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坝体引流装置,包括坝体、进水阀、水泵、排水阀和引、排水管道,其特征是:沿着坝体拦水侧的坝内、坝顶直至坝外装有引、排水管道,在坝内引水管道的入水口处装有进水阀,在坝顶部与引水管道连接装有水泵和注水阀,水泵与坝内水流连通,注水阀经过溢流阀以及坝外的排水管道连接排水阀,排水阀的出水口安装有发电机组。本装置引流成本低、组装方便、劳动强度小、排量大小可调控;导流迅速且低于溢洪门的水仍能正常排出、无危险、无污染;该装置适合任何大中小水库、堰塞湖等危险地段引流排水、隔山隔沟引水导流灌溉和发电。
1.一种坝体引流装置,包括坝体、进水阀、水泵、排水阀和引、排水管道,其特征是:沿着坝体拦水侧的坝内、坝顶直至坝外装有引、排水管道,在坝内引水管道的入水口处装有进水阀,在坝顶部与引水管道连接装有水泵和注水阀,水泵与坝内水流连通,注水阀经过溢流阀以及坝外的排水管道连接排水阀,排水阀的出水口安装有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坝体的相关设施,特别是一种坝体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的水库汛期排水导流,必须是水位达到或高于坝体溢洪门,水才能够排出,低于溢洪门的水则不能排出;汛期当水位接近警戒线甚至坝顶时,洪水常会在坝体薄弱部位决口,不能够及早进行导流控制;特别是地震活动等自然灾害造成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形成堰塞湖,需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破堰排水,次生危险极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引流成本低、迅速且低于溢洪门的水仍能正常排出、无危险、无污染的坝体引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根据虹吸原理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坝体引流装置,包括坝体、进水阀、水泵、排水阀和引、排水管道,其特征是:沿着坝体拦水侧的坝内、坝顶直至坝外装有引、排水管道,在坝内引水管道的入水口处装有进水阀,在坝顶部与引水管道连接装有水泵和注水阀,水泵与坝内水流连通,注水阀经过溢流阀以及坝外的排水管道连接排水阀,排水阀的出水口安装有发电机组。本实用新型引流成本低、组装方便、劳动强度小、排量大小可调控;导流迅速且低于溢洪门的水仍能正常排出、无危险、无污染;该装置适合任何大中小水库、堰塞湖等危险地段引流排水、隔山隔沟引水导流灌溉和发电。
附图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该坝体引流装置,主要由坝体1、进水阀F
1、水泵2、排水阀F
4和引、排水管道构成,沿着梯形坝体1拦水侧的坝内1a、坝顶1c直至坝外1b装有引、排水管道,在坝内1a引水管道的入水口5处装有进水阀F
1,在坝顶1c部与引水管道连接装有水泵2和注水阀F
2,水泵2与坝内水流4连通,注水阀F
2经过溢流阀F
3以及坝外1b的排水管道连接排水阀F
4,排水阀F
4的出水口6安装有涡轮发电机组3,出水口6发出的电,可用于水泵为引、排水管道注水。工作时,先关闭进水阀F
1和排水阀F
4,打开注水阀F
2和溢流阀F
3,以便在水泵2注水时排出引、排水管道中的气体,提高注水速度;当水从溢流阀F
3溢出即引、排水管已注满水,此时关闭注水阀F
2和溢流阀F
3,打开进水阀F
1和排水阀F
4,水即可从排水管道排出;引流结束后,关闭排水阀F
4或者打开注水阀F
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