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设在芯孔内的锁芯,锁芯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锁芯设在固定盘的前侧,固定盘的后侧设有离合架,固定盘上设有轴孔,离合架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前联动轴与固定盘的轴孔连接;离合架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对应地在固定盘上设有前连动孔,固定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解锁机构与离合架连接,将前端与联动部匹配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后,钥匙的前端与联动部连接,钥匙推动离合架向后移动,让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然后通过钥匙的转动可带动离合架转动,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实现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用于锁具。
1.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1)、设在芯孔内的锁芯(2),锁芯(2)上设有钥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盘(3),锁芯(2)设在固定盘(3)的前侧,固定盘(3)的后侧设有离合架(4),固定盘(3)上设有轴孔,离合架(4)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31),前联动轴(31)与固定盘(3)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31)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离合架(4)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341)/前连动孔(342),对应地在固定盘(3)上设有前连动孔(342)/前连动杆(341),固定盘(3)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4)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4)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实现离合,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连接时固定盘(3)和离合架(4)实现联动;前联动轴(31)的前端设有联动部(311),所述联动部(311)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4)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盘(3)与供离合架(4)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或离合架(4)和联动盘(5)之间设有推力弹簧(6),使得固定盘(3)与供离合架(4)之间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架(4)为独立构件,离合架(4)与锁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架(4)为锁体(1)的一部分,使得离合架(4)在锁体(1)直接机加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盘(3)的前侧设有凹陷,从而形成供钥匙伸入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311)为设在前联动轴(31)端面的凹孔或凹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311)为设在前联动轴(31)侧面的平面或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宽度尺寸,联动部(311)的宽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架(4)的后侧设有联动盘(5),离合架(4)的后侧上设有后联动轴(51),联动盘(5)上设有与后联动轴(51)连接的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架(4)的后侧上设有后连动杆(451)/后连动孔(452),对应地在联动盘(5)上设有后连动孔(452)/后连动杆(451),联动盘(5)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4)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4)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后连动杆(451)和后连动孔(452)实现连接时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分离,而在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连接时后连动杆(451)和后连动孔(452)分离;后连动孔(452)与后连动杆(451)连接时,联动盘(5)和离合架(4)实现联动。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现有的锁具,由于结构、原理都大同小异,很容易地被技术性开启。而技术性开启的技术,往往只是针对钥匙孔的孔壁的弹子或叶片进行拨动,并利用往复的旋转冲击力让弹子或叶片处于解锁位置。锁具包括锁体、锁芯、解锁机构,一般解锁机构与锁芯直接连接,通过钥匙转动锁芯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动作,所述解锁机构包括锁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阻隔高频、低频振动的铁路隔振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设在芯孔内的锁芯,锁芯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锁芯设在固定盘的前侧,固定盘的后侧设有离合架,固定盘上设有轴孔,离合架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前联动轴与固定盘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离合架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前连动孔,对应地在固定盘上设有前连动孔/前连动杆,固定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实现离合,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固定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前联动轴的前端设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盘与供离合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或离合架和联动盘之间设有推力弹簧,使得固定盘与供离合架之间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为独立构件,离合架与锁体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为锁体的一部分,使得离合架在锁体直接机加工而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为设在前联动轴端面的凹孔或凹坑。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为设在前联动轴侧面的平面或凹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盘的前侧设有凹陷,从而形成供钥匙伸入的空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的后侧设有联动盘,离合架的后侧上设有后联动轴,联动盘上设有与后联动轴连接的轴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的后侧上设有后连动杆/后连动孔,对应地在联动盘上设有后连动孔/后连动杆,联动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后连动杆和后连动孔实现连接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而在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后连动杆和后连动孔分离;后连动孔与后连动杆连接时,联动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和联动盘之间设有推力弹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钥匙孔的高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宽度尺寸,联动部的宽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设在芯孔内的锁芯,锁芯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锁芯设在固定盘的前侧,固定盘的后侧设有离合架,固定盘上设有轴孔,离合架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前联动轴与固定盘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离合架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前连动孔,对应地在固定盘上设有前连动孔/前连动杆,固定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实现离合,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固定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前联动轴的前端设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解锁机构与离合架连接,将前端与联动部匹配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后,钥匙的前端与联动部连接,钥匙推动离合架向后移动,让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然后通过钥匙的转动可带动离合架转动,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实现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用于锁具。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1、设在芯孔内的锁芯2,锁芯2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盘3,锁芯2设在固定盘3的前侧,固定盘3的后侧设有离合架4,固定盘3上设有轴孔,离合架4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31,前联动轴31与固定盘3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31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离合架4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341,对应地在固定盘3上设有前连动孔342,固定盘3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4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4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实现离合,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连接时固定盘3和离合架4实现联动;前联动轴31的前端设有联动部311,所述联动部311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解锁机构与离合架连接,将前端与联动部匹配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后,钥匙的前端与联动部连接,钥匙推动离合架向后移动,让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然后通过钥匙的转动可带动离合架转动,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实现解锁动作。通过这样的设置,破解人员除了要用工具破解钥匙孔内壁设置的叶片或弹子,还要让破解工具,与联动部实现卡接,而由于钥匙孔比较深,难以观察到联动部的形状,甚至让不法分子不能观察到联动部的存在,而无法解锁。而匹配的钥匙能同时让叶片或弹子处于解锁状态,同时与联动部连接才能解锁。为了能实现复位的功能,固定盘3与供离合架4之间设有拉力弹簧,使得固定盘3与供离合架4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拉力。从而实现在没有钥匙时,固定盘3与供离合架4相互靠近,从而让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保持连接。为了便于加工,本实施例的离合架4为独立构件,离合架4与锁体1用螺丝连接,螺丝从锁体外插入,穿过芯孔内壁然后顶住离合架,将离合架压紧在芯孔的内壁上。当然,为了减少零部件和组装工序,离合架4为锁体1的一部分,使得离合架4在锁体1直接机加工而成。所述联动部311可为设在前联动轴端面上的凹孔或凹坑,对应地钥匙的末端端面具有与联动部311匹配的凸起部。通过凹凸的连接,可让钥匙带动离合架转动。亦即联动部311与钥匙的末端凹凸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联动部311为设在前联动轴侧面的平面或凹陷,对应地钥匙的末端具有与联动部311匹配的凹陷部或成叉状。通过凹凸的连接,可让钥匙带动离合架转动。而且钥匙孔的高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宽度尺寸,联动部的宽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这样钥匙的分叉宽度必须大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这样不法分子就不能用小型的叉状的工具绕过锁芯,而直接转动离合架。为了便于离合,也为了缩短钥匙的行程,固定盘3的前侧设有凹陷,从而形成供钥匙伸入的空间。为了让联动盘能稳定地在活动空间内移动,离合架4的后侧设有联动盘5,离合架4的后侧上设有后联动轴51,联动盘5上设有与后联动轴51连接的轴孔。离合架4的后侧上设有后连动杆451,对应地在联动盘5上设有后连动孔452,联动盘5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4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4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后连动杆451和后连动孔452实现连接时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分离,而在前连动孔342和前连动杆341连接时后连动杆451和后连动孔452分离;后连动孔452与后连动杆451连接时,联动盘5和离合架4实现联动。这样可以让解锁机构与联动盘连接,通过钥匙的转动,带动离合架的转动,离合架的转动带动联动盘转动,从而让解锁结构实现解锁动作。同样,为了能实现复位的功能,离合架4和联动盘5之间也可以设有推力弹簧6,这样离合架4在没有钥匙的状态下保持与固定盘连接的状态。前联动轴31和后联动轴51均呈圆柱状且可在所述的轴孔上转动。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