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板机构、提升机构以及摆锥机构,所述摆锥机构连接于提升机构上,所述卡板机构设置于摆锥机构的上方,摆锥机构通过提升机构的上下运动与卡板机构之间形成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在电控子系统的配合下,具有路锥自动收放和回收的功能,解决传统人工对路锥施放和回收的现状;施放和回收的路锥能保证在同一放箱进行摆放,美观统一;路锥收放箱装置以组件的形式构成,拆卸维修方便;配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路锥收放箱装置动作的过程,提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收放路锥的功能,能够完成路锥的逐个码放及回收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价比高。
1.一种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板机构、提升机构以及摆锥机构,所述摆锥机构连接于提升机构上,所述卡板机构设置于摆锥机构的上方,摆锥机构通过提升机构的上下运动与卡板机构之间形成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机构包括:上插板、下插板、上电磁铁、下电磁铁和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上插板和下插板上下设置并与铁芯连接,所述上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上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下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下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相对接触位置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底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一直齿轮、滑轮、钢丝轮、钢丝绳、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摆锥机构包括摆杆头、摆杆、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摆杆轴、第二直齿轮、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五位置传感器、集流环以及第六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于升降底板上,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钢丝轮连接,所述钢丝绳缠绕在钢丝轮上,所述钢丝绳与滑轮相连接,所述摆杆头设置于摆杆的顶端,所述摆杆通过摆杆轴的一端与第二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摆杆轴的另一端通过平键与第二直齿轮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集流环设置于摆杆头与摆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提升机构的提升最高处和下降最低处;所述第四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摆杆机构的放锥位置处;所述第五位置传感器放置于摆杆机构的摆杆垂直位置处;所述第六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机构采用左右对称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部件:-电控子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中控板、交流接触器、驱动器、操作面板和第一电源,所述电控子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控制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部件:-监控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摄像头、显示屏和第二电源,所述监控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显示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部件:-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于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交通路锥自动码放和回收的路锥收放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国内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保养作业时,交通路锥的放置和回收都是由2到3名施工人员站在道路工程车尾部沿着高速公路特定路线进行放置和回收操作的,这种作业方式的作业速度慢、安全系数低、交通路锥码放间隔不统一,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快速道路作业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而国外已经出现了交通路锥的自动放置和回收装置,根据资料收集,目前有英国、美国、法国、芬兰等国的公司研制开发了交通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并投入市场使用。目前国内没有交通路锥自动收放系统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属于国内空白。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针对目前人工施放和回收路锥的现状,提供了一种用于交通路锥自动码放和回收的路锥收放箱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完成路锥的逐个发放及回收功能。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路锥收放箱装置,包括卡板机构、提升机构以及摆锥机构,所述摆锥机构连接于提升机构上,所述卡板机构设置于摆锥机构的上方,摆锥机构通过提升机构的上下运动与卡板机构之间形成相对移动。优选地,所述卡板机构包括:上插板、下插板、上电磁铁、下电磁铁和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上插板和下插板上下设置并与铁芯连接,所述上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上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下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下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相对接触位置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底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一直齿轮、滑轮、钢丝轮、钢丝绳、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摆锥机构包括摆杆头、摆杆、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摆杆轴、第二直齿轮、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五位置传感器、集流环以及第六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于升降底板上,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钢丝轮连接,所述钢丝绳缠绕在钢丝轮上,所述钢丝绳与滑轮相连接,所述摆杆头设置于摆杆的顶端,所述摆杆通过摆杆轴的一端与第二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摆杆轴的另一端通过平键与第二直齿轮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集流环设置于摆杆头与摆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提升机构的提升最高处和下降最低处;所述第四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摆杆机构的放锥位置处;所述第五位置传感器放置于摆杆机构的摆杆垂直位置处;所述第六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之间。优选地,所述卡板机构采用左右对称式结构。优选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电控子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中控板、交流接触器、驱动器、操作面板和第一电源,所述电控子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控制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优选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监控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摄像头、显示屏和第二电源,所述监控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显示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状态。优选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于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部。优选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面部分与收放箱回转机构连接,便于非工作状态下将收放箱收回,避免超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在电控子系统的配合下,具有路锥自动收放和回收的功能,解决传统人工对路锥施放和回收的现状;2、施放和回收的路锥能保证在同一放箱进行摆放,美观统一;3、路锥收放箱装置以组件的形式构成,拆卸维修方便;4、配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路锥收放箱装置动作的过程,提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路锥收放箱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路锥收放箱装置正面视图;图3是路锥收放箱装置侧面视图;图中:10为卡板机构,20为提升机构,30为摆锥机构,101为上插板,102为下插板,103为上电磁铁,104为下电磁铁,105为第一位置传感器,201为升降底板,202为第一伺服电机,203为第一行星减速器,204为钢丝轮,205为钢丝绳,206为滑轮,207为第一直齿轮,208为第二位置传感器,209第三位置传感器,301为摆杆头,302为摆杆,303为第二伺服电机,304为第二行星减速器,305为摆杆轴,306为第二直齿轮,307为第四位置传感器,308为第五位置传感器,309为集流环,310为第六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锥收放箱装置,用于交通路锥自动码放和回收,包括卡板机构、提升机构以及摆锥机构,所述摆锥机构连接于提升机构上,所述卡板机构设置于摆锥机构的上方,摆锥机构通过提升机构的上下运动与卡板机构之间形成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卡板机构包括:上插板、下插板、上电磁铁、下电磁铁和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上插板和下插板上下设置并与铁芯连接,所述上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上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下电磁铁通过弹簧与下插板之间磁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相对接触位置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底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一直齿轮、滑轮、钢丝轮、钢丝绳、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摆锥机构包括摆杆头、摆杆、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摆杆轴、第二直齿轮、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五位置传感器、集流环以及第六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于升降底板上,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钢丝轮连接,所述钢丝绳缠绕在钢丝轮上,所述钢丝绳与滑轮相连接,所述摆杆头设置于摆杆的顶端,所述摆杆通过摆杆轴的一端与第二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摆杆轴的另一端通过平键与第二直齿轮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集流环设置于摆杆头与摆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提升机构的提升最高处和下降最低处;所述第四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摆杆机构的放锥位置处;所述第五位置传感器放置于摆杆机构的摆杆垂直位置处;所述第六传感器设置于卡板机构与摆锥机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卡板机构采用左右对称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电控子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中控板、交流接触器、驱动器、操作面板和第一电源,所述电控子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控制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进一步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监控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摄像头、显示屏和第二电源,所述监控系统分别与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相连接,显示卡板机构、提升机构和摆锥机构的运动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还包括如下部件:-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于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部。进一步地,所述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面部分与收放箱回转机构连接,便于非工作状态下将收放箱收回,避免超宽。具体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路锥收放箱装置包括:卡板机构10、提升机构20、摆锥机构3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卡板机构10包括上插板101、下插板102、上电磁铁103、下电磁铁104和第一位置传感器105;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底板201、第一伺服电机202、第一行星减速器203、钢丝轮204、钢丝绳205、滑轮206、第一直齿轮207、第二位置传感器208、第三位置传感器209;所述摆杆机构包括摆杆头301、摆杆302、第二伺服电机303、第二行星减速器304、摆杆轴305、第二直齿轮306、第四位置传感器307、第五位置传感器308、集流环309、第六位置传感器31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具体为:1、放锥过程:一摞(5个)路锥由皮带机移至收放箱卡板机构10(1个在下插板102上,其余4个在上插板101上),至路锥接触到第一位置传感器105时,下电磁铁104通电将与铁芯连接的下插板102吸合,下插板102实现收回将下面的一个锥放到摆杆头301上;然后下电磁铁104断电,下插板102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顶出,准备承接下一个路锥,上电磁铁103通电,将与铁芯连接的上插板101吸合,下一个路锥释放至下插板102上;依次重复五次完成一摞路锥的发放过程。路锥放到摆杆头301上后,安装于升降底板20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202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203带动钢丝轮204旋转,钢丝轮204上的钢丝绳205再带动滑轮206将摆杆头301及路锥下降至接触到第二位置传感器208为止。摆杆头301下降到位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303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304,带动摆杆轴305通过平键与第二直齿轮306连接,通过第二直齿轮306与第一直齿轮207传动实现路锥的摆下功能,通过第四位置传感器307,控制摆杆302的放倒位置至地面。集流环309的存在使得摆杆头301不能旋转超过一圈以避免电线被缠绕。2、收锥过程:当路锥接触到第六位置传感器310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303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304,带动摆杆轴305通过平键与第二直齿轮306连接,通过第二直齿轮306与第一直齿轮207传动实现路锥的摆上功能,通过第五位置传感器308,控制摆杆302到垂直位置。利用箱子外的挡板完成路锥的方位调整,使得路锥以同一方位摆至垂直位置。摆杆头301上摆到位后,安装于升降底板20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202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203带动钢丝轮204旋转,钢丝轮204上的钢丝绳205再带动滑轮206将摆杆头301及路锥上升至接触到第三位置传感器209为止。然后上电磁铁103、下电磁铁104同时打开,路锥底面上升至下插板102表面上方3-5mm处,电磁铁同时断电,路锥安放至卡板机构,依次重复5次,最后,将一摞路锥移至皮带机,完成一摞路锥的回收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板机构包括上插板、下插板、上电磁铁、下电磁铁和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底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一直齿轮、滑轮、钢丝绳、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所述滑轮为定滑轮;所述摆锥机构包括摆杆头、摆杆、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摆杆轴、第二直齿轮、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五位置传感器、集流环、第六位置传感器。所述卡板机构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设计,上、下插板由电磁铁控制实现插板的收放功能。所述电磁铁通过弹簧将与铁芯连接的插板吸合或者放开。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路锥提升到卡板机构之上或者下降到脱离卡板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的升降是将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通过钢丝绳和定滑轮来实现的。所述提升机构的升降位置是通过上下第三、第二位置传感器控制的。所述摆锥机构要实现路锥的摆上摆下功能,将路锥摆放至地面,或者从地面回收至箱内。所述摆锥机构要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连接减速器,平键与齿轮连接,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路锥的摆上摆下功能。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控子系统,该电控子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中控板、交流接触器、驱动器、操作面板和第一电源。本实施例还包括监控系统,该监控子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摄像头、显示屏和第二电源。路锥收放箱装置的背面部分与收放箱回转机构(用于传送路锥)连接,便于非工作状态下将收放箱收回,避免超宽。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