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立交桥,它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第一桥体(1)的桥尾设置在第二桥体(2)的桥洞下部,第二桥体(2)的桥尾设置在第三桥体(3)的桥洞下部,第三桥体(3)的桥尾设置在第四桥体(4)的桥洞下部,第四桥体(4)的桥尾设置在第一桥体(1)的桥洞下部,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在空间形成四方形,且所述的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上均设置有直行道(5)和左转侧道(6)。它在桥面行驶过程中发现进错路线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左转弯不会绕太远的路线,缩短了行驶行程,车辆没有交汇点,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1.xa0一种新型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第一桥体(1)的桥尾设置在第二桥体(2)的桥洞下部,第二桥体(2)的桥尾设置在第三桥体(3)的桥洞下部,第三桥体(3)的桥尾设置在第四桥体(4)的桥洞下部,第四桥体(4)的桥尾设置在第一桥体(1)的桥洞下部,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在空间形成四方形,且所述的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上均设置有直行道(5)和左转侧道(6)。
技术领域xa0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现有的立交桥设计不合理,占地面积大,造价太高,采用的是单行道,如果路况不熟者,上桥后发现行错,不能调整行车路线,行驶时如果左转的话要从右侧绕一大圈才能完成,这样增加了行驶路线,对于对路况不熟者也会造成错误行驶,耽误行程。
发明内容xa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立交桥,它在桥面行驶过程中发现进错路线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左转弯不会绕太远的路线,缩短了行驶行程,车辆没有交汇点,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第一桥体1的桥尾设置在第二桥体2的桥洞下部,第二桥体2的桥尾设置在第三桥体3的桥洞下部,第三桥体3的桥尾设置在第四桥体4的桥洞下部,第四桥体4的桥尾设置在第一桥体1的桥洞下部,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在空间形成四方形,且所述的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上均设置有直行道5和左转侧道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在桥面行驶过程中发现进错路线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左转弯不会绕太远的路线,缩短了行驶行程,车辆没有交汇点,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第一桥体1的桥尾设置在第二桥体2的桥洞下部,第二桥体2的桥尾设置在第三桥体3的桥洞下部,第三桥体3的桥尾设置在第四桥体4的桥洞下部,第四桥体4的桥尾设置在第一桥体1的桥洞下部,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在空间形成四方形,且所述的第一桥体1、第二桥体2、第三桥体3和第四桥体4上均设置有直行道5和左转侧道6。本具体实施方式车辆没有交会点,xa0因为立交桥的驶入点是在桥面上,而驶出点是在地面上,驶入点和驶出点没有交会,另外四个拱桥又是空间的相交,从一座拱桥上下来的车是经过另外一个拱桥的桥洞直接驶入地面的直行或者左转道的,这样就避免了车辆交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且不需要大的占地面积,所以在城市大部分十字路口都适用,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本具体实施方式在车辆具体行驶时,车辆从A点到B点完成直行时,车辆需要从第一桥体1的桥头驶入直行道,再从第一桥体1的桥尾驶入第二桥体2的桥洞下的地面直行道,再从地面直行道驶入B点。车辆需要从A点到C点完成左转时,车辆需要从第一桥体1的桥头驶往左转道,再经过第一桥体1的桥尾驶入第二桥体2桥洞下的左转道,然后再通过第三桥体3桥洞下的直行道到达C点。车辆需要从A点到D点完成打车掉头时,只要从第一桥体1的左转路线进入,从第一桥体1的桥尾驶出进入地面转盘即可完成大车的从A点到D点的调头。如果是小车的掉头直接从线路E即可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桥面行驶过程中发现进错路线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左转弯不会绕太远的路线,缩短了行驶行程,车辆没有交汇点,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