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公开号:CN207847202U)

  • 申请号:CN201720364256.X 申请公布号: CN207847202U
  • 申请日: 2017-04-07 申请公布日: 2018-09-11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分类号:E04H6/18;E04H6/42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包含有呈圆柱型的存车场本体,存车场本体的中心中空形成井筒,存车场本体包含有设置于地表的车辆活动区和数个设置于地下的存车间,车辆活动区包含有数个停车间和数个取车间,井筒内设有升降电梯机构;本实用新型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1.一种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呈圆柱型的存车场本体,所述存车场本体的中心中空形成井筒,所述存车场本体包含有设置于地表的车辆活动区和数个设置于地下的存车间,所述车辆活动区包含有数个停车间和数个取车间,所述井筒内设有升降电梯机构;所述停车间内设有停车格栅,所述停车格栅上设有车身调正机构,所述停车间的顶部设有过渡梁前托架和过渡梁后托架,所述停车间的入口处设有号牌识别系统、电子屏、车辆检测光幕和电控门,所述停车间内设有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均设有安放格栅,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的顶部也均设有过渡梁前托架和过渡梁后托架;所述升降电梯机构包含有十字交叉横梁,所述十字交叉横梁中心设有电梯绳,所述电梯绳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十字交叉横梁的中心设有可实现360°旋转的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的端部设有双向伸缩存取车机构;所述号牌识别系统、电子屏、车辆检测光幕、电控门、驱动电机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均由电控系统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正机构包含有数个滚轮组,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之间设有可调节的X型摆杆和可调节的Y型支杆,所述X型摆杆的两侧均铰链有推杆,两推杆平行,所述推杆可在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上横向对称滑动,所述Y型支杆的两端分别铰链在推杆中部,所述Y型支杆的另端同时连接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伸缩取车机构包含有主轨道梁,所述主轨道梁的下方设有托污盘,所述主轨道梁中设有可双向伸缩的过渡轨道梁,所述过渡轨道梁由伸缩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短梁,所述丝杆驱动短梁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滑动,所述短梁上设有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由拿放电机进行驱动,所述格栅框架可相对短梁上下短距离移动,所述格栅框架置于所述托污盘的垂直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侧壁上设有立柱,所述十字交叉横梁可沿着所述立柱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间内还设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由所述电控系统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内设有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所述防水防涝系统包含有潜水泵和设置在井筒侧壁位置的排水槽,所述消防系统实现相邻停车位的隔离,向井筒内注入惰性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双电力系统,所述双电力系统采用交流和直流两种方式进行供电,所述双电力系统设有发电机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车间内还设有取车阀块和电控门,所述取车阀块置于所述安放格栅的端部,所述取车阀块和电控门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所述存车间设有存车层地板,所述安放格栅设置在所述存车间地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包含有处理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所述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的请求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处理器,所述请求包括:号牌识别、车辆检测、申请充电、取存车凭证离开;收费管理系统对车辆停放期间所产生的费用问题进行处理,并反馈给控制管理系统,并在缴费完成后落下取车阀块,方便车辆离开,所述费用问题包括:刷存车凭证取车、缴费数额、缴费确认;所述安全管理系统对整个停车场的安全进行监控,并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反馈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并控制充氮机、灭火器、水泵的开启和关闭;网络服务管理系统负责车辆相关信息与云数据库之间的交换,并通过处理器告知使用者;控制管理系统则控制调整机构调整车辆、检测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停车位。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
背景技术
现已有停车场的工作过程是:司机把车直接停到停车间的升降梯上,到停车间外选择空停车位、取卡,离开。电梯下降并旋转对准停车位,送车机构把车放在停车位上,完成停车过程。取车时,司机在停车间外选项自己车在的停车位、刷卡,电梯下降对准相应车位,取车机构取车至电梯中,电梯旋转上升至停车间,司机进入停车间驾车离开,完成取车。在以上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1.起、停车辆时的惯性冲击力都加在停车间的升降电梯上,易对电梯造成损伤,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2.在停车过程中,司机是处于升降梯上,使得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司机的所有操作都影响电梯的工作效率,且司机在电梯上走动也不安全;3.当所选停车位在车尾方向时,升降电梯最大得旋转180度,取送机构才能对准相应车位,之后才能实现车辆的安放,停放效率低下,且浪费时间;4.取送机构都为下轨道方式,这样停车位上也必须有众多相应的轨道与之相对接,这使设备的建造成本增高,建造工作量增大。同时车底可能夹带大块物体,这些物体如果掉落在轨道上,可能造成取送机构脱轨事故。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以达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升降机构小角度旋转、提高存取车效率、缩短存取车时间、降低成本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包含有呈圆柱型的存车场本体,所述存车场本体的中心中空形成井筒,所述存车场本体包含有设置于地表的车辆活动区和数个设置于地下的存车间,所述车辆活动区包含有数个停车间和数个取车间,所述井筒内设有升降电梯机构;所述停车间内设有停车格栅,所述停车格栅上设有车身调正机构,所述停车间的顶部设有过渡梁前托架和过渡梁后托架,所述停车间的入口处设有号牌识别系统、电子屏、车辆检测光幕和电控门,所述停车间内设有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均设有安放格栅,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的顶部也均设有过渡梁前托架和过渡梁后托架;所述升降电梯机构包含有十字交叉横梁,所述十字交叉横梁中心设有电梯绳,所述电梯绳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十字交叉横梁的中心设有可实现360°旋转的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的端部设有双向伸缩存取车机构;所述号牌识别系统、电子屏、车辆检测光幕、电控门、驱动电机、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均由电控系统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存车场本体地面上分布有数个存车间和数个取车间,并将存车位垂直分层设置在地下,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车辆的安放空间。作为优选的,所述调正机构包含有数个滚轮组,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之间设有可调节的X 型摆杆和可调节的Y型支杆,所述X型摆杆的两侧均铰链有推杆,两推杆平行,所述推杆可在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上横向对称滑动,所述Y型支杆的两端分别铰链在推杆中部,所述Y 型支杆的另端同时连接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利用液压气缸推动两平行推杆横向、平行、对称滑动,推动车辆在滚轮组上滑动,实现对车辆的调正。作为优选的,所述双向伸缩取车机构包含有主轨道梁,所述主轨道梁的下方设有托污盘,所述主轨道梁中设有可双向伸缩的过渡轨道梁,所述过渡轨道梁由伸缩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短梁,所述丝杆驱动短梁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滑动,所述短梁上设有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由拿放电机进行驱动,所述格栅框架可相对短梁上下短距离移动,所述格栅框架置于所述托污盘的垂直上方。利用格栅框架与短梁沿过渡轨道梁往复运动:存车时,载有车辆的格栅框架从存车位格栅上方运动到存车位上方相应位置,所述格栅框架下行,车辆被放于存车位格栅上,格栅框架下行至地板与停车位中间时,便可随短梁返回;取车时,反向运动;实现车辆的转移,进一步保证停车的安全。作为优选的,所述井筒的侧壁上设有立柱,所述十字交叉横梁可沿着所述立柱上下移动。利用立柱便于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进一步降低升降机构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的,所述存车间内还设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与所述电控系统进行控制。利用充电机构实现对车辆的充电。作为优选的,所述井筒内设有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所述防水防涝系统包含有潜水泵和设置在井筒侧壁位置的排水槽,所述消防系统实现相邻停车位的隔离,向井筒内注入惰性气体。利用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保证整个车间的安全。作为优选的,还包含有双电力系统,所述双电力系统采用交流和直流两种方式进行供电,所述双电力系统设有发电机组。利用双电力系统和发电机组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避免在断电的情况下停止工作。作为优选的,所述取车间内还设有取车阀块和电控门,所述取车阀块置于所述安放格栅的端部,所述取车阀块和电控门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所述存车间设有存车层地板,所述安放格栅设置在所述存车间地板上。利用取车阀块对车辆离开取车间进一步监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驶出。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控系统包含有处理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所述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的各种请求(号牌识别、车辆检测、申请充电、取存车凭证离开)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处理器;收费管理系统对车辆停放期间所产生的费用问题(刷存车凭证取车、缴费数额、缴费确认)进行处理,并反馈给控制管理系统,并在缴费完成后落下取车阀块,方便车辆离开;所述安全管理系统对整个停车场的安全进行监控,并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反馈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并控制充氮机、灭火器、水泵的开启和关闭;网络服务管理系统负责车辆相关信息与云数据库之间的交换,并通过处理器告知使用者;控制管理系统则控制调整机构调整车辆、检测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停车位。利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整个停车场内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停车,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停车场风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存车场本体地面上分布有数个存车间和数个取车间,并将存车位垂直分层设置在地下,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车辆的安放空间。2.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气缸推动两平行推杆横向、平行、对称滑动,推动车辆在滚轮组上滑动,实现对车辆的调正。3.本实用新型利用格栅框架与短梁沿过渡轨道梁往复运动:存车时,载有车辆的格栅框架从存车位格栅上方运动到存车位上方相应位置,所述格栅框架下行,车辆被放于存车位格栅上,格栅框架下行至地板与停车位中间时,便可随短梁返回;取车时,反向运动;实现车辆的转移,进一步保证停车的安全。4.本实用新型利用立柱便于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进一步降低升降机构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5.本实用新型利用充电机构实现对车辆的充电。6.本实用新型利用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保证整个车间的安全。7.本实用新型利用双电力系统和发电机组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避免在断电的情况下停止工作。8.本实用新型利用取车阀块对车辆离开取车间进一步监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驶出。9.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整个停车场内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停车,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停车场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中车辆取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中车辆安放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中调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控制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车辆拿放流程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井筒 2.存车间 3.停车间 4.取车间 5.停车格栅 6.过渡梁前托架7.过渡梁后托架 8.号牌识别系统 9.电子屏 10.车辆检测光幕11.安放格栅 12.十字交叉横梁 13.驱动电机 14.中心转轴 15.滚轮组16.X型摆杆 17.Y型支杆 18.推杆 19.液压气缸 20.主轨道梁21.托污盘 22.过渡轨道梁 23.伸缩驱动电机 24.短梁 25.格栅框架26.拿放电机 27.立柱 28.取车阀块 29.存车层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存车场本体地面上分布有数个存车间和数个取车间,并将存车位垂直分层设置在地下,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车辆的安放空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包含有呈圆柱型的存车场本体,所述存车场本体的中心中空形成井筒1,所述存车场本体包含有设置于地表的车辆活动区和数个设置于地下的存车间2,所述车辆活动区包含有数个停车间3和数个取车间4,所述井筒内设有升降电梯机构;所述停车间内设有停车格栅5,所述停车格栅上设有车身调正机构,所述停车间的顶部设有过渡梁前托架6和过渡梁后托架7,所述停车间的入口处设有号牌识别系统8、电子屏 9、车辆检测光幕10和电控门(图上未画出),所述停车间内设有语音提示系统(未画出) 和热释仪器(未画出);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均设有安放格栅11,所述取车间和存车间的顶部也均设有过渡梁前托架6和过渡梁后托架7;所述升降电梯机构包含有十字交叉横梁12,所述十字交叉横梁中心设有电梯绳,所述电梯绳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3,所述十字交叉横梁的中心设有可实现360°旋转的中心转轴14,所述中心转轴的端部设有双向伸缩存取车机构;所述号牌识别系统、电子屏、车辆检测光幕、电控门、驱动电机、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语音提示系统和热释仪器均由电控系统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存车场本体地面上分布有数个存车间和数个取车间,并将存车位垂直分层设置在地下,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车辆的安放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调正机构包含有数个滚轮组15,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之间设有可调节的X型摆杆16和可调节的Y型支杆17,所述X型摆杆的两侧均铰链有推杆18,两推杆平行,所述推杆可在所述停车格栅本体上横向对称滑动,所述Y型支杆的两端分别铰链在推杆中部,所述Y型支杆的另端同时连接液压气缸19,所述液压气缸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利用液压气缸推动两平行推杆横向、平行、对称滑动,推动车辆在滚轮组上滑动,实现对车辆的调正。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双向伸缩取车机构包含有主轨道梁20,所述主轨道梁的下方设有托污盘21,所述主轨道梁中设有可双向伸缩的过渡轨道梁22,所述过渡轨道梁由伸缩驱动电机23进行驱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短梁24,所述丝杆驱动短梁在所述过渡轨道梁中滑动,所述短梁上设有格栅框架25,所述格栅框架由拿放电机26进行驱动,所述格栅框架可相对短梁上下短距离移动,所述格栅框架置于所述托污盘的垂直上方。利用格栅框架与短梁沿过渡轨道梁往复运动:存车时,载有车辆的格栅框架从存车位格栅上方运动到存车位上方相应位置,所述格栅框架下行,车辆被放于存车位格栅上,格栅框架下行至地板与停车位中间时,便可随短梁返回;取车时,反向运动;实现车辆的转移,进一步保证停车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井筒的侧壁上设有立柱27,所述十字交叉横梁可沿着所述立柱上下移动。利用立柱便于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进一步降低升降机构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存车间内还设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与所述电控系统进行控制。利用充电机构实现对车辆的充电。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井筒内设有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所述防水防涝系统包含有潜水泵和设置在井筒侧壁位置的排水槽,所述消防系统实现相邻停车位的隔离,向井筒内注入惰性气体。利用消防系统和防水防涝系统保证整个车间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还包含有双电力系统,所述双电力系统采用交流和直流两种方式进行供电,所述双电力系统设有发电机组。利用双电力系统和发电机组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避免在断电的情况下停止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取车间内还设有取车阀块28和电控门,所述取车阀块置于所述安放格栅的端部,所述取车阀块和电控门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所述存车间设有存车层地板 29,所述安放格栅设置在所述存车间地板上。利用取车阀块对车辆离开取车间进一步监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驶出。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电控系统包含有处理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所述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的各种请求(号牌识别、车辆检测、申请充电、取存车凭证离开)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处理器;收费管理系统对车辆停放期间所产生的费用问题(刷存车凭证取车、缴费数额、缴费确认)进行处理,并反馈给控制管理系统,并在缴费完成后落下取车阀块,方便车辆离开;所述安全管理系统对整个停车场的安全进行监控,并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反馈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并控制充氮机、灭火器、水泵的开启和关闭;网络服务管理系统负责车辆相关信息与云数据库之间的交换,并通过处理器告知使用者;控制管理系统则控制调整机构调整车辆、检测车辆是否到达指定停车位。利用控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整个停车场内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停车,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停车场风险。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再如图1-图6所示,整个过程分为存车过程和取车过程,其中存车过程如下:司机选择其中一个停车间,号牌识别系统8对车辆的号牌进行识别,将采集到的车牌信息与云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没有检测到该车牌信息,则通过电子屏进行显示,告知通知司机进行信息登记;如果发现了该车牌的信息,则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控制收费管理系统开始计时收费,同时反馈给司机可进入停车间;车辆检测光幕9检测到车辆完全进入停车后,将检测的信息车辆长度等信息反馈给电控系统,并由电控系统控制语音系统进行语音提示,告知司机离开停车间,司机离开后电控系统控制电控门落下,并控制热释仪器扫描停车间以确认停车间内无人或动物。当扫描完成后,利用滚轮组15、X型摆杆16、 Y型支杆17、推杆18和液压气缸19使车辆停正。此时车辆停放在停车格栅5上,驱动电机13控制中心转轴14转动,带动十字交叉横梁12处于合适的位置,伸缩驱动电机23控制过渡轨道梁移动,直至短梁24处于汽车上方,由拿放电机26控制框架格栅下降固定住汽车后升起,伸缩驱动气缸控控制过渡轨道梁21移动,使汽车远离停车间直至进入到井筒 1,驱动电机13控制十字交叉横梁12沿着立柱27移动直至移动到合适的存车间,再通过伸缩驱动气缸控制过渡轨道梁22伸出,使汽车处于存车间内,利用拿放电机控制格栅框架 25下降,将车辆放置在安放格栅11上,放置完成后过渡轨道梁收回,完成整个车辆的存车过程。取车过程如下:伸缩驱动电机23控制过渡轨道梁22进入到存车间,利用拿放电机和格栅框架固定车辆,并逐步移动到井筒,根据实际司机选择取车间,驱动电机将十字交叉横梁上升、旋转,达到取车车间时,过渡轨道梁将车辆放置在取车间的安放格栅上,司机上车完成付款后,电控系统控制取车阀块28落下,便于车辆离开,完成这个取车过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通过利用停车间的停车格栅来停防车辆,避免车辆直接停在电梯上时的惯性冲击力对升降电梯造成影响;利用中心转轴和驱动电机实现升降机构左右90°旋转、前后双向伸缩选位,提高了存取车效率,缩短了存取车时间;利用主轨道梁中双向伸缩过渡轨道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轨道,降低了成本,也避免车辆脱轨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存车场本体地面上分布有数个存车间和数个取车间,并将存车位垂直分层设置在地下,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车辆的安放空间。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地下多层升降存车场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