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公开号:CN206912277U)

  • 申请号:CN201720618510.4 申请公布号: CN206912277U
  • 申请日: 2017-05-31 申请公布日: 2018-01-23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 分类号:B23B31/00;B23B31/40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所述回转油缸位于卡盘体的外面,所述回转油缸包括壳体,所述主轴单元上方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与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壳体内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包括垂直部、水平部,所述垂直部位于壳体内,所述水平部穿过壳体,所述水平部与卡盘体之间无间隙,并可实现相对滑动,所述水平部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钉,所述卡盘体设有上限位通槽,所述外管夹设有下限位通槽,所述螺钉依次穿过上限位通槽、下限位通槽。
1.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包括主轴单元、卡盘、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包括卡盘体、外管夹,所述卡盘体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主轴单元上,所述主轴单元内部设有主轴通道,所述卡盘体内部设有卡盘通道,所述主轴通道与卡盘通道相通,所述卡盘体另一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外管夹位于卡盘通道内,所述外管夹端部设有与凹陷部相配合的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凸出部均为斜面,所述外管夹内部设有外管夹通道,所述回转油缸位于卡盘体的外面,所述回转油缸包括壳体,所述主轴单元上方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与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壳体内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包括垂直部、水平部,所述垂直部位于壳体内,所述水平部穿过壳体,所述水平部与卡盘体之间无间隙,并可实现相对滑动,所述水平部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钉,所述卡盘体设有上限位通槽,所述外管夹设有下限位通槽,所述螺钉依次穿过上限位通槽、下限位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夹通道内设有管夹套,所述管夹套内设有顶柱,所述顶柱底部与管夹套螺纹连接,所述顶柱端部成锥形,所述外管夹内还设有内管夹,所述内管夹底部固定在外管夹的内壁上,所述内管夹下底面设有与顶柱相配合的斜面,所述内管夹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内管夹通道,所述内管夹通道与外管夹通道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卡盘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第一轴承,所述壳体与垂直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所述壳体与水平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第二轴承,所述水平部与卡盘体之间设有第四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第三密封、第四密封均为Y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为X形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端盖,所述端盖一侧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底壳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棒料是针对于板材和其他型材而言,具有一定长度的圆形或多边形长棍形状的材料。棒料一般不是铸件,一般是锻件的原材料,多通过拉伸而来,或者通过模具挤压出来,也可以进行机加工。目前实际使用的棒料加工装置,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单元的后面,卡盘位于主轴单元的前面,回转油缸通过主轴单元内的拉管与卡盘连接,需要加工的棒材则位于拉管内,由于主轴内部空间有限,再加上拉管的厚度,实际允许加工的棒材直径收到很大的局限,如果棒材的直径稍大一些,就需要更换尺寸更大的加工设备完成,不仅减小了加工装置本身的适用性,也增加了加工成本,另外由于棒材位于拉管内部,在棒材加工后被拉出时,拉管与棒材的摩擦力会使棒材产生微小伸缩,从而影响棒材的长度,降低加工精度。所以目前急需一种不需要拉管,就可以实现回转油缸对卡盘控制的加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拉管占用主轴内部空间和影响棒材加工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包括主轴单元、卡盘、回转油缸,所述卡盘包括卡盘体、外管夹,所述卡盘体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主轴单元上,所述主轴单元内部设有主轴通道,所述卡盘体内部设有卡盘通道,所述主轴通道与卡盘通道相通,所述卡盘体另一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外管夹位于卡盘通道内,所述外管夹端部设有与凹陷部相配合的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凸出部均为斜面,所述外管夹内部设有外管夹通道,所述回转油缸位于卡盘体的外面,所述回转油缸包括壳体,所述主轴单元上方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与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壳体内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包括垂直部、水平部,所述垂直部位于壳体内,所述水平部穿过壳体,所述水平部与卡盘体之间无间隙,并可实现相对滑动,所述水平部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螺钉,所述卡盘体设有上限位通槽,所述外管夹设有下限位通槽,所述螺钉依次穿过上限位通槽、下限位通槽。所述外管夹通道内设有管夹套,所述管夹套内设有顶柱,所述顶柱底部与管夹套螺纹连接,所述顶柱端部成锥形,所述外管夹内还设有内管夹,所述内管夹底部固定在外管夹的内壁上,所述内管夹下底面设有与顶柱相配合的斜面,所述内管夹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内管夹通道,所述内管夹通道与外管夹通道相通。所述壳体与卡盘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第一轴承,所述壳体与垂直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所述壳体与水平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第二轴承,所述水平部与卡盘体之间设有第四密封。所述第一密封、第三密封、第四密封均为Y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为X形密封。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端盖,所述端盖一侧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底壳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将传统的结构改为回转油缸与卡盘直接连接,通过滑动杆与外管夹的配合,实现物料的加紧与松开,由于省去了拉管,使主轴单元内的空间增加,增大了加工物料的尺寸范围,增强了设备整体的适用性,由于取消了拉管,棒料加工完后出料的时候,可以避免拉管对棒料影响,从而保证加工精度,而且由于拉管部件的减少,制作设备时更加简易化,制造成本也更低,另外设置内夹管,使内夹管在外夹管的带动下移动,再通过顶柱实现张合,从而实现在物料内部进行支撑固定,增加了设备的加工功能,提高了的设备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单元,2-卡盘,3-回转油缸,4-卡盘体,5-外管夹,6-主轴通道,7-卡盘通道,8-机架,9-连接杆,10-连接管,11-垂直部,12-水平部,13-限位孔,14-螺钉,15-上限位通槽,16-下限位通槽,17-凹陷部,18-凸出部,19-外管夹通道,20-管夹套,21-顶柱,22-螺栓,23-内管夹,24-内管夹通道,25-支撑板,26-第一密封,27-第二密封,28-第三密封,29-第四密封,30-滑动杆,31-壳体,32-底壳,33-端盖,34-第一轴承,35-第二轴承,36-定位凸起,37-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包括主轴单元1、卡盘2、回转油缸3,卡盘2包括卡盘体4、外管夹5,卡盘体4一侧通过螺栓22固定在主轴单元1上,主轴单元1内部设有主轴通道6,卡盘体4内部设有卡盘通道7,主轴通道6与卡盘通道7相通,卡盘体4另一侧设有凹陷部17,外管夹5位于卡盘通道7内,外管夹5端部设有与凹陷部17相配合的凸出部18,凹陷部17、凸出部18均为斜面,外管夹5内部设有外管夹通道19,回转油缸3位于卡盘体4的外面,回转油缸3包括壳体31,主轴单元1上方设有机架8,机架8与壳体31之间设有连接杆9,壳体31顶部连接有连接管10,壳体31内设有滑动杆30,滑动杆30包括垂直部11、水平部12,垂直部11位于壳体31内,水平部12穿过壳体31,水平部12与卡盘体4之间无间隙,并可实现相对滑动,水平部12设有限位孔13,限位孔13内设有螺钉14,卡盘体4设有上限位通槽15,外管夹5设有下限位通槽16,螺钉14依次穿过上限位通槽15、下限位通槽16。外管夹通道19内设有管夹套20,管夹套20内设有顶柱21,顶柱21底部与管夹套20螺纹连接,顶柱21端部成锥形,外管夹5内还设有内管夹23,内管夹23底部固定在外管夹23的内壁上,内管夹23下底面设有与顶柱21相配合的斜面,内管夹23顶部设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之间设有内管夹通道24,内管夹通道24与外管夹通道19相通。壳体31与卡盘体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26、第一轴承34,壳体31与垂直部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27,壳体31与水平部1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28、第二轴承35,水平部12与卡盘体4之间设有第四密封29。第一密封26、第三密封28、第四密封29均为Y形密封,第二密封27为X形密封。壳体31包括底壳32、端盖33,端盖33一侧设有定位凸起36,底壳32设有与定位凸起36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7。实施过程:通过回转油缸的作用,实现滑动杆的前进和后退,滑动杆前进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前进,螺钉带动外管夹前进,然后外管夹的凸出部顺着斜面上滑,实现凸出部的扩张,加工物料可以被取出,滑动杆后退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后退,螺钉带动外管夹后退,然后外管夹的凸出部顺着斜面下滑,实现凸出部的闭合,加工物料可以被固定,如此反复,便实现了高效自动化加工过程。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实现在物料内部进行撑开固定,通过回转油缸的作用,实现滑动杆的前进和后退,滑动杆前进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前进,螺钉带动外管夹前进,外管夹前进带动内管夹前进,然后内管夹的底部顺着斜面下滑,实现支撑板的闭合,加工物料可以被取出,滑动杆后退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后退,螺钉带动外管夹后退,外夹管带动内夹管后退,然后内管夹的底部顺着斜面上滑,实现支撑板的张开,加工物料可以被固定,如此反复,便实现了高效自动化加工过程。实施例二:一种多功能棒料加工装置,包括主轴单元1、卡盘2、回转油缸3,卡盘2包括卡盘体4、外管夹5,卡盘体4一侧通过螺栓22固定在主轴单元1上,主轴单元1内部设有主轴通道6,卡盘体4内部设有卡盘通道7,主轴通道6与卡盘通道7相通,卡盘体4另一侧设有凹陷部17,外管夹5位于卡盘通道7内,外管夹5端部设有与凹陷部17相配合的凸出部18,凹陷部17、凸出部18均为斜面,外管夹5内部设有外管夹通道19,回转油缸3位于卡盘体4的外面,回转油缸3包括壳体31,主轴单元1上方设有机架8,机架8与壳体31之间设有连接杆9,壳体31顶部连接有连接管10,壳体31内设有滑动杆30,滑动杆30包括垂直部11、水平部12,垂直部11位于壳体31内,水平部12穿过壳体31,水平部12与外管夹5之间无间隙,并可实现相对滑动,水平部12设有限位孔13,限位孔13内设有螺钉14,卡盘体4设有上限位通槽15,外管夹5设有下限位通槽16,螺钉14依次穿过上限位通槽15、下限位通槽16。壳体31与卡盘体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26、第一轴承34,壳体31与垂直部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35,壳体31与水平部1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28、第二轴承35,水平部12与卡盘体4之间设有第四密封29。壳体31包括底壳32、端盖33,端盖33一侧设有定位凸起36,底壳32设有与定位凸起36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7。实施过程:通过回转油缸的作用,实现滑动杆的前进和后退,滑动杆前进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前进,螺钉带动外管夹前进,然后外管夹的凸出部顺着斜面上滑,实现凸出部的扩张,加工物料可以被取出,滑动杆后退时,滑动杆带动螺钉后退,螺钉带动外管夹后退,然后外管夹的凸出部顺着斜面下滑,实现凸出部的闭合,加工物料可以被固定,如此反复,便实现了高效自动化加工过程。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