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儿童安全气囊(公开号:CN207466424U)

  • 申请号:CN201721508635.8 申请公布号: CN207466424U
  • 申请日: 2017-11-14 申请公布日: 2018-06-08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分类号:B60N2/28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儿童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膨胀形成立体气囊,所述立体气囊包括靠背部和座位部,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形成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隔离板和活动挡板,所述隔离板两侧与座位部顶部把手固接,所述活动挡板与隔离板靠近靠背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挡板在外力作用下可向靠背部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为充气式结构,当前面受到冲击时,活动挡板受到惯性的影响向上转动,护住儿童的上半身与面部,当后面受到冲击时,儿童上身趴在活动挡板上也能护住上半身,在不使用时将气体排出能使气囊的体积大大的缩小,方便随身携带,本实用新型座椅表面设有网状牛津材料的透气层,透气性好,舒适度高。
1.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膨胀形成立体气囊,所述立体气囊包括靠背部和座位部,所述靠背部两侧对称设有头挡部,所述座位部两侧设有圆柱形扶手,所述靠背部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座位部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形成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靠背部、座位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缓冲部包括隔离板和活动挡板,所述隔离板两侧与圆柱形扶手顶部固接,所述活动挡板与隔离板靠近靠背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挡板在外力作用下可向靠背部方向转动;所述隔离板靠近靠背部的一端中间还设有挡体,所述挡体上端与隔离板连接,下端与座位部上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靠近靠背部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挡部为弧形挡部,所述头挡部底端通过粘贴带与座位部外侧面可粘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挡部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与座位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为网状牛津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孔。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领域,具体是指儿童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儿童座椅是一种供儿童使用的带有靠背的坐具,有些还带有扶手,传统的儿童座椅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透气性较差,并且,目前儿童座椅大多是通过安全带等方式将儿童固定在座椅上,这种固定方式可能会造成儿童的不适并且不能够很好的保证儿童的正面不受到冲击。在申请号为CN0113136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其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带及一个T形安全挡护将儿童固定在座椅中,当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儿童向前方倾倒,但这种安全挡护仅能起到拦截作用,无法保证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防护。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携带方便且防护性能更好的儿童安全座椅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儿童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膨胀形成立体气囊,所述立体气囊包括靠背部和座位部,所述靠背部两侧对称设有头挡部,所述座位部两侧设有圆柱形扶手,所述靠背部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座位部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形成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靠背部、座位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缓冲部包括隔离板和活动挡板,所述隔离板两侧与圆柱形扶手顶部固接,所述活动挡板与隔离板靠近靠背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挡板在外力作用下可向靠背部方向转动;所述隔离板靠近靠背部的一端中间还设有挡体,所述挡体上端与隔离板连接,下端与座位部上表面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凹陷部靠近靠背部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作为改进,所述头挡部为弧形挡部,所述头挡部底端通过粘贴带与座位部外侧面可粘贴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头挡部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作为改进,所述靠背部与座位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作为改进,所述透气层为网状牛津材料制成。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孔。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为充气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能够将气体排出,使座椅的体积大大的缩小,方便随身携带,本实用新型座椅表面设有网状牛津材料的透气层,透气性好,舒适度高。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表面中心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上设有透气层,可以使儿童坐在安全气囊感觉更加舒适,加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挡体,可以防止儿童滑落,使儿童能够更加稳定的坐于安全气囊中,头挡部底端通过粘贴带与座位部外侧面可粘贴连接,可以用于控制靠背部和座位部之间的角度;另一方面,安全气囊把手上部设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包括隔离板和活动挡板,隔离板两端与把手固接,可以将儿童的腿部固定于隔离板与第一气囊形成的空腔内,并且隔离板的面积较大能够充分的保护儿童的下半身不受到伤害,另外,隔离板上部活动链接活动挡板,当前面受到冲击时,活动挡板受到惯性的影响向上转动,护住儿童的上半身与面部,当后面受到冲击时,儿童上身趴在活动挡板上也能护住上半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很小,使用方便,不受场地的影响,汽车、大巴、公交、飞机等交通工具均可以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儿童安全气囊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儿童安全气囊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第一气囊,101、靠背部,102、座位部,103、第一凹陷部,104、第二凹陷部,2、第二气囊,201、隔离板,202、活动挡板,3、头挡部,4、圆柱形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儿童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1充气后膨胀形成立体座椅,所述立体座椅包括靠背部101和座位部102,所述靠背部101两侧对称设有头挡部3,所述座位部102两侧设有圆柱形扶手4,所述靠背部101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凹陷部103,所述座位部上102表面中心设有第二凹陷部104,所述第一凹陷部103和第二凹陷部104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第二气囊2充气后形成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靠背部101、座位部10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缓冲部包括隔离板201和活动挡板202,所述隔离板201两侧与圆柱形扶4手顶部固接,所述活动挡板202与隔离板201靠近靠背部10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挡板202在外力作用下可向靠背部101方向转动;所述隔离板201靠近靠背部101的一端中间还设有挡体,所述挡体上端与隔离板201连接,下端与座位部102上表面连接。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第二凹陷部104靠近靠背部101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头挡部3为弧形挡部,所述头挡部3底端通过粘贴带与座位部102外侧面可粘贴连接。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头挡部3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靠背部101与座位部102之间的夹角大于90°。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透气层为网状牛津材料制成。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第一气囊1与第二气囊2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孔。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用时,使用充气泵通过整体下方的冲孔将第一气囊1与第二气囊2充气,形成一个立体气囊,将整体放置于座椅上,让儿童坐于其中,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护,可用车上自带的安全带拢住本产品,安全带横向放于隔离板201与活动挡板202之间,斜向拢住儿童的胸部,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之间设有挡体,可以使儿童能够更加稳定的坐于安全气囊中,隔离板201两端与圆柱形把手4固接,可以将儿童的腿部固定于隔离板201与第一气囊1形成的空腔内,并且隔离板201的面积较大能够充分的保护儿童的下半身不受到伤害,另外,隔离板201上部活动链接活动挡板202,当前面受到冲击时,活动挡板202受到惯性的影响向上转动,护住儿童的上半身与面部,当后面受到冲击时,儿童上身趴在活动挡板202上也能护住上半身。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