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该对流式热交换器,包括保温箱体、保温舱、动力泵和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箱体内部间隔阵列有多根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所述保温箱体上端设有加热腔,加热腔上端设有对接接口,所述加热腔内装有加热装置,所述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的下方分别连接总连接管道,所述保温箱体底部设有保温舱,所述保温箱体内部设有中间轴。其有益效果是:便于和其他设备进行对接,提高劳动效率;防止热量的流失,节约了资源,热交换效率更高。
1.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箱体、保温舱、动力泵和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箱体内部间隔阵列有多根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所述保温箱体上端设有加热腔,加热腔上端设有对接接口,所述下行质流通道上端与加热腔连通,上行质流管上端与对流过桥转换室连通,对流过桥转换室通过热量转换口与加热腔连通,下行直流通道贯穿对流过桥转换室,所述加热腔内装有加热装置,所述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的下方分别连接总连接管道,所述总连接管道上设有动力泵,所述保温箱体底部设有保温舱,总连接管道位于保温舱内,所述保温箱体内部设有中间轴,中间轴贯穿保温箱体与保温舱延伸至保温舱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总连接管道贯穿保温舱,总连接管道上的动力泵位于保温舱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温舱底部为半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对流过桥转换室通过两个热量转换口与加热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温箱体一侧装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上行质流管与对流过桥转换室连通部位成收口状。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而现有的热交换器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热交换率效果差等不足之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研制出了一种“对流式交换器”专利号为:200420041234.2,但是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存在以下缺陷:(1)保温箱体上部缺少对接结构,在实际使用本产品时,需要将其与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对接很不方便,往往需要另外增设固定部件进行连接;(2)动力泵所连接的总连接管道裸露在外面,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对总连接管道也需要另外给予维护和保养,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热交换效率更高,且对总连接管道进行保温,防止热量的流失的对流式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包括保温箱体、保温舱、动力泵和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箱体内部间隔阵列有多根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所述保温箱体上端设有加热腔,加热腔上端设有对接接口,所述下行质流通道上端与加热腔连通,上行质流管上端与对流过桥转换室连通,对流过桥转换室通过热量转换口与加热腔连通,下行直流通道贯穿对流过桥转换室,所述加热腔内装有加热装置,所述上行质流管和下行质流通道的下方分别连接总连接管道,所述总连接管道上设有动力泵,所述保温箱体底部设有保温舱,总连接管道位于保温舱内,所述保温箱体内部设有中间轴,中间轴贯穿保温箱体与保温舱延伸至保温舱外部。进一步,所述总连接管道贯穿保温舱,总连接管道上的动力泵位于保温舱外部。进一步,所述保温舱底部为半球形。进一步,所述对流过桥转换室通过两个热量转换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保温箱体一侧装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连接。进一步,所述上行质流管与对流过桥转换室连通部位成收口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上方设置对接接口,以便于和其他设备进行对接,提高劳动效率;另外对保温箱体向下延伸出保温舱,以对总连接管道进行保温,防止热量的流失,节约了资源,上行质流管上端互相连通并设有热量转换口,能够对上行质流管中的液体进行统一加热,中间轴的设定,实现本装置启动时从下往上的力传动,启动后由上往下的力传动,同时下行质流通道经过对流过桥转换室,实现对对流过桥转换室进行加热,热交换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箱体,2保温舱,3动力泵,4加热装置,5对接接口,6上行质流管,7下行质流通道,8中间轴,9加热腔,10热量转换口,11总连接管道,12对流过桥转换室,13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式热交换器,包括保温箱体1、保温舱2、动力泵3和加热装置4,所述保温箱体1内部间隔阵列有多根上行质流管6和下行质流通道7,所述保温箱体1上端设有加热腔9,加热腔9上端设有对接接口5,所述下行质流通道7上端与加热腔9连通,上行质流管6上端与对流过桥转换室12连通,对流过桥转换室12通过热量转换口10与加热腔9连通,下行直流通道7贯穿对流过桥转换室12,所述加热腔9内装有加热装置4,所述上行质流管6和下行质流通道7的下方分别连接总连接管道11,所述总连接管道11上设有动力泵3,所述保温箱体1底部设有保温舱2,总连接管道11位于保温舱2内,所述保温箱体1内部设有中间轴8,中间轴8贯穿保温箱体1与保温舱2延伸至保温舱2外部。进一步,所述总连接管道11贯穿保温舱2,总连接管道11上的动力泵3位于保温舱2外部。进一步,所述保温舱2底部为半球形。进一步,所述对流过桥转换室12通过两个热量转换口10与加热腔9连通。进一步,所述保温箱体1一侧装有温度控制器13,温度控制器13与加热腔9内的加热装置4连接。进一步,所述上行质流管6与对流过桥转换室12连通部位成收口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