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涉及跨座式单轨交通预制轨道梁模板体系。该系统包括钢框架系统、轨道梁运输系统和钢模板系统。钢框架由钢支柱、顶梁、底梁、斜撑中的部分或全部构件连接而成,相邻钢框架之间用纵梁进行纵向连接。钢模板系统安装在钢框架系统内。利用该实用新型的模板体系,可以降低混凝土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模板系统实现可随线路架设地点进行移动、组拼和反复使用,减少轨道梁运输时通过桥梁、隧道和街道等的限制条件;缩短了制梁场的施工周期,降低单轨交通土建工程的建设成本。
1.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轨道梁运输系统和钢模板系统;轨道梁运输系统包括底模台车(11)、钢轨线路(6);钢模板系统包括侧模板(8)、底模板(10)、顶梁(2)、吊具(7)、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台车(10)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置于底模台车(11)上;吊具(7)安装在部分或全部顶梁(2)上;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xa0其特征是:xa0除轨道梁运输系统和钢模板系统外,还包括钢框架系统;xa0钢框架系统包括顶梁(2)、钢支柱(1)、纵梁,或顶梁(2)、钢支柱(1)、纵梁、底梁(4),或顶梁(2)、钢支柱(1)、纵梁、斜撑(3),或顶梁(2)、钢支柱(1)、纵梁、底梁(4)、斜撑(3);xa0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2)和两根钢支柱(1),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的上端进行连接;钢支柱(1)在其侧面用斜撑(3)支撑,或在其下端用底梁(4)连接,或在其侧面用斜撑(3)支撑并在其下端用底梁(4)连接;钢支柱(1)和斜撑(3)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底梁(4)上;相邻钢框架或相邻底梁(4)之间采用纵梁进行纵向连接;机械式千斤顶(9)固定在钢支柱(1)上;xa0纵梁包括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底纵梁(5-4)。xa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其特征是:xa0所述顶梁(2)、钢支柱(1)、斜撑(3)、底梁(4)和纵梁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销接。xa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其特征是:xa0所述钢框架、斜撑(3)、底梁(4)和纵梁均采用型钢或钢板加工制作。xa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其特征是:xa0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N的取值为10~30;相邻钢框架之间的纵向间距为0.5~10m。xa0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跨座式单轨交通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应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预制过程中。
背景技术跨座式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既是承载的梁体又是车辆通行的轨道,轨道梁在车辆通过时其顶面、两个侧面共三个面为轮轨接触面,即在这三个面上承受车辆轮胎荷载。轨道梁的三个轮轨接触面除承载外,还是车辆运行的轨道。轨道梁的三个轮轨接触面呈空间曲面变化,轨道梁的制作精度要求高。因此,对模板系统的要求严格。目前,跨座式单轨交通中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主要包括混凝土基础、左右混凝土反力墙、钢模板系统和轨道梁运输系统。其中,钢模板系统包括侧模板、端模板、底模板、顶梁、吊具、机械式千斤顶;轨道梁运输系统包括底模台车、钢轨线路。左右混凝土反力墙与混凝土基础浇筑为一个整体,钢模板系统中顶梁的梁端固定在混凝土反力墙上。钢模板系统中的底模板置于底模台车的顶面,端模板放置在底模板上。钢模板系统中的机械式千斤顶安装在混凝土反力墙上,吊具安装在顶梁上。侧模板吊在吊具下,并分别与机械式千斤顶连接。轨道梁运输系统中钢轨线路铺设在左右混凝土反力墙之间的混凝土基础上。轨道梁运输系统底模台车通过钢轨线路在制梁前运输预制轨道梁所需的钢筋骨架、支座和端模板到左右混凝土反力墙之间的钢模板系统内。调整机械式千斤顶,以使侧模板满足轨道梁的线形要求。在预制梁浇筑完毕后,运出预制的轨道梁。由于基础和反力墙均为混凝土现浇而成,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同时,该模板系统后期拆除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另外,该模板系统无法跟随线路地点进行移动和组拼,并且浇筑混凝土基础和混凝土反力墙等现场作业将制约制梁场的投产周期。现有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决定了建造该模板系统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来浇筑基础和反力墙。当全部预制轨道梁制作工作完成后,需拆除轨道梁模板系统所使用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和反力墙,以及恢复土地平整等工作,这些工作会造成噪音污染和大量的建筑垃圾。另外,现有的轨道梁模板系统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预制轨道梁的制作地点与轨道梁安装架设地点距离较远,轨道梁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沿途线路提前进行勘查、封闭和加固处理。尤其是在受限制的桥梁、隧道和街道等路段上运送轨道梁时,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现有的轨道梁模板系统占用的制梁场面积大,需征用较大的场地以便保存大量的预制轨道梁体。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需使用大量混凝土的弊端,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解决现有模板系统不可移动的弊端,使轨道梁模板系统可随线路架设地点进行移动、组拼和反复使用,减少轨道梁运输时通过桥梁、隧道和街道等的限制条件,缩短轨道梁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制梁场的投产周期,提高轨道梁模板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跨座式单轨交通土建工程的建设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轨道梁运输系统和钢模板系统;轨道梁运输系统包括底模台车、钢轨线路;钢模板系统包括侧模板、底模板、顶梁、吊具、机械式千斤顶;底模台车置于钢轨线路上,底模板置于底模台车上;吊具安装在部分或全部顶梁上;侧模板吊在吊具下,侧模板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连接;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其特征是:除轨道梁运输系统和钢模板系统外,还包括钢框架系统;钢框架系统包括顶梁、钢支柱、纵梁,或顶梁、钢支柱、纵梁、底梁,或顶梁、钢支柱、纵梁、斜撑,或顶梁、钢支柱、纵梁、底梁、斜撑;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和两根钢支柱,顶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的上端进行连接;钢支柱在其侧面用斜撑支撑,或在其下端用底梁连接,或在其侧面用斜撑支撑并在其下端用底梁连接;钢支柱和斜撑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底梁上;相邻钢框架或相邻底梁之间采用纵梁进行纵向连接;机械式千斤顶固定在钢支柱上;纵梁包括上纵梁、中间纵梁、下纵梁、底纵梁。所述顶梁、钢支柱、斜撑、底梁和纵梁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销接。所述钢框架、斜撑、底梁和纵梁均采用型钢或钢板加工制作。所述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N的取值为10~30;相邻钢框架之间的纵向间距为0.5~10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轨道梁模板系统采用钢框架系统代替原有轨道梁模板系统中的混凝土基础和混凝土反力墙,大大降低了建造轨道梁模板系统混凝土的用量,从而降低了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了轨道梁模板系统可随线路架设地点进行移动、组拼和反复使用,减少轨道梁运输时通过桥梁、隧道和街道等的限制条件,缩短轨道梁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制梁场的投产周期,提高轨道梁模板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跨座式单轨交通土建工程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图1带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的钢框架示意图。图2无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的钢框架示意图。图3带斜撑无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的钢框架示意图。图4无斜撑无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的钢框架示意图。图5带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中的框架系统立面图。图6带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制梁阶段立面图。图7带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组拼阶段立面图。图8图7中A-A截面图。图9带斜撑带底梁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拆卸机械式千斤顶阶段立面图。图中:钢支柱1、顶梁2、斜撑3、底梁4、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底纵梁5-4、钢轨线路6、吊具7、侧模板8、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板10、底模台车11。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斜撑3、底梁4、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底纵梁5-4、钢轨线路6、吊具7、侧模板8、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板10、底模台车11。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2和两根钢支柱1;一根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的上端用焊接连接。钢支柱1外侧与斜撑3上端焊接连接,钢支柱1和斜撑3的下端焊接在底梁4上。相邻钢框架之间通过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进行纵向螺栓连接,相邻底梁4通过底纵梁5-4进行纵向螺栓连接,如图1。钢轨线路6铺设于两根钢支柱1之间的地面上。底模台车11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置于底模台车11上。吊具7安装在顶梁2上,每根钢支柱1上安装两个机械式千斤顶9,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根据轨道梁的长度和侧模板的受力特征来确定N的大小。实施例二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底梁4、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钢轨线路6、吊具7、侧模板8、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板10、底模台车11。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2和两根钢支柱1;一根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上端进行焊接连接。钢支柱1下端焊接在底梁4上。相邻钢框架之间通过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进行纵向螺栓连接,如图2。钢轨线路6铺设于两根钢支柱1之间的地面上。底模台车11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置于底模台车11上。吊具7安装在顶梁2上,每根钢支柱1上安装两个机械式千斤顶9,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根据轨道梁的长度和侧模板的受力特征来确定N的大小。实施例三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斜撑3、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钢轨线路6、吊具7、侧模板8、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板10、底模台车11。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2和两根钢支柱1;一根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的上端用焊接连接。钢支柱1外侧与斜撑3上端焊接连接,钢支柱1和斜撑3的下端均固定在地面上。相邻钢框架之间通过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进行纵向螺栓连接,如图3。钢轨线路6铺设于两根钢支柱1之间的地面上。底模台车11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置于底模台车11上。吊具7安装在顶梁2上,每根钢支柱1上安装两个或三个机械式千斤顶9,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根据轨道梁的长度和侧模板的受力特征来确定N的大小。实施例四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N榀钢框架、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钢轨线路6、吊具7、侧模板8、机械式千斤顶9、底模板10、底模台车11。一榀钢框架包括:一根顶梁2和两根钢支柱1;一根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上端用焊接连接,钢支柱1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相邻钢框架之间通过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进行纵向螺栓连接,如图4。钢轨线路6铺设于两根钢支柱1之间的地面上。底模台车11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置于底模台车11上。吊具7安装在顶梁2上,每根钢支柱1上安装两个机械式千斤顶9,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根据轨道梁的长度和侧模板的受力特征来确定N的大小。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的应用预制轨道梁的长度为24m,采用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进行预制。该体系包括19个钢框架及配套数量的底梁和斜撑,76个机械式千斤顶,2个侧模板、1底模板和1个底模台车。1.组拼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步骤一一根顶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支柱1的上端进行焊接连接,构成一榀钢框架,钢支柱1外侧与斜撑3上端进行焊接连接,钢支柱1和斜撑3下端焊接在底梁4上,如图1。步骤二相邻钢框架之间通过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进行纵向螺栓连接,相邻底梁4之间通过底纵梁5-4进行纵向螺栓连接,如图1。步骤三钢轨线路6铺设于两根钢支柱1之间的地面上,如图7。步骤四吊具7安装在顶梁2上,每根钢支柱1上安装两个机械式千斤顶9,侧模板8吊在吊具7下,侧模板8的外侧与机械式千斤顶9连接,如图7。2.应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制梁步骤一底模台车11置于钢轨线路6上,底模板10放置在底模台车11上,如图6。步骤二在底模板10上绑扎钢筋笼。步骤三将底模台车11沿钢轨线路6推入钢模板系统内,如图6。步骤四调整机械式千斤顶9,以使侧模板8满足轨道梁线形要求,如图8。步骤五在两片侧模板8之间浇筑混凝土轨道梁;养护1天后,调整机械式千斤顶9,使侧模板8与轨道梁脱开,如图6;将初步养护后的轨道梁沿钢轨线路6通过底模台车11推出钢框架系统,如图7。重复以上步骤,制造出所需数量的轨道梁。3.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拆卸和移动步骤一拆除机械式千斤顶9。松开机械式千斤顶9与侧模板8的连接,从钢支柱1上将机械式千斤顶9拆卸下来,如图9。步骤二拆除侧模8。将侧模板8从吊具7拆卸下来,从顶梁2上将吊具7拆卸下来,如图5。步骤三拆除钢框架。将连接钢框架之间的上纵梁5-1、中间纵梁5-2、下纵梁5-3、底纵梁5-4松开和拆卸下来,将铺设于钢框架内的钢轨线路6拆除。最后,拆除钢框架。步骤四模板系统的移动。将以上拆卸的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运输到下一个工点进行安装或将其运输到仓库内进行保存以便以后制梁使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所应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环保型活动式预制轨道梁模板系统,利用该模板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模板系统实现了可随线路架设地点进行移动、组拼和反复使用,减少轨道梁运输时通过桥梁、隧道和街道等的限制条件;缩短了制梁场的施工周期,降低单轨交通土建工程的建设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各要求,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