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池口装置,进行灌水时,先将挡水板拉起,挡水板背面上的插头插入锁壳内,并与锁壳内的弹性紧压件相抵触,以防止挡水板下降,此时进水管的管口被打开,当池田内的水到达一定高度时,会带动漂浮装置向上移动,此时漂浮支架杆与漂浮装置相连接的一端上移,由于漂浮支架杆是铰接在支架上的,漂浮支架杆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此时插杆会在通槽内向下运动,从而与弹性紧压件相抵触,以将弹性紧压件打开,插头从弹性紧压件上脱落,从而使得挡水板下降并将进水管管口封闭,停止灌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池口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及时根据灌水量将进水管封闭。
1.一种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池口装置包括进水管(16)和滑槽板(2),所述滑槽板(2)表面设置有贯穿口,所述进水管(16)中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贯穿口,所述滑槽板(2)中远离所述进水管(16)的一面为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进水管(16)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在同一平面,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还可滑动地设置有挡水板(1),滑动所述挡水板(1)能够将所述进水管(16)的第一端封闭或打开,所述滑槽板(2)的第二面固定有插头(12);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16)外表面的锁壳(8),所述锁壳(8)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进水管(16)并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所述进水管(16)内部的所述锁壳(8)向内凹陷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固定有弹性紧压件(14),位于所述进水管(16)外部的所述锁壳(8)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通槽,滑动所述挡水板(1)能够使得所述插头(12)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16)外表面的支架(6),漂浮支架杆(3)至少部分铰接在所述支架(6)上,所述漂浮支架杆(3)一端连接有漂浮装置,另一端连接有插杆(7),且所述插杆(7)至少部分可滑动地位于所述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4)和固定在所述固定杆(4)上的浮漂(5),所述固定杆(4)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漂浮支架杆(3)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锁紧螺丝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将所述漂浮支架杆(3)固定在所述固定杆(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上固定有U型滑槽(13),所述挡水板(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U型滑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上还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杆(9),所述U型滑槽(13)的两边固定有支撑板(11),所述横杆(9)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10)与所述支撑板(1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上还设置有扣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紧压件(14)包括第一弧形弹性件和第二弧形弹性件,所述第一弧形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弧形弹性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插槽中相对的侧面上。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池口装置。
背景技术当需要将供水渠内的水注入到水稻池田内时,传统的方法是用人力手工持铁锹类工具将供水渠与水稻池田之间的渠埂挖开豁口,完成注水后再用泥土将其封堵上,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等诸多技术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一种在供水主水渠或分水渠与水稻池田之间的渠埂上固定埋设注水管的注水设施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解决了传统人力手工挖掘豁口注水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一条供水渠需为多个水稻池田供水,且注水量亦不相同,由于现有注水管上无可控可调闸门结构,作业时无法对各个不同水稻池田注水的单独控制和水量调节。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池口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注水管不能够及时对注水量进行调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池口装置,所述自动池口装置包括进水管和滑槽板,所述滑槽板表面设置有贯穿口,所述进水管中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贯穿口,所述滑槽板中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面为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滑槽板的第一面在同一平面,所述滑槽板的第一面还可滑动地设置有挡水板,滑动所述挡水板能够将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封闭或打开,所述滑槽板的第二面固定有插头;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外表面的锁壳,所述锁壳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进水管并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所述进水管内部的所述锁壳向内凹陷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固定有弹性紧压件,位于所述进水管外部的所述锁壳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通槽,滑动所述挡水板能够使得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外表面的支架,漂浮支架杆至少部分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漂浮支架杆一端连接有漂浮装置,另一端连接有插杆,且所述插杆至少部分可滑动地位于所述通槽内。优选地,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和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的浮漂,所述固定杆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漂浮支架杆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锁紧螺丝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将所述漂浮支架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优选地,所述滑槽板的第一面上固定有U型滑槽,所述挡水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U型滑槽内。优选地,所述挡水板上还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杆,所述U型滑槽的两边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水板上还设置有扣槽。优选地,所述弹性紧压件包括第一弧形弹性件和第二弧形弹性件,所述第一弧形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弧形弹性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插槽中相对的侧面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池口装置,进行灌水时,先将挡水板拉起,挡水板背面上的插头插入锁壳内,并与锁壳内的弹性紧压件相抵触,以防止挡水板下降,此时进水管的管口被打开,当池田内的水到达一定高度时,会带动漂浮装置向上移动,此时漂浮支架杆与漂浮装置相连接的一端上移,由于漂浮支架杆是铰接在支架上的,漂浮支架杆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此时插杆会在通槽内向下运动,从而与弹性紧压件相抵触,以将弹性紧压件打开,插头从弹性紧压件上脱落,从而使得挡水板下降并将进水管管口封闭,停止灌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池口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及时根据灌水量将进水管封闭。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池口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池口装置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挡水板 2-滑槽板3-漂浮支架杆 4-固定杆5-浮漂 6-支架7-插杆 8-锁壳9-横杆 10-弹簧11-支撑板 12-插头13-U型滑槽 14-弹性紧压件15-扣槽 1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池口装置包括进水管16和滑槽板2,所述滑槽板2表面设置有贯穿口,所述进水管16中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贯穿口,所述滑槽板2中远离所述进水管16的一面为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进水管16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在同一平面,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还可滑动地设置有挡水板1,滑动所述挡水板1能够将所述进水管16的第一端封闭或打开,所述滑槽板2的第二面固定有插头12;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16外表面的锁壳8,所述锁壳8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进水管16并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所述进水管16内部的所述锁壳8向内凹陷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固定有弹性紧压件14,位于所述进水管16外部的所述锁壳8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通槽,滑动所述挡水板1能够使得所述插头12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自动池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16外表面的支架6,漂浮支架杆3至少部分铰接在所述支架6上,所述漂浮支架杆3一端连接有漂浮装置,另一端连接有插杆7,且所述插杆7至少部分可滑动地位于所述通槽内。进行灌水时,先将挡水板1拉起,挡水板1背面上的插头12插入锁壳8内,并与锁壳8内的弹性紧压件14相抵触,以防止挡水板1下降,此时进水管16的管口被打开,当池田内的水到达一定高度时,会带动漂浮装置向上移动,此时漂浮支架杆3与漂浮装置相连接的一端上移,由于漂浮支架杆3是铰接在支架6上的,漂浮支架杆3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此时插杆7会在通槽内向下运动,从而与弹性紧压件14相抵触,以将弹性紧压件14打开,插头12从弹性紧压件14上脱落,从而使得挡水板1下降并将进水管16管口封闭,停止灌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池口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及时根据灌水量将进水管封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调节浮漂5的位置,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4和固定在所述固定杆4上的浮漂5,所述固定杆4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漂浮支架杆3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锁紧螺丝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将所述漂浮支架杆3固定在所述固定杆4上,这里调节漂浮支架杆3和固定杆4之间固定的位置,从而控制浮漂5的高度,从而设置当池田内的水到什么程度时以将挡水板1放下,停止放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挡水板1更为顺畅的在滑槽板2上滑动,所述滑槽板2的第一面上固定有U型滑槽13,所述挡水板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U型滑槽13内,这里的U型滑槽为开口朝上,且U型滑槽有长条滑槽弯折成U型并固定在滑槽板2上,挡水板1的两边分别卡合在U型滑槽13中相对的两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挡水板1能够保证下降,所述挡水板1上还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杆9,所述U型滑槽13的两边固定有支撑板11,所述横杆9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10与所述支撑板11相连接,当挡水板1被拉起时,插头12插入锁壳8内,此时弹簧10是处于拉伸状态,当插杆7在通槽内向下运动,从而与弹性紧压件14相抵触,以将弹性紧压件14打开,此时挡水板1在弹簧10的作用下被向下拉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提起挡水板1,所述挡水板1上还设置有扣槽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插头12能够更为牢固的卡合在弹性紧压件14上,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紧压件14包括第一弧形弹性件和第二弧形弹性件,所述第一弧形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弧形弹性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插槽中相对的侧面上。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