压缸,在液压缸与液压托罩之间设有回位弹簧,一个以上的外固定架并排排列,在每个外固定架的上口上设有顶压归位槽体,每个顶压归位槽体内设有一个着力顶,每相邻的两个着力顶之间上部设有一个互动压板,每个着力顶的下部设有一个与液压缸对应的压力纵向杆,压力纵向杆上连接有在圆周上水平分布的与齿条对动齿轮对应的齿条连接杆,齿条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纵向齿条推杆,纵向齿条推杆的下部连接有与齿条对动齿轮啮合的下动齿条,齿条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纵向弹簧压杆,纵向弹簧压杆的下端顶在回位弹簧上,压力纵向杆的下部与对应的液压缸中的活塞连接,液压缸的油孔开在底部;气缸群组包括圆筒形外壳、主轴,外壳两端设有前、后端盖,主轴穿过前、后端盖的中心,与前、后端盖通过轴承固定,在主轴上固定有连轴臂,在外壳的内壁上铰链连接有一个液压推进器,液压推进器的液压杆端部与连轴臂铰接,在主轴上沿轴向等间隔的固定有气缸推杆架,气缸推杆架由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分布的与主轴垂直的气缸推杆构成,在外壳内壁上等间隔固定有与单个气缸推杆架上气缸推杆数量相同的气缸调节托架,气缸调节托架有长条形底板,底板的长度方向沿外壳轴向布置,在底板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底板垂直的气缸定位调节板,气缸定位调节板上开有长形调节孔,调节孔中穿有气缸调节杆,在气缸调节杆上铰链连接有与各气缸推杆对应的气缸,每个气缸的气缸杆与对应的气缸推杆铰接,且每个气缸的气缸杆端部与外壳内壁接设有回位拉簧,在外壳中设有空气交换联箱,空气交换联箱上设有进气嘴和排气嘴,排气嘴伸出外壳,并与外壳固定,进气嘴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伸出外壳,进气管的端部设有空气滤清器,在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每个气缸的气体交换管均与空气交换联箱联通;同步气动机包括外筒、内筒、导流转轴,外筒外壁横截面为圆形、内壁横截面为椭圆形,在外筒的前、后端口上分别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后端盖通过轴承连接,在外筒的前端盖的前端口上设有顶盖,导流转轴的前端被封闭在外筒的前端盖内、后端伸出外筒的后端盖,内筒的内腔后端为圆弧形,内筒的后端口与导流转轴固定,内筒的前端口上设有内筒封盖,在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端口、前端盖之间设有导流套,导流套与外筒前端盖固定、与导流转轴转动连接,在导流转轴的前端面中心沿轴向开有导流盲孔,导流盲孔延伸至接近内筒后端口位置,在导流转轴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流盲孔尾端联通的轴导流入孔,在导流转轴上设有一组以上间隔分布的内层扇叶组,内层扇叶组的叶片根部与导流转轴固定、端部与内筒内壁固定,在导流套的前端面沿轴向开有导气盲孔,在导流套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气盲孔尾端联通的导流套排气孔,在导流转轴前端的支撑轴承与导流套之间的外筒前端盖上设有内筒进气口,在外筒前端盖的顶盖上设有内筒排气口,在导流套上、导流套排气孔的前部设有调节反流罩,xa0在内筒的外壁上按圆周等间隔的设有外层静叶片,每个外层静叶片均沿内筒的轴向布置,在外层静叶片的外端面上沿外层静叶片的长度方向开有动叶片安装槽,在动叶片安装槽中设置有外层动叶片,外层动叶片与动叶片安装槽滑动连接、能够在动叶片安装槽中内外滑动,且在内筒转动时外层动叶片的外端面始终与外筒的内壁贴合,在外筒上开有外筒进气口和外筒排气口,外筒进气口和外筒排气口在圆周上的横向间隔大于两个外层静叶片间的间距,外筒排气口用气管与内筒进气口连接;液压系统的每个液压缸的油孔用油管与至少一个气缸群组的液压推进器的油缸连接,气缸群组的排气嘴通过高压气管与高压包的进气口连接,高压包的出气口通过高压气管与同步气动机的外筒进气口连接。本发明的用途是:埋设于公路的十字路口周围的公路中,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利用汽车运行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换成可以再利用的机械能,进而转换成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整个运行过程不消耗额外能源、不需地球上任何燃料和材料做介质,零排放、无污染,属于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全部机械埋藏在地下,不受如:水灾、地震、飓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不占地,维修也十分方便;能够24小时不断自动工作,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图5为着力顶和互动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气缸群组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同步气动机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包括液压系统、气缸群组、高压包、同步气动机,xa0液压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筒形外固定架5,每个外固定架内设有圆筒形液压固定罩8,液压固定罩内设有圆筒形液压托罩7,液压固定罩内壁上等间隔的开有滑槽23,在液压托罩的外壁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固定罩滑槽对应的滑动板9,液压托罩的滑动板与固定罩滑槽配合,在每个滑动板的一侧上部固定有一个上动齿条6,在液压固定罩的内壁上设有与上动齿条啮合的齿条对动齿轮15,齿条对动齿轮通过齿轮固定杆16和锁紧螺母与液压固定罩的侧壁固定,在液压托罩内设有液压缸14,液压缸的底部固定在设于液压托罩下部对称中心的油缸固定座19中,在液压缸与液压托罩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0,一个以上的外固定架并排排列,在每个外固定架的上口上设有顶压归位槽体22,每个顶压归位槽体内设有一个着力顶1,每相邻的两个着力顶之间上部设有一个互动压板24,在互动压板的中轴线上等间隔的设有互动压板立轴25,互动压板立轴跨于外固定架的外部,其下端用弹簧座支撑,以使互动压板保持稳定,每个着力顶的下部设有一个与液压缸对应的压力纵向杆2,压力纵向杆上连接有四根在圆周上水平分布的与齿条对动齿轮对应的齿条连接杆3,每根齿条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纵向齿条推杆17,纵向齿条推杆的下部连接有与齿条对动齿轮啮合的下动齿条12,每根齿条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纵向弹簧压杆4,纵向弹簧压杆的下端设有弹簧压板13,纵向弹簧压杆的下端通过弹簧压板顶在回位弹簧上,压力纵向杆的下部与对应的液压缸中的活塞11连接,液压缸的油孔开在底部,油孔上连接有出油管20,在液压固定罩的下部与出油管对应的位置沿纵向开有出油管滑动槽18,出油管卡在出油管滑动槽中;气缸群组包括圆筒形外壳30、主轴36,外壳两端设有前端盖34、后端盖27,主轴穿过前、后端盖的中心,与前、后端盖通过轴承26固定,在主轴上固定有连轴臂37,在外壳的内壁上通过铰链座39铰链连接有一个液压推进器38,液压推进器是一个液压油缸,液压推进器的液压杆端部与连轴臂铰接,在主轴上沿轴向等间隔的固定有五个气缸推杆架,气缸推杆架由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分布的四根与主轴垂直的气缸推杆35构成,在外壳内壁上等间隔固定有与单个气缸推杆架上气缸推杆数量相同的气缸调节托架32,气缸调节托架有长条形底板,底板的长度方向沿外壳轴向布置,底板通过调节螺杆31及配套的螺母与外壳固定,在底板上等间隔的设有与底板垂直的气缸定位调节板29,气缸定位调节板上开有长形调节孔,调节孔中穿有气缸调节杆28,在气缸调节杆上铰链连接有与各气缸推杆对应的气缸33,每个气缸的气缸杆与对应的气缸推杆铰接,且每个气缸的气缸杆端部与外壳内壁接设有回位拉簧43,在外壳中设有空气交换联箱45,空气交换联箱上设有进气嘴和排气嘴42,排气嘴伸出外壳,并与外壳固定,进气嘴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伸出外壳,进气管的端部设有空气滤清器44,在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21,每个气缸的气体交换管均与空气交换联箱联通,在外壳的下部设有气缸群组底座40;高压包包括高压包外壳50,在高压包外壳上设有气压表49及安全阀51,在高压包外壳下部设有高压包底座53,在高压包外壳内设有弹性气囊47,在高压包外壳的一端设有与弹性气囊联通的高压包进气管52,另一端设有与弹性气囊联通的高压包出气管48,高压包进气管内设有防回气阀54,高压包出气管内设有饱和放气阀55;同步气动机包括外筒67、内筒66、导流转轴57,外筒外壁横截面为圆形、内壁横截面为偏心圆形,在外筒的前、后端口上分别设有前端盖61和后端盖88,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通过螺钉62、垫片63、密封圈64与外筒的前、后端口固定,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后端盖通过轴承58连接,在外筒的前端盖的前端口上设有顶盖69,导流转轴的前端被封闭在外筒的前端盖内、后端伸出外筒的后端盖,内筒的内腔后端为圆弧形,内筒的后端口与导流转轴固定,内筒的前端口上设有内筒封盖60,在导流转轴与外筒的前端口、前端盖之间设有导流铜套59,导流铜套与外筒前端盖固定、与导流转轴转动连接,在导流转轴的前端面中心沿轴向开有导流盲孔83,导流盲孔的端口上设有轴导流嘴82,轴导流嘴与导流转轴间设有弹性挡圈68,导流盲孔延伸至接近内筒后端口位置,在导流转轴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流盲孔尾端联通的轴导流入孔84,在导流转轴上设有一组以上间隔分布的内层扇叶组,内层扇叶组的叶片70根部与导流转轴固定、端部与内筒内壁固定,在导流铜套的前端面沿轴向开有导气盲孔80,在导流铜套的侧壁上开有与导气盲孔尾端联通的导流套排气孔81,在导流铜套的侧壁上开有润滑油孔79,在导流转轴前端的支撑轴承与导流铜套之间的外筒前端盖上设有内筒进气口76,在外筒前端盖的顶盖上设有内筒排气口77,在导流铜套上、导流套排气孔的前部设有调节反流罩65,xa0在内筒的外壁上按圆周等间隔的设有外层静叶片71,每个外层静叶片均沿内筒的轴向布置,在外层静叶片的外端面上沿外层静叶片的长度方向开有动叶片安装槽,在动叶片安装槽侧壁上开有轴线与动叶片安装槽侧壁垂直的定位孔72,定位孔中穿有滑动定位杆73,外层动叶片89安装在动叶片安装槽中的滑动定位杆上、与动叶片安装槽滑动连接,使得外层动叶片能够在动叶片安装槽中内外滑动,且在内筒转动时外层动叶片的外端面始终与外筒的内壁贴合,在外筒上开有外筒进气口75和外筒排气口74,外筒进气口和外筒排气口在圆周上的横向间隔大于两个外层静叶片间的间距,外筒排气口用气管与内筒进气口连接,外筒与内筒间的空腔形成一次动力室85,内筒内的空腔形成二次动力室86,在外筒的下部设有同步气动机底座78;液压系统的每个液压缸的油孔上连接的出油管伸出外固定架的侧壁,并用高压油管46与十个气缸群组的液压推进器的油缸的进油口41连接,气缸群组的排气嘴通过高压气管56与高压包进气管的进气口连接,高压包出气管的出气口通过高压气管通过一个气体整流器87将高压气体分两路与同步气动机的两个外筒进气口连接,以使进入同步气动机的高压气体更加稳定。应用时,将本发明的装置埋设于公路十字路口周围的公路中,所有互动压板均暴露于路面之上供行驶的车辆反复碾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车辆的车轮对本发明的互动压板的往复碾压,使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做功,推动气缸群组持续产生高压气体,经高压包增压,推动同步气动机工作,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液压系统:当有车轮向互动压板碾压的时候,着力顶全部进入压顶归位槽22,此时顶面和整个机体顶端持平,随着着力顶被压下,活塞11、齿条连接杆3、弹簧连接杆4、弹簧压板13被同时压下,在活塞和回位弹簧10运行到中止点的同时,上动齿条6也运行到中止点,因上动齿条推动齿条对动齿轮15并形成一反向运动及下动齿条12做一向上的反向上升动作,带动液压托罩7、液压缸14和油缸固定座19及液压滑动板9向上运动。当活塞下降到缸体内二分之一位置时,在上动齿条的推动下,下动齿条经两齿条中间的齿轮作用,带动着液压托罩、液压托罩托着液压缸同时等量上升二分之一,把液压油通过高压油管46推向气缸群组的液压推进器38,并开始对气缸群组的工作,直至完成液压系统对气缸群组一个冲程的工作。气缸群组:当液压油经高压油管46进入液压推进器38时,推进器对气缸群组主轴36上的连轴臂37进行推进,并带动与主轴相结合的20根气缸推杆35对20组气缸33造成一向前45度的弧线推动动作去同时做功。主轴相连有20组对称等量的气缸推杆,每个方向五根,分别装在主轴四个面的一条线上,同样在外壳30内壁和气缸推杆相对应装有四个气缸调节托架32,在托架上装有等距对称的五个压缩气缸33,当液压系统每做一次功,20组气缸就同时往高压包内胆中压入20缸次的高压气体,当液压活塞和气缸活塞回位的时候,将由液压系统中的回位弹簧与气缸群组的气缸调节架与气缸推杆和气缸推杆相连结的顶端的回位拉簧43拉回原位,这样就完成一个周期的充气。回气原理:当两系统回位的同时,空气交换联箱45的单向阀21开启,并将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44滤清后再次吸入每个气缸中为下一次充气作准备。高压包:高压包为储存来自气缸群组的高压气体的装置,在高压气流经过高压气管56再到防回气阀54进入弹性气囊47,并对弹性气囊形成一种对抗压力,弹性气囊是由高弹性橡胶制成,具有耐强压伸缩弹性,它的体积是高压包外壳内层空间的三分之一,当气体不断进入弹性气囊并使弹性气囊体积不断膨胀和高压包外壳内层贴合时,弹性气囊会对气体造成不断的连续压力,高压包饱和放气阀门55瞬间打开,高压气流沿高压气管经气体整流器87整流(整流器的作用主要起整合气流,以防气体粗细不均,导至同步气动机不能匀速运动),从同步气动机的外筒进气口75进入一次动力室85,同步气动机开始工作。同步气动机:高压气流经整合分流后由外筒进气口75进入同步气动机一次动力室85,一次动力室的横截面为内偏心圆,这样设计既符合气动力逻辑又能挖掘能量的最大化及发挥能量的最大潜力,当气流进入偏心圆一次动力室后,先对外层静叶片71形成一个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偏心空间的逐渐扩大,外层动叶片89因外层静叶片高速运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外层动叶片从外层静叶片的动叶片安装槽中弹出,使一次动力室中形成偏心空间的死气腔,从而导至对气流能量的再发挥,当外层动叶片运行到最小偏心点时,偏心角开始逐渐变小的同时外层动叶片因偏心空间的逐渐变小而逐渐收回,到最小点时,外层动叶片便完全收回到外层静叶片的动叶片安装槽中。当气流对外层静、动叶片完成一个周期的推动后,气体由外筒排气口74排出,再次由内筒进气口76进入同步气动机中,至此完成了一次动力的全部流程。二次动力开始:由内筒进气口76进入的气体,沿着导流铜套的导气盲孔80由导流套排气孔81进入二次动力室86,再经调节反流罩65反流,形成一股向前的强大的冲击气流,对内层扇叶组的叶片70强压推动,从而导至内层扇叶组的高速运转,以形成同步气动机的二次动能,经过内层扇叶组的高速气流最终由轴导流入孔84、导流盲孔83、轴导流嘴82,从内筒排气口77排出。一台以上的同步气动机串联连接,第一台同步气动机的内筒排气口77用高压气管通过第二个气体整流器接第二台同步气动机的外筒进气口,以此类推,可以串联多台同步气动机工作,每台同步气动机的导流转轴输出端均连接一套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本发明的具体布置方式是:在斑马线以内以群组为单位布局如下;南北走向右路面,上行道安装10×10=100组,同向右路面上行道也是10×10=100组。南北走向左路面下行道也是10×10=100组,同向下行道左路面也是10×10=100组,东西走向右路面上行道安装10×10=100组,同向上行道也是10×10=100组,右路面东西走向下行道安装10×10=100组,同向下行道东西走向,也是10×10=100组,每组装置的着力顶彼此互动串连,在互动压板的作用下,单个工作也能相互作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一辆车的一个轮子对液压系统的任意一组互动压板碾压时,与互动压板下面相衔接的着力顶同时工作,每组液压系统带动10套气缸群组工作,每套气缸群组装有10套气缸,也就是说一辆车的一个轮子会造成400缸次×2组=800缸次的充气量,那么一辆车走完上下行两个绿灯放行区域的时候,它将是4轮×800缸次、3200×10、32000×2区域=64000缸次的充气量,以此我们不难知道,每次红绿灯周期的放行,每四个路口以20辆车次计算,那么下行路口(南北)同时对开放行的就有40辆车通过,也就是一辆车的64000缸次×40辆车次的总和=2560000缸次充气量到高压包,同样,东西走向的车辆一次绿灯周期的对开放行也是2560000缸次的充气量到高压包。这样,四个路面的车辆流水式的不断经过,也就不断的充气到高压包,上述设备充气的总和永远大于高压包的总排放量,因为高压包的排气量是经饱和流量阀门的控制并以确保主机的正常运转,所以高压包的排气量永远小于上述设备的充气量,以保证能使串连动力同步气动机恒定而高效运转,并带动发电机组输出强大的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