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卖专利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CN201510422603.5)

  • 申请号:CN201510422603.5 申请公布号: CN105004712A
  • 申请日: 2015-07-17 申请公布日: 2015-10-28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分类号:G01N21/75

专利介绍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乙醇中调节Zn(Ac)
1.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乙醇中调节Zn(Ac)2·2H2O和Co(Ac)2·4H2O的摩尔比,使得Co2+与Zn2+的摩尔比为0.5~4.0%,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2)对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冲洗操作并在室温下晾干;(3)将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分散到水中制备成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制成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4)将浓度为1~3nmol·L-1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所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制备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先将50mlxa01mol·L-1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0mlxa0Co2+与Zn2+的摩尔比为0.5~4.0%的Zn(Ac)2·2H2O和Co(Ac)2·4H2O溶液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0~6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继续在110~130℃条件下加热2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纯水交叉洗涤沉淀物3~5次,洗涤后的沉淀物在110~130℃条件下干燥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与Zn2+的摩尔比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使用的清洗剂为氨水、双氧水和水体积比为1~3:1~3:50的混合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悬浮液的浓度为0.8~1.2mg·m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20μL钴掺杂氧化锌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形成直径为5mm的圆斑,在饱和气氛中晾干后得到均匀的薄膜,将薄膜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将10μL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在35~40℃条件下温育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结合不牢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得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步骤(4)中所述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TGTAATTTGTCTGCAGCGGTTCTTGATCGCTGACACCATATTATGAAGA-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钴掺杂氧化锌电极为光阳电极,建立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2)将上述光阳极置于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加入0.1mol·L-1槲皮素和啶虫脒进行测试,记录加入啶虫脒后钴掺杂氧化锌基光阳极的光电流变化;(3)根据拟定的啶虫脒浓度-光电流定量关系方程,测算待测药物中啶虫脒的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入的槲皮素的体积为30μL~150μL。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其已危及了人类健康和导致环境污染。啶虫脒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成为有机磷农药或其他常见农药的替代品,然而其广泛使用仍然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物质之一。目前检测啶虫脒的方法有:气、液相色谱法、比色适体传感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电化学法等。然而,每种方法都会存在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缺点:设备昂贵、方法复杂、稳定性差、耗时、灵敏度不高、选择性一般等。因此,寻求方便、简便、快速、超灵敏以及高特异性的啶虫脒分析法引起分析工作者的兴趣。光电化学检测是一种新颖的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光激发光电信标导致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在合适的偏电位条件下,实现电子在分析物、半导体、及探针分子间快速传递,从而形成光电流,分析物的存在能够定量地影响光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分析物的光电化学检测。就光电信标而言,目前的设计体系主要基于单一的半导体,例如:纳米二氧化钛、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吡啶钌、聚噻吩衍生物等。然而,单一的半导体由于光生电子对易复合,从而抑制光电信号的产生及进一步地影响光电化学检测灵敏度。最近,能够促进载流子有效分离的异质结半导体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技术陆续应用于光电化学传感,然而这些方法具有合成方法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因此,寻求一步合成掺杂半导体作为光电新标,且过渡金属离子的掺入能够有效地促进载流子对的有效分离,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此技术是构建简便、快速、超灵敏、高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努力方向。而现有技术中还未公开啶虫脒光电化学检测方法的报道,啶虫脒的光电化学检测方法仍是目前技术层面上的空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进行啶虫脒定量检测的检测方法。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乙醇中调节Zn(Ac)2·2H2O和Co(Ac)2·4H2O的摩尔比,使得Co2+与Zn2+的摩尔比为0.5~4.0%,(下文中涉及的Co2+摩尔比均指Co2+与Zn2+的摩尔比例),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2)对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冲洗操作并在室温下晾干;(3)将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分散到水中制备成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制成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4)将浓度为1~3nmol·L-1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制备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先将50mlxa01mol·L-1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0mlxa0Co2+与Zn2+的摩尔比为0.5~4.0%的Zn(Ac)2·2H2O和Co(Ac)2·4H2O溶液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0~6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继续在110~130℃条件下加热2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纯水交叉洗涤沉淀物3~5次,洗涤后的沉淀物在110~130℃条件下干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Co2+摩尔比为1%,在该比例下产生的光电流最大。优选地,步骤(2)中对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使用的清洗剂为氨水、双氧水和水体积比为1~3:1~3:50的混合溶剂。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悬浮液的浓度为0.8~1.2mg·ml-1。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20μL的钴掺杂氧化锌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形成直径为5mm的圆斑,在饱和气氛中晾干后得到均匀的薄膜,将薄膜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将10μL浓度为1~3nmol·L-1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在35~40℃条件下温育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结合不牢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得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步骤(4)中所述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TGTAATTTGTCTGCAGCGGTTCTTGATCGCTGACACCATxa0ATTATGAAGA-3'。本发明中所述的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钴掺杂氧化锌电极为光阳极,建立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2)将上述光阳极置于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加入0.1mol·L-1槲皮素和啶虫脒进行测试,记录加入啶虫脒前后钴掺杂氧化锌基光阳极的电流变化;(3)根据拟定的啶虫脒浓度-光电流定量关系方程,测算待测药物中啶虫脒的浓度。优选地,步骤(3)中加入的槲皮素的体积范围为30μL~150μL。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啶虫脒存在条件下,核酸适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啶虫脒,使得电极表面电阻增大,导致槲皮素很难到达电极表面,所以其光电流下降,根据光电流下降的程度可推算出啶虫脒的浓度。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超细粒径的Co2+掺杂纳米氧化锌作为光电信标,并通过调控掺杂剂Co2+的比例,使Co2+摩尔比为0.5~4.0%,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光电信标,提高光电化学检测灵敏度,尤其是当Co2+的摩尔比为1%时,光电流最大,能够通过光电流的变化对啶虫脒浓度进行有效检测;(2)本发明中制备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所用的设备简单,也没有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具有成本低,易制作,效率高的优点。(3)本发明的检测机理是基于啶虫脒与其对应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作用,且经过实验鉴定,排除了其他常见药物的干扰,提高其光电化学法检测的选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示意图;图2为氧化锌纳米粒子(A)和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B)的透射电镜照片;图3为氧化锌纳米粒子(a)和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b)的X-射线衍射图(A)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B);图(B)中插图左侧为氧化锌纳米粒子,右侧为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悬浮液;图4为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A)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总图,(B、C、D、E)分别为锌、钴、炭、氧各自化学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图5为不同Co2+摩尔比(a,b,c,d,e,f,g分别代表(0%,0.5%,1.0%,1.5%,2.0%,3.0%,4.0%)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光电流曲线(A);不同体积(a,b,c,d,e分别代表30μL,50μL,70μL,100μL,150μL)0.1molxa0L-1槲皮素敏化1%摩尔比钴杂氧化锌光电流曲线;图6为不同光电极(a,b为氧化锌光电极;c,d为钴杂氧化锌电极;e,f为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1.0%钴杂氧化锌电极;其中a,c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中检测;b,d,e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含有50μLxa00.1mol·L-1槲皮素中检测;f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含有50μLxa00.1mol·L-1槲皮素和40nmol·L-1啶虫脒中检测)的光电流曲线(A);常见农药对本方法检测啶虫脒的干扰(B);图7为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检测啶虫脒的定量关系:图A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图B为其定量关系拟合方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50mlxa01mol·L-1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0ml的Co2+摩尔比为1%的Zn(Ac)2·2H2O和Co(Ac)2·4H2O溶液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继续在120℃条件下加热2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纯水交叉洗涤沉淀物4次,洗涤后的沉淀物在120℃条件下干燥,制得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2)将ITO导电玻璃切成1cm×4cm的尺寸,并使用氨水、双氧水和水体积比为1:1:50的混合溶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空气中晾干待制备使用。(3)将20μLxa01mg·ml-1的钴掺杂氧化锌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形成直径为5mm的圆斑,在饱和气氛中晾干后得到均匀的薄膜,将薄膜在300℃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4)将10μL浓度为1nmol·L-1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所述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TGTAATTTGTCTGCAGCGGTTCTTGATCGCTGxa0ACACCATATTATGAAGA-3',在37℃条件下温育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结合不牢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得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图2为本实施案例中氧化锌纳米粒子(A)和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B)的透射电镜照片,从(A)图中可以看出纳米氧化锌粒子的尺寸在15纳米左右,而右图中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尺寸在8纳米左右,这是由于钴的掺入阻碍了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形成。图3为本实施例中氧化锌纳米粒子(a)和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b)的X-射线衍射图(A)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B);图(B)中插图左侧为氧化锌纳米粒子,右侧为1%摩尔比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悬浮液。从氧化锌纳米粒子的衍射图(A)上可以看出,其衍射峰的位置和其标准卡片数值一致,且没有其他杂质峰,说明已成功地合成了纳米氧化锌,1%摩尔比的钴掺杂没有改变纳米氧化锌的晶型,所以其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基本没变;但是从两者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B)上可以看出1%摩尔比的钴掺杂导致其吸收边红移,且在200-800范围内有更强的吸收,说明钴成功地取代了锌的位置,导致了其带隙变窄。图4中A为本实施例中氧化锌纳米粒子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总图,其中图B、C、D、E分别为锌、钴、炭、氧各自化学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从图A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峰归咎于锌、钴、氧、炭,没发现其他的杂质峰;从图B、C、D、E可以看出,各元素的结合能对应于各自的化学态,和各元素的分峰标准图保持一致,再次证明已功地合成钴掺杂氧化锌,其中碳来自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钴掺杂氧化锌电极为光阳极,建立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2)将上述光阳极置于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加入体积为50μL的0.1mol·L-1槲皮素和啶虫脒进行测试,记录加入啶虫脒前后钴掺杂氧化锌基光阳极的电流变化;(3)根据拟定的啶虫脒浓度-光电流定量关系方程,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啶虫脒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为了验证其他常用农药对本发明中的啶虫脒的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干扰,在测试液中分别加入等浓度咪鲜胺、除线磷、苯磺隆、氟硅唑和吡虫啉,对照试验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图6为不同光电极(a,b为氧化锌光电极;c,d为钴杂氧化锌电极;e,f为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1.0mol%钴杂氧化锌电极;其中a,c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中检测;b,d,e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含有50μLxa00.1mol·L-1槲皮素中检测;f电极是在pHxa07磷酸盐缓冲液含有50μLxa00.1mol·L-1槲皮素和40nmol·L-1啶虫脒中检测)的光电流曲线(A);常见农药对本方法检测啶虫脒的干扰(B),从上图A(a,b;c,d)曲线可以看出,50μLxa00.1mol·L-1槲皮素作为电子供体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子地转移,使光电流信号放大;啶虫脒核酸适配体的引入导致电子转移效率下降,导致光电流略有下降;在啶虫脒存在条件下,光电流继续下降可归咎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啶虫脒使得电极表面电阻增大,导致槲皮素很难到达电极表面,所以其光电流下降。基于这一原理,该传感器可用于啶虫脒地定量检测。从上图B可以看出,等倍的常见农药几乎不影响啶虫脒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具有极好的选择性。图7为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图A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图B为其定量关系拟合方程图。实施例2: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50mlxa01mol·L-1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0ml的Co2+摩尔比为0.5%的Zn(Ac)2·2H2O和Co(Ac)2·4H2O溶液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4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继续在110℃条件下加热2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纯水交叉洗涤沉淀物3次,洗涤后的沉淀物在110℃条件下,制得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2)将ITO导电玻璃切成1cm×4cm的尺寸,并使用氨水、双氧水和水体积比为2:2:50的混合溶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空气中晾干待制备使用。(3)将20μLxa01mg·ml-1的钴掺杂氧化锌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形成直径为5mm的圆斑,在饱和气氛中晾干后得到均匀的薄膜,将薄膜在250℃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4)将10μL浓度为2nmol·L-1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所述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TGTAATTTGTCTGCAGCGGTTCTTGATCGCTGACACCATATTATGAAGA-3',在35℃条件下温育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结合不牢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得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钴掺杂氧化锌电极为光阳极,建立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2)将上述光阳极置于pH为7的磷酸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加入体积为30μL的0.1mol·L-1槲皮素和啶虫脒进行测试,记录加入啶虫脒前后钴掺杂氧化锌基光阳极的光电流变化;(3)根据拟定的啶虫脒浓度-光电流定量关系方程,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啶虫脒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为了验证其他常用农药对本发明中的啶虫脒的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干扰,在测试液中分别加入等浓度咪鲜胺、除线磷、苯磺隆、氟硅唑和吡虫啉,对照试验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实施例3: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50mlxa01mol·L-1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0ml的Co2+摩尔比4%的Zn(Ac)2·2H2O和Co(Ac)2·4H2O溶液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6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高压反应釜中继续在130℃条件下加热2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离心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纯水交叉洗涤沉淀物5次,洗涤后的沉淀物在130℃条件下干燥,制得钴掺杂氧化锌纳米粒子;(2)将ITO导电玻璃切成1cm×4cm的尺寸,并使用氨水、双氧水和水体积比为3:3:50的混合溶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空气中晾干待制备使用。(3)将20μLxa01mg·ml-1的钴掺杂氧化锌悬浮液滴至ITO电极表面,形成直径为5mm的圆斑,在饱和气氛中晾干后得到均匀的薄膜,将薄膜在350℃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4)将10μL浓度为3nmol·L-1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覆盖在钴掺杂纳米氧化锌薄膜的表面,所述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TGTAATTTGTCTGCAGCGGTTCTTGATCGCTGACACCATATTATGAAGA-3',在40℃条件下温育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结合不牢的啶虫脒核酸适配体,得到核酸适配体基钴掺杂氧化锌光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啶虫脒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啶虫脒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钴掺杂氧化锌电极为光阳电极,建立核酸适配体基光电化学法定量检测啶虫脒;(2)将上述光阳极置于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加入体积为150μL的0.1mol·L-1槲皮素和啶虫脒进行测试,记录加入啶虫脒前后钴掺杂氧化锌基光阳极的光电流变化;(3)根据拟定的啶虫脒浓度-光电流定量关系方程,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啶虫脒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被测物啶虫脒浓度的增大,光电流呈减小趋势,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为了验证其他常用农药对本发明中的啶虫脒的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干扰,在测试液中分别加入等浓度咪鲜胺、除线磷、苯磺隆、氟硅唑和吡虫啉,对照试验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