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透视成像的物体阴影测量仪器,包括:保护壳、载物台、壳体、连接框架;所述底座的顶端边缘设置有外壳,且外壳通过螺栓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外壳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支撑臂,且支撑臂的底端贯穿外壳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保护壳,且保护壳通过螺栓与支撑臂相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通过螺栓与支撑臂相连接;所述安装板前端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垫板,且第一垫板通过螺栓与安装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基于透视成像的物体阴影测量仪器的改进,具有电动调节、调节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n关于视图成像与阴影画法n我们不要被别人所误导,视图肯定和其他画面一样,视图本身都是客观的二维平面,大多数视图看上去只有立体感而绝非立体。更不要错误地认为三维就能精准表达透视投影和视图成像,其实我们在平面上就连一个标准的三维坐标都画不出来。n当前,有多种方法来画视图,人们根本不知道哪种方法是制作视图的标准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前人们只着重透视过程的某种表象,恰恰只是一种表象却拿来当做设定视图制作方法的依据。如果现有二维顶级绘图专家,请他们在同一视角画同一简单物体的视图成像,所得画面并非完全吻合。n本人研究透视成像及阴影画法二十年,找到了透视特有的三维提,不仅有阴影绘制方法专利,并理顺了透视三维空间投影与二维平面的关系,使得投影、成像简单、有效又精准。按新成像和阴影理论开发电脑制图软件,定将引领世界,市场前景和效益无限。`!`关于视图成像与阴影画法n我们不要被别人所误导,视图肯定和其他画面一样,视图本身都是客观的二维平面,大多数视图看上去只有立体感而绝非立体。更不要错误地认为三维就能精准表达透视投影和视图成像,其实我们在平面上就连一个标准的三维坐标都画不出来。n当前,有多种方法来画视图,人们根本不知道哪种方法是制作视图的标准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前人们只着重透视过程的某种表象,恰恰只是一种表象却拿来当做设定视图制作方法的依据。如果现有二维顶级绘图专家,请他们在同一视角画同一简单物体的视图成像,所得画面并非完全吻合。n本人研究透视成像及阴影画法二十年,找到了透视特有的三维提,不仅有阴影绘制方法专利,并理顺了透视三维空间投影与二维平面的关系,使得投影、成像简单、有效又精准。按新成像和阴影理论开发电脑制图软件,定将引领世界,市场前景和效益无限。n1.一种基于透视成像的物体阴影测量仪器,包括:保护壳(1)、载物台(2)、壳体(3)、连接框架(4)、暂停键(5)、开始键(6)、检修门(7)、支撑臂(8)、外壳(9)、底座(10)、承载板(11)、CCB摄像机(12)、安装板(13)、第一固定侧(14)、第一垫板(15)、第一导轨(16)、第一滑块(17)、固定座(18)、第一丝杠(19)、第一步进电机(20)、第二步进电机(21)、第二固定侧(22)、第二滑块(23)、第二垫板(24)、连接座(25)、第二丝杠(26)、第三步进电机(27)、第三固定侧(28)、工作台(29)、第二导轨(30)、承载台(31)、角码(32)、第三丝杠(33)、丝杠副(34)、连接板(35)、第三滑块(36)、第三导轨(3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顶端边缘设置有外壳(9),且外壳(9)通过螺栓与底座(10)相连接;所述外壳(9)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支撑臂(8),且支撑臂(8)的底端贯穿外壳(9)与底座(10)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臂(8)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保护壳(1),且保护壳(1)通过螺栓与支撑臂(8)相连接;所述支撑臂(8)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安装板(13),且安装板(13)通过螺栓与支撑臂(8)相连接;所述安装板(13)前端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垫板(15),且第一垫板(15)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3)相连接;所述第一垫板(1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轨(16),且第一导轨(16)通过螺栓与第一垫板(15)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6)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滑块(17),且第一滑块(17)通过滑动连接与第一导轨(16)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18),且固定座(18)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17)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8)的一侧中间设置有第一丝杠(19),且第一丝杠(19)通过贯穿方式与固定座(18)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杠(19)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侧(14),且第一固定侧(14)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3)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杠(1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20),且第一步进电机(20)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丝杠(1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座(18)的前端面设置有承载板(11),且承载板(11)通过螺栓与固定座(18)相连接;所述承载板(11)的一侧设置有CCB摄像机(12),且CCB摄像机(12)通过卡合方式与承载板(11)相连接;所述外壳(9)的顶端设置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部设置有连接框架(4),且连接框架(4)通过镶嵌方式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壳体(3)的两侧设置有,且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外壳(9)相连接;所述连接框架(4)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载物台(2),且载物台(2)通过镶嵌方式与连接框架(4)相连接;所述外壳(9)的前端面设置有开始键(6),且开始键(6)通过嵌入方式与外壳(9)相连接;所述开始键(6)的一侧设置有暂停键(5),且暂停键(5)通过嵌入方式与外壳(9)相连接;所述底座(10)顶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工作台(29),且工作台(29)通过螺栓与底座(10)相连接;所述工作台(29)的边缘两侧设置有第三导轨(37),且第三导轨(37)通过螺栓与工作台(29)相连接;所述第三导轨(37)的外壁设置有第三滑块(36),且第三滑块(36)通过滑动连接与第三导轨(37)相连接;所述第三滑块(36)顶端设置有连接板(35),且连接板(35)通过螺栓与第三滑块(36)相连接;所述工作台(29)顶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三步进电机(27),且第三步进电机(27)通过螺栓与工作台(29)相连接;所述第三步进电机(27)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丝杠(33),且第三丝杠(33)通过联轴器与第三步进电机(27)相连接;所述第三丝杠(33)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固定侧(28),且第三固定侧(28)通过螺栓与工作台(29)相连接;所述第三丝杠(33)的外壁上设置有丝杠副(34),且丝杠副(34)通过螺纹啮合与第三丝杠(33)相连接;所述连接板(35)顶侧设置有承载台(31),且承载台(31)通过螺栓与连接板(35)相连接;所述承载台(31)左侧边缘设置有角码(32),且角码(32)通过螺栓与承载台(31)相连接;所述角码(3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固定侧(22),且第二固定侧(22)通过螺栓与角码(32)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侧(22)内部设置有第二丝杠(26),且第二丝杠(26)的两端通过贯穿方式与第二固定侧(22);所述第二丝杠(2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21),且第二步进电机(21)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杠(26)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杠(26)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座(25),且连接座(25)通过螺纹啮合与第二丝杠(26)相连接;所述底座(10)的前端面设置有检修门(7),且检修门(7)通过合页与底座(10)相连接;所述承载台(31)顶侧设置有第二垫板(24),且第二垫板(24)通过螺栓与承载台(31)相连接;所述第二垫板(2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块(23),且第二滑块(23)通过螺栓与第二垫板(24)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3)内设置有第二导轨(30),且第二导轨(30)通过滑动连接与第二滑块(23)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