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包括盒体、燃气进气管、进水管、燃气出气管和浮球液位开关;所述盒体内预存有水;所述燃气进气管的一端与燃气供给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内,所述燃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水管一端与自来水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内,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燃气出气管一端与燃气灶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浮球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安全装置设置在燃气管道与燃气灶之间,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能够有效的避免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
1.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0),所述盒体(100)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燃气进气口、进水口和燃气出气口,所述盒体(100)内预存有水(110);燃气进气管(200),所述燃气进气管(200)穿过所述燃气进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供给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位于水(110)中,所述燃气进气管(2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10);进水管(300),所述进水管(300)穿过所述进水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自来水连接,另一端位于水(110)中,所述进水管(30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10);燃气出气管(400),所述燃气出气管(400)穿过所述燃气出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灶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水(110)内;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开关的浮球(500),所述浮球(500)漂浮于水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4-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2,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310)处于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4,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310)处于开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出气管(400)位于所述水(110)与盒体(100)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单向阀(4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盒体(100)爆炸的安全阀(1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采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制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和天然气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此同时,由于燃气和天然气的易燃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全国每年由于天然气和燃气造成的爆炸事故数不胜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据调查,我国煤气和燃气管道上的避险装置几乎不存在,现在急需一种能够避免燃气发生爆炸的装置。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气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燃气进气口、进水口和燃气出气口,所述盒体内预存有水;燃气进气管,所述燃气进气管穿过所述燃气进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供给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内,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自来水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内,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燃气出气管,所述燃气出气管穿过所述燃气出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灶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内;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开关的浮球,所述浮球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安全装置设置在燃气管道与燃气灶之间,将燃气进气管和燃气出气管位于盒体内的部分均放入到水中;通过设置浮球来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在水面下降时,打开第二控制阀,向盒体内供水,随着水面的上升,第二控制阀关闭,水面平稳,燃气进气管持续向盒体内供入燃气;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安全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能够有效的避免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水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高度的1/4-1/2。进一步,所述水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高度的1/2,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所述水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高度的1/4,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进一步,所述燃气出气管位于所述水与盒体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盒体爆炸的安全阀。进一步,所述盒体采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燃气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盒体;110、水;120、安全阀;200、燃气进气管;210、第一控制阀;300、进水管;310、第二控制阀;400、燃气出气管;410、单向阀;500、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安全装置,包括盒体100、燃气进气管200、进水管300、燃气出气管400和浮球500;具体的,所述盒体100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燃气进气口、进水口和燃气出气口,所述盒体100内预存有水110;所述燃气进气管200穿过所述燃气进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供给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110内,所述燃气进气管2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10;所述进水管300穿过所述进水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自来水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110内,所述进水管30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10;燃气出气管400,所述燃气出气管400穿过所述燃气出气口,且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一端与燃气灶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盒体100内;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开关的浮球500,所述浮球500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和所述第二控制阀310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安全装置设置在燃气管道与燃气灶之间,将燃气进气管200和燃气出气管400位于盒体100内的部分均放入到水110中;通过设置浮球500来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的开启与关闭,在水面下降时,打开第二控制阀310,向盒体100内供水,随着水面的上升,第二控制阀310关闭,水面平稳,燃气进气管200持续向盒体100内供入燃气;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安全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能够有效的避免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具体的,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均为闸阀,浮球500分别与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连接,通过浮球500上下移动来控制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的开启与关闭。通过特殊的设置,将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10错开一定角度安装。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4-1/2。当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2,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310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水110的液面高度为所述盒体100高度的1/4,所述第一控制阀21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310处于开启状态。在本实用新型当中,通过浮球500对第一控制阀210和第二控制阀300的控制,可以实现向盒体100内通入燃气或水的自由切换,安全性能高。在盒体100内没有水时,人为的对其进行操作,使其恢复到能够正常运转的状况。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够达到避免燃气供给管路和燃气使用设备发生爆炸,安全性好,有效的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为了保证燃气出气管400不发生燃气倒灌,所述燃气出气管400位于所述水110与盒体100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单向阀410。单向阀410的设置,使得燃气出气管400的安全性能更高,不会因燃气灶起火,而将火势蔓延到盒体100内。为了防止盒体100发生爆炸,所述盒体100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盒体100爆炸的安全阀120。优选的,所述盒体100采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制成。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盒体100的材质选用透明的玻璃钢或塑料。由于其透明的特性,使用者可以观察到盒体100内的水量变化,来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下,盒体100内没有水,浮球500位于盒体底部,第二控制阀310为开启状态,使用时,通过外部的自来水向盒体100内供水,浮球500不断浮起,燃气进气管200向盒体100内供入燃气,第二控制阀310关闭;随着水的蒸发和燃气的携带消耗,水面不断下降,第二控制阀310逐渐开启,进水管300向盒体100内供入水,直至第二控制阀310关闭。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