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新型可调男衬衫(公开号:CN207370106U)

  • 申请号:CN201720204608.5 申请公布号: CN207370106U
  • 申请日: 2017-03-06 申请公布日: 2018-05-18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 分类号:A41B1/10

专利介绍

一种新型可调男衬衫包括:衣领的领头处采用V形设计,包括衣领、衣身和衣袖;衬衫制作工艺参照门襟底领横眼一个,门襟第一个扣眼距领底横眼6cm左右,最后一个扣眼距底边18~20cm,最后等分定其它扣眼位;其特征在于领头扣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中间增加一个扣,领头扣与增加的扣及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成等距密集排列。其工作原理为:在现有男衬衫的领头扣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中间增加一个扣,这样以上三个扣成密集排列,增加的扣让领口的开合大小有了更多的选择,以适应领口不同松紧度和舒适度的需要。
1.一种新型可调男衬衫包括:衣领的领头处采用V形设计,包括衣领、衣身和衣袖;衬衫制作工艺参照门襟底领横眼一个,门襟第一个扣眼距领底横眼6cm左右,最后一个扣眼距底边18~20cm,最后等分定其它扣眼位;其特征在于领头扣(1)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3)中间增加一个扣(2),领头扣(1)与增加的扣(2)及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3)成等距密集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男衬衫其特征在于:领头扣(1)与增加的扣(2)及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3)三者之间的距离与门襟上其余扣之间距离之比不超过0.5。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男式衬衫,特别是一种新型可调的男衬衫。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男衬衫的款式比较固定,变化幅度不大。男衬衫配上领带,让男士更显庄重。但在不是太正式的场合,国人习惯穿衬衫都为了宽松及舒服而不戴领带并解开衬衫领口扣。但如果解开领口扣,衬衫就领口大开,衣领处容易偏倒或弯曲影响美观。扣上领头扣既不舒服又显得拘束、呆板。国人使用领带的频率通常要低于欧美,现有男衬衫在不戴领带的时候扣上领头扣会显得拘束、呆板。如是不扣衬衫的领头扣,此时起作用的是门襟上面第一粒扣。这样领口开合度更大,穿着更加舒适。但没有了领带或领口扣的约束,衬衫就领口大开,领口位置没有约束发生歪斜或弯曲现象影响美观,加之国人的脖子长度普遍短于欧美人,领口过大使衬衫更加失去了端正气质,给穿衬衫人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这是多年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穿着更灵活舒适,设计简便的男衬衫。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衬衫,衣领的领头处采用V形设计。包括衣领、衣身和衣袖,衬衫特征工艺参照门襟底领横眼一个,衣片门襟第一个扣眼距领底横眼6cm,最后一个扣眼距底边18~20cm,最后等分定其它扣眼位。衬衫的领头扣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中间增加一个扣,这样以上三个扣成等距密集排列,使男衬衫领口开合大小得到更多的控制。其工作原理为:在现有男衬衫的领头扣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中间增加一个扣,这样以上三个扣成密集排列,增加的扣让领口的开合大小有了更多的选择,以适应领口不同松紧度和舒适度的需要。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衬衫,衣领的领头处采用V形设计。包括衣领、衣身和衣袖,如图1所示,衬衫特征工艺参照门襟底领横眼一个,衣片门襟第一个扣眼距领底横眼6cm,最后一个扣眼距底边18~20cm,最后等分定其它扣眼位。衬衫的领头扣(1)到门襟上从上数起第一粒扣(3)中间增加一个扣(2),这样领头扣(1)与增加的扣(2)及门襟上第一粒扣(3)成等距密集排列,使男衬衫领口开合大小得到更多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新增的这个扣(2)让领口的开合大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不戴领带或是不扣衬衫的领头扣(1)时,由于这个位置扣上后比现有衬衫门襟上的第一个扣(3)高,增强了其对领口的约束,而不致于衣领偏倒或弯曲影响美观。且这个扣(2)与其下面的扣(3)相对成密集排列,当下面的扣(3)也扣上时,两个密集扣同时又给衬衫增加了一种新的样式。需要更宽松时可以松开此扣(2),让其下面的扣(3)约束,它们的组合让领口的开合大小有了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样式需要和舒适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于现有技术相比,这个设计解决方案更加简单有效,它不需要对现在男衬衫的外观进行改造,在设计加工上也无太大的变化,节省了面料和加工成本。现有的男衬衫的款式比较固定,变化幅度不大,不适于男装消费个性化高要求趋势。而本实用新型也适应了简单实用与个性化的潮流趋势,不管是商务还是休闲都十分合适。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