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包括种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 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 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 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环境处理、调节水 质、饲料处理时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 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具体包括: A、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养殖场的单位规模是100-200平方养43对种 蛙,选址在阳光充足处,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16-20目,高度1.2-1.6 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并清除场内的蛇、鼠、野生青蛙、癞蛤蟆和甲 壳虫敌害,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4米高的木桩、竹竿、水 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 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50-10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丛,单位面 积为每亩1800-2200株,对该安全及生态环境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50倍 全面喷洒; B、产卵繁殖: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一种是按总面积的1/4建成长条形 80-120cm深的水池,水池四壁的坡度是1∶1.5,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 大池为产卵孵化池,产卵时水深10-20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水深 50-10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20cm的泥沙,中间有15-20cm的水草,定 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 5-10cm,防止雨水流入;另一种是将雌雄蛙分开越冬,人工控制和掌握配对产 卵的时间,在同一时间内,用15平方、水深10-15cm的水泥池投放600只雌 蛙和100只雄蛙进行高密度抱对产卵,其余500只未抱对的雌蛙,在已抱对的 雄蛙的鸣叫声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先后开始产卵,池水定时消毒保持清洁和水 流固定,使未抱对产下的卵团95%以上可以受精;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调节水 质,调节水质时有效微生物群原露使用浓度为2.5ppm; 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 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 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 加入泥土,采用土池饲养需将塑料薄膜去掉,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 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并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投放于水 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即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 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 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 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 率可达85%; E、幼蛙的喂养: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 1-2月,温度在10-20℃,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并用有效 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蚂蚁、软头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 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人工繁殖活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 粉虫、蝇蛆和蚂蚁,并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稀释100倍搅拌; 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 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水池是土质水池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的饲养及繁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中国林 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蛙或哈士蛙,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 很高的珍稀两稀动物,属蛙科无尾目,两栖纲,其肉味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出产于我国东北局部地区。在古代三珍海味种就被列为“中八珍”,是高级宴席 佳肴。哈士蟆油(拉丁文Oviductusxa0ranae)系我国特有珍贵中药材之一,来源 于中国林蛙。它是雌性林蛙的生殖腺体,含有为繁殖后代营养物积蓄的精华, 即现代概念的复合多肽等生物活性因子。在我国《中药大词典》、《中药志》都 有描述,具有滋阴壮阳、抗癌抑衰、强肝消炎、促进胸腺、脾脏增强健旺的功 效。中国专利CN97101685“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技术”及中国专利 CN97112603“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介绍的都是一种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通过 将优良种蛙分产卵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五个主 要养殖环节,并配置相应的地面设施和喂养饲料,随着林蛙的成长改变养殖的 场地,成功地实现了林蛙的人工养殖。但这两个专利都存在着在北方进行人工 养殖的特点,不具备在南方饲养的普及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中国林蛙南移规模养殖的中国林 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包括种 蛙的引进、林蛙产卵的繁殖、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喂养、越冬管理, 其特征在于:对引进的蛙种,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 造多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繁殖活饲料,在林蛙南移繁 殖及饲养的环境处理、调节水质、饲料处理时配合使用有效微生物群原露,可 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该方法 具体包括: A、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养殖场的单位规模是100-200平方养43对种 蛙,选址在阳光充足处,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16-20目,高度1.2-1.6 米,防止林蛙外逃和外敌入侵,并清除场内的蛇、鼠、野生青蛙、癞蛤蟆和甲 克虫等敌害,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4米高的木桩、竹竿、水 泥柱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 在养殖场的陆地栽种50-10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丛,单位面 积为每亩1800-2200株; B、产卵繁殖,按总面积的1/4建成长条形80-120cm深的水池,水池四壁 的坡度是1∶1.5,长条池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产卵时水深 10-20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池,水深50-10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20 cm的泥沙,中间有15-20cm的水草,定期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 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5-10cm,防止雨水流入,采用土质水池产 卵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 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取出用清水 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需将水位加 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在池内靠边 加入泥土,采用土池饲养需将塑料薄膜去掉,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 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份,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 青饲料(将青菜洗净切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 D、雌性诱变:林蛙油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 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 率可达85%; E、幼蛙的喂养,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蚂蚁、软头 蝇蛆在上午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人 工繁殖活饲料,饲料采用蚯蚓、黄粉虫、蝇蛆和蚂蚁; 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 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瓦片、石块。 将第一年未成熟的林蛙进行透光塑料薄膜大棚延长养殖1-2月,温度在 10-20℃。在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的环境处理采用稀释150倍全面喷洒,调节水 质时的使用浓度为2.5ppm,饲料处理时采用稀释100倍搅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南方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植树育林、营造多 层的绿色生态屏障、人工遮阳网控温以及精心选择饲料,使林蛙顺利度过存活 关、生育关、饵料关、孵化关、高温关和繁殖关。中国林蛙南移规模养殖孵化 率达90%,成活率≥65%。保护了生态平衡,提高了动物药材商品的供应量。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室外水泥池饲养,投300对种蛙,需建造700 平方米阳光充足的养殖场,在场内砌180平方米的水泥池,水泥池长18米,宽 10米,制作“T”字形围网或围墙,网孔20目,高度1.3米,防止林蛙外逃和 外敌入侵。营造人工生态环境,在养殖场内栽2.2米高的木桩、竹竿、水泥柱 或铁管,在其上面用铁丝相互牵拉,载种良种葡萄,然后种植爬藤植物,在养 殖场的陆地栽种70公分高的湖桑苗、花卉、中草药或灌木林,单位面积为每亩 1900株。B、产卵繁殖,长条形水池四壁的坡度是1∶1.5,池深80cm,长条池 分成两大两小四格,大池为产卵孵化池,池水深15cm,小池为产卵后种蛙休眠 池,池深70cm,池底堆放瓦片并有15cm的泥沙,中间有15cm的水草,定期 加水,进水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3度以内,水池四周上边缘要高出地面6cm, 防止雨水流入。C、人工孵化和蝌蚪的饲养,卵团浮在水面上,对于沉水卵需 取出用清水轻轻冲洗后放入池内。每天需对沉水卵进行翻动。孵化出蝌蚪后, 需将水位加深40cm,投入适量的水草,并在产卵15天后,用水泥池饲养的需 在池内靠边加入泥土,投入人工饲料,饲料配比是豆渣8份、鱼粉和蛋黄各一 份,投放于水池四周。投喂两次混合饲料后,投放一次青饲料(将青菜洗净切 碎煮熟捣烂),从产卵到变态,池水进出水采用微流状。D、雌性诱变:林蛙油 只有雌蛙有,在林蛙胚胎发育至尾芽阶段,需对其进行雌性激素处理,根据孵 化池水的体积加入100微克/升的雌二醇,雌性诱变率可达85%。E、幼蛙的喂 养,饵料采用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和黄粉虫,蚂蚁、幼蚕、软头蝇蛆在上午 8点前投喂,黄粉虫在下午4点后投喂。成蛙以点灯诱虫并辅以饲料,饲料采 用蚯蚓、黄粉虫、蝇蛆或蚂蚁。F、南方高温季节的饲养,在原绿色屏障的基 础上设置人工遮阳网,并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喷水冷却,在地面设置枯枝落叶、 瓦片、石块。 实施例2:室外土池饲养,当采用土池产卵时,需在池内铺塑料薄膜。孵 化出蝌蚪后将塑料薄膜去掉。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大胆打破传统林蛙繁殖一公一母配对产卵法,将雌雄蛙分开越 冬,人工控制和掌握配对产卵的时间,在同一时间内,用15平方、水深10-15cm 的水泥池投放600只雌蛙和100只雄蛙进行高密度抱对产卵,其余500只未抱 对的雌蛙,在已抱对的雄蛙的鸣叫声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先后开始产卵,池水 定时消毒保持清洁和水流固定,使未抱对产下的卵团95%以上可以受精。其余 与实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