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德政办字〔2025〕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部署要求,加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育评用”一体化推进,加快形成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分类推进为抓手,不断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到2027年,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创造力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数智化改造加快普及,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专业夯基提质行动
1. 完善入库培育机制。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单项冠军企业4个梯度培育库,建立“一企一档”。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制定梯度成长计划。四个培育库每年入库企业不低于300家、150家、80家和20家,三年分别累计新增500家、300家、12家和3家,达到2000家、1000家、50家和15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 推动优质企业孵化。鼓励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及驻德央企国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领域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的招引工作,推动各级产业园区、孵化器、科创基地、双创基地等项目孵化,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立初创型企业库,夯实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基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投资促进局)
3. 强化创业投资支持。充分发挥市级创业投资类基金引领作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符合政策要求的科技型、专精特新等创新类企业,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4.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所有制性质等,分类施策。引导企业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合法合规经营,加强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
5. 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围绕企业梯度成长路径,按制造业产业链制定培训方案,系统设计培训课程,着力提升企业家基础素质和深化发展能力,形成中小企业梯度培训体系。每年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低于20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经营管理诊断、咨询和培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资源集约管理和配置,增强抗风险能力,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每年组织不少于200家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诊断活动,推荐不少于20家企业争创省级管理标杆企业和企业管理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 推进数智化转型。梳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至少采用1项信息系统支撑。到2027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每年培育数字化水平L2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以上。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节能诊断,加强绿色技术应用,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到2027年,打造绿色工厂100家。将腾出的用能空间,优先保障能效水平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投资和技改项目。支持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正面清单,推行差异化监管,减少执法检查次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实施特色化发展领航行动
9.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与技改促进会合作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特别是支持化工、装备、食品、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每年滚动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 促进质量标准品牌赋值。实施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支持重点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导或参与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介,打造“德州优企”工业品牌。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强化计量技术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创新能力提级行动
11. 精准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企业自建或共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推进企业现有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研发机构。组织“小巨人”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到2027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自建、共建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2%。(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德州产校(院)合作工作机制,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同推进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揭榜”互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精准配套等合作互动。实施“博士伴成长”活动,推动企业与人才双向赋能。每年推荐“博士伙伴”不少于20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3. 强化知识产权赋能。实行专利快速预审机制。组建“专利辅导师”团队,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和需求项目库,及时归集并受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培训、专利优先审查、维权援助服务等需求,提供知识产权管理、核心技术专利快速获权、专利价值再造等一揽子专业化服务。到2027年,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7500件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链群协同增效行动
14. 促进融链固链。持续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等方面供需对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每年开展融链固链活动50场以上,参与企业5000家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 加快融入双循环。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布局海外仓。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行动,高标准举办国际经贸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出海不低于200家。联络协调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对标、渠道对接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16. 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聚集、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重要载体,推动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发展。到2027年,新增3家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力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服务保障
强化金融支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定制多元化金融产品,畅通股权融资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组建德州市“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团,逐企、逐阶、逐项补课式帮扶培育。建立常态化纾困助企机制,持续开展“解难题、提信心、促发展”活动,切实解决一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好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德州金融监管分局)
本行动方案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每年12月份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下年度工作安排。
查看《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字解读请点击:
查看《德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媒体报道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