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包括刚性车架、非承载式车身以及驱动系统;刚性车架包括沿电动汽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管状梁,管状梁的前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前端支架,管状梁的后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后端支架,电动汽车的减震器和悬挂系统安装于所述刚性车架上,管状梁的中部向两侧间隔延伸设有翼板;非承载式车身包括均采用塑料材料注塑形成的下部车身、上部车身、前保险杠、后保险杠以及车门,下部车身包括底盘,底盘安装于所述翼板上,底盘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管状梁的凹槽,凹槽沿管状梁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本实用新型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采用非承载式全塑料车身,底盘低,符合家用轿车的低底盘要求。
1.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车架、非承载式车身以及驱动系统;所述刚性车架包括沿电动汽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管状梁,所述管状梁的前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前端支架,所述管状梁的后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后端支架,电动汽车减震器和悬挂系统安装于所述刚性车架上,所述管状梁的中部向两侧间隔延伸设有翼板;所述非承载式车身包括均采用塑料材料注塑形成的下部车身、上部车身、前保险杠、后保险杠以及车门,所述下部车身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安装于所述翼板上,所述底盘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管状梁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管状梁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前轮悬挂的铰链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前轮的减震器的前端弧形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后轮悬挂的铰链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后轮的减震器的后端弧形支架。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两套分别用于驱动后车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轴两侧的两个电机,每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部围设有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周面上的外齿轮条与所述被动齿轮内周面上的内齿轮条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被动齿轮的半径;所述被动齿轮与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转轴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被动齿轮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被动齿轮的轴心线在同一个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采用直流电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以及所述被动齿轮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的水冷却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机设有独立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私人轿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使得石油能源消耗巨大,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发展不需要使用石油作为驱动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电动汽车提上了日程。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传统汽车工业的工艺禁锢,目前,传统的家庭汽车大多采用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需要用金属车身,车型单一,车型开发存在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如果使用注塑方式来制造承载式车身,其疲劳系数、韧度以及刚度的衰减系数等都缺乏长期应用数据来支撑,而如果使用非承载式车身底盘较高,不符合轿车的低底盘要求。因此,目前尚不能大范围推广全塑料车身的电动轿车。另外,目前电动汽车都采用同轴电机驱动,即电机的输出轴与汽车的转轴同轴,直接带动车轮转动,电机大都采用永磁电机和交流感应电机,这种结构的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中,所需电机的功率较大,电机容易发热不易降温。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采用非承载式全塑料车身、且底盘低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包括刚性车架、非承载式车身以及驱动系统;所述刚性车架包括沿电动汽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管状梁,所述管状梁的前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前端支架,所述管状梁的后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后端支架,电动汽车减震器和悬挂系统安装于刚性车架上,所述管状梁的中部向两侧间隔延伸设有翼板;所述非承载式车身包括均采用塑料材料注塑形成的下部车身、上部车身、前保险杠、后保险杠以及车门,所述下部车身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安装于所述翼板上,所述底盘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管状梁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管状梁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优选的,所述前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前轮悬挂的铰链孔。优选的,所述前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前轮减震器的前端弧形支架。优选的,所述后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后轮悬挂的铰链孔。优选的,所述后端支架远离所述管状梁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后轮减震器的后端弧形支架。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两套分别用于驱动后车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轴两侧的两个电机,每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部围设有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周面上的外齿轮条与所述被动齿轮内周面上的内齿轮条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被动齿轮的半径;所述被动齿轮与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转轴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被动齿轮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被动齿轮的轴心线在同一个面上。优选的,所述电机采用直流电机。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以及所述被动齿轮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的水冷却系统。优选的,每个所述电机设有独立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采用刚性车架和非承载式全塑料车身,刚性车架包括管状梁,管状梁的圆管厚度被车身底盘中的前后贯通的凹槽所容纳,此种结构设计,解决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底盘置于车架之上,底盘位置较高,不适用于轿车及旅行车等车型,只适用于越野车SUV车型等问题。管状梁位于电动汽车的中部,与左右车轮触地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车辆稳定性更优。本实施例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采用刚性车架和非承载式全塑料车身,刚性车架包括管状梁,管状梁的圆管厚度被车身底盘中的前后贯通的凹槽所容纳,管状梁的圆管具有良好的绕轴向扭力特性,全塑料的非承载式车身韧性高,使整体车身具备了良好的熔合度,采用全塑料的非承载式车身,韧性高,且易于回收重塑利用,充分利用了塑料材料的特性优势。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系统包括两套分别用于驱动后车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取了双电机驱动技术,设置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两个直径较小的主动齿轮,由直径较小的两个主动齿轮来驱动直径较大的被动齿轮,实现小轮带动大轮,从而使主动齿轮用力较小,能够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来实现驱动,且在起动时使用双电机,而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时,可以只启动双电机中的一个电机,让另一个电机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使两个电机交替使用,以降低每个电机的发热量,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此种双电机驱动结构的驱动装置,大大降低了电机的功率,降低了成本,且降低了电机的发热量。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电机设有独立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地避免了电池间相互充电的现象,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刚性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非承载车身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管状梁;2、前端支架;21、前端弧形支架;22、铰链孔;3、后端支架;31、后端弧形支架;32、铰链孔;4、翼板;5、减震器;6、驱动装置;61、电机;62、主动齿轮;63、被动齿轮;64、转轴;65、外壳;7、刹车盘;8、车轮连接盘;9、车轮;10、上部车身;11、底盘;111、凹槽;12、前保险杠;13、后保险杠;14、车轴。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包括刚性车架、非承载式车身以及驱动系统。刚性车架包括沿电动汽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管状梁1,管状梁1的前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前端支架2,管状梁1的后端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后端支架3,电动汽车的减震器和悬挂系统安装于刚性车架上,管状梁1的中部向两侧间隔延伸设有若干翼板4,用以安装底盘11。刚性支架上位于前端支架2和后端支架3间可安装有护板或护网,用以保护底盘11。翼板4安装于管状梁1的下部,翼板4与管状梁1通过焊接成为一体,焊接部位的辅助构件的尺寸不超过管状梁1侧面的垂线。翼板4的底部应与管状梁1底部平齐或略低于管状梁1的底部。前端支架2和后端支架3分别安装于管状梁1的下部,并通过焊接成为一体,焊接的辅助构件的尺寸不超过管状梁1侧面的垂线。前端支架2远离管状梁1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前轮悬挂的铰链孔22。前端支架2远离管状梁1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前轮的减震器的前端弧形支架21。后端支架3远离管状梁1的端部设有用以连接后轮悬挂的铰链孔32,后端支架3远离管状梁1的端部设有用以安装后轮的减震器5的后端弧形支架31。前端弧形支架21的上端、后端弧形支架31的上端分别与非承载式车身连接。非承载式车身包括均采用塑料材料注塑形成的下部车身、上部车身10、前保险杠12、后保险杠13以及车门,全塑电动汽车的内饰板采用分块注塑而成,与车身扣合连接。其中,下部车身包括底盘11及外侧车身的一部分,高度为轮眉的上部,底盘11安装于翼板4上,底盘11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管状梁1的凹槽111,凹槽111沿管状梁1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凹槽111的顶部为部分功能键及手刹等安装位置。管状梁1的前后两端顶部可设置连接板,用以连接前保险杠12和后保险杠13。本实施例中,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以及翼板4均连接于管状梁1的下部,圆管构成的管状梁1明显凸起于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以及翼板4,在非承载式车身的底盘11与管状梁1形成的刚性车架安装时,管状梁1置于底盘11中部贯穿前后的凹槽111内。此种结构设计,解决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底盘置于车架之上,底盘位置较高,不适用于轿车及旅行车等车型,只适用于越野车SUV车型等问题。本实施例中,管状梁1位于电动汽车的中部,与左右车轮触地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车辆稳定性更优。底盘11的前后部分别与支架及安装减震器的弧型支架连接为一体,底盘的下部与管状梁车架的翼板连接。上部车身10包括车顶和侧面车身的上部,高度由轮眉到车顶。上部车身10是全塑电动汽车车型变化的重要部件,更换不同款式的上部车身则车型改变。根据不同的车型,在车身的A、B、C柱中设加强筋,在上部车身与下部车身扣合后,由加强筋对连部A、B、C柱的内部构件做强化紧合连接。前保险杠12和后保险杠13,内部支撑框架采用菱形设计,增强吸收能量功能,前保险杠12和后保险杠13连接车身的管状梁1。车门(图中未示出)为整体注塑制作,门框内作增强处理,由内、外两块扣合而成。风挡玻璃改为强化塑料制作,但其光学特性要与普通风挡玻璃基本相同。在塑料车身制作中,对于出现较大面积平板状时,其内向面选用蜂窝状棱筋结构设计。在下部车身的外侧车身内向选用肋板条设计,为上下肋条。本实施例的全塑料车身电动汽车,采用刚性车架和非承载式全塑料车身,刚性车架包括管状梁1,管状梁1的圆管厚度被车身底盘11中的前后贯通的凹槽111所容纳,管状梁1的圆管具有良好的绕轴向扭力特性,全塑料的非承载式车身韧性高,使整体车身具备了良好的熔合度,采用全塑料的非承载式车身,韧性高,且易于回收重塑利用,充分利用了塑料材料的特性优势。本实施例中,驱动系统包括两套分别用于驱动后车轮的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轴14两侧的两个电机61,车轴14的外围套设有转轴64,每个电机61的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62,主动齿轮62的外部围设有被动齿轮63,主动齿轮62外周面上的外齿轮条与被动齿轮63内周面上的内齿轮条相啮合,主动齿轮62的直径小于被动齿轮63的直径的一半;被动齿轮63与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转轴64固定连接,转轴64与刹车盘7、车轮连接盘8成为一体,共同构成驱动装置6的转动部分。两个电机61、车轴14及外壳65组成电机驱动装置6的固定部分。由连接转动部分构件形成的转轴64套装在车轴上面。驱动装置6通过减震器5、铰链孔32与刚性车架相连接。驱动装置6包括外壳65,电机、主动齿轮以及被动齿轮均设于外壳内;外壳上设有连接电机的定子的水冷却系统。本实施例中,两个主动齿轮62沿被动齿轮63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两个主动齿轮62的轴心线与被动齿轮63的轴心线在同一个面上。电机61采用直流电机,在电机每分钟4000至6000转的情况下,优化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齿轮比,即可使电动汽车的车速达到65至80公里/小时的时速,能满足城市代步的速度要求。在将直流电机换装成高性能的永磁电机的情况下,电机转速能达到每分钟10000至15000转的情况下,可实现超过200公里/小时的时速,满足部分竞速爱好者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6采取了双电机驱动技术,设置两个电机61,分别驱动两个直径较小的主动齿轮62,由直径较小的两个主动齿轮62来驱动直径较大的被动齿轮63,实现小轮带动大轮,从而使主动齿轮62用力较小,能够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61来实现驱动,且在起动时使用双电机,而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时,可以只启动双电机中的一个电机,让另一个电机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使两个电机61交替使用,以降低每个电机61的发热量,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此种双电机驱动结构的驱动装置,大大降低了电机的功率,降低了成本,且降低了电机的发热量,外壳65上的水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机过热,进一步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机61设有独立供电的电池,有效地避免了电池间相互充电的现象,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在电动汽车上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充电,在以上下班代步为主要使用用途的城市上班族中,每天有九至十二个小时车辆是在停放状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对车辆进行充电,则是利国利民、节能、环保、降耗的上上之举。可选装于车顶的弧面太阳能电池板、配合使用的膜式太阳能电池板制作的遮阳板,以增大电池板的面积,提高充电能力。加上良好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则可基本满足使用者的电力需求,以减少对国家电网的使用和依赖。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