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护理设备及利便多功能床(公开号:CN206424239U)

  • 申请号:CN201621223687.6 申请公布号: CN206424239U
  • 申请日: 2016-11-11 申请公布日: 2017-08-22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分类号:A61G7/02;A61G7/05;A61G7/015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及利便多功能床,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和动力机构,能够解决老弱病残等使用者在病床上自助如厕及卫生清洁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还包括托举板、滑动板和移动垫圈,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托举板托举人体、滑动板滑移后移动垫圈到达指定位置,实现全自助如厕,方便快捷,此外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床板翻折,实现使用者姿态的调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结构紧凑,功能更加完善。
1.一种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与所述坐便器相连通;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位于床体中部,设置为沿床体中轴线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滑动板通过导轨连接,所述滑动板能够沿所述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向床体两侧滑动;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滑动板通过所述导轨连接;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折板能够绕轴转动;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二折板能够绕轴转动;垫圈支架,所述垫圈支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所述垫圈支架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轨;移动垫圈,所述移动垫圈位于所述坐便器的正上方,所述移动垫圈与所述垫圈支架连接,且所述移动垫圈能够沿所述导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托举板,所述托举板设置为结构相同的两块,分别镶嵌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央;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分别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发生运动;其中,所述坐便器位于所述滑动板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相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绕轴转动;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分别与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相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和,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与所述滑动板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喷洗装置,所述喷洗装置与所述坐便器相连通;和,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所述移动垫圈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清洁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操作装置,且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折板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及远程操控功能,所述电子显示屏设置在床尾,与床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上设置有安全带插孔,所述安全带插孔与安全带配合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固定设置在床尾底端,且所述脚踏板能够与所述第二折板接触配合;和,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床腿底端,所述支撑轮分别由固定轮和万向轮组成,且所述支撑轮设置有锁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桌,所述移动桌与床体通过摇臂连接。
10.一种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利便多功能床。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及利便多功能床。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不仅许多瘫痪或半瘫痪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需要使用医疗护理设备,还有一些诸如老年人、骨折病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群,由于行动困难,如厕不方便,需要使用护理设备;其次,由于我国医疗设备资源紧张,导致公用洗护设施拥挤,病人使用不方便。护理多功能床作为一种护理设备,不仅适用于当前状况,而且适应未来科技化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此类护理设备较少,且仅有的一些护理多功能床结构过于简单,使用时功能不够完善,病人在床上如厕时,还需要有亲属或护工人工辅助患者或抬起患者的身体,而且病人在床上解决大小便问题后,还需要进行人工进一步清洁和打扫,不仅耗费人力、财力,而且打扫不及时很容易有异味,卫生状况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设备及利便多功能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过于简单以及功能不完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与所述坐便器相连通;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位于床体中部,设置为沿床体中轴线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滑动板通过导轨连接,所述滑动板能够沿所述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向床体两侧滑动;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滑动板通过所述导轨连接;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折板能够绕轴转动;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二折板能够绕轴转动;垫圈支架,所述垫圈支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所述垫圈支架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轨;移动垫圈,所述移动垫圈位于所述坐便器的正上方,所述移动垫圈与所述垫圈支架连接,且所述移动垫圈能够沿所述导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托举板,所述托举板设置为结构相同的两块,分别镶嵌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央;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分别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发生运动;其中,所述坐便器位于所述滑动板的正下方。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托举板、滑动板和移动垫圈,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托举板托举人体、滑动板滑移,移动垫圈上升到达指定位置,解决了使用者在病床上自助如厕的需求,清洁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使用者厕后卫生清洁的需求,实现全自助如厕及清洁,此外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床板翻折,从而实现坐卧姿态的调整,不仅可以在如厕时进行姿态调换,还可以通过角度调整进行自助康复训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相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绕轴转动;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分别与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相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垫圈和所述托举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和,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与所述滑动板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机构包括连杆机构、举升机构和滑块机构,连杆机构驱动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翻折,以实现坐卧姿态调整功能;举升机构与移动垫圈和托举板连接,驱动托举板上升托举人体离开床面,驱动移动垫圈上升至预设位置,方便使用者如厕;滑块机构驱动滑动板向床两侧滑动,为移动垫圈的上升留出空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喷洗装置,所述喷洗装置与所述坐便器相连通;和,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所述移动垫圈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喷洗装置用如厕后的冲洗和清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臀洗或妇洗;烘干装置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在清洁后的舒适度,提高了利便多功能床整体的使用性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清洁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器通过控制动力机构来控制滑动板的滑动、托举板和移动垫圈的升降和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的翻折调整;通过控制清洁机构实现如厕后的清洁卫生功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操作装置,且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折板的侧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操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折板的侧壁上,方便使用者在自助如厕时的操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及远程操控功能,所述电子显示屏设置在床尾,与床体可拆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子显示屏与控制器连接,电子显示屏不仅能够实现观赏影片等休闲或学习功能,还能够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远程视频通话及远程监控护理的功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板上设置有安全带插孔,所述安全带插孔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在该技术方案中,安全带插孔和安全带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能够对情况特殊的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固定设置在床尾底端,且所述脚踏板能够与所述第二折板接触配合;和,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床腿底端,所述支撑轮分别由固定轮和万向轮组成,且所述支撑轮设置有锁止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脚踏板设置在床尾底端,使用者以坐姿如厕时,双脚能够搁置在脚踏板上,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床腿底端设置有支撑轮,通过固定轮与万向轮的搭配使床体能够自由移动,锁止机构的设置保证了床静止时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桌,所述移动桌与床体通过摇臂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桌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的方便性,移动桌通过摇臂与床体连接,不使用时可以收纳至床体侧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包括上述的利便多功能床。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托举板、滑动板和移动垫圈,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托举板能够托举人体离开床面,滑动板向床两侧滑移后移动垫圈可以上升到达指定位置,解决了使用者在病床上自助如厕的需求,清洁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使用者厕后卫生清洁的需求,实现全自助如厕及清洁工作,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进行翻折,从而实现坐卧姿态的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使用者如厕过程的全自动,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有效得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更加人性化,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翻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滑动板、托举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整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标:1-坐便器;2-清洁机构;3-动力机构;4-控制器;01-滑动板;02-第一固定板;03-第二固定板;04-第一折板;05-第二折板;06-托举板;07-脚踏板;08-支撑轮;11-垫圈支架;12-移动垫圈;31-连杆机构;32-举升机构;41-操作装置;041-安全带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1;清洁机构2,所述清洁机构2与所述坐便器1相连通;滑动板01,所述滑动板01位于床体中部,设置为沿床体中轴线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板02,所述第一固定板02与滑动板01通过导轨连接,所述滑动板01能够沿所述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向床体两侧滑动;第二固定板03,所述第二固定板03与滑动板01通过所述导轨连接;第一折板04,所述第一折板0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02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折板04能够绕轴转动;第二折板05,所述第二折板0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03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二折板05能够绕轴转动;垫圈支架11,所述垫圈支架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02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02下方,所述垫圈支架11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轨;移动垫圈12,所述移动垫圈12位于所述坐便器1的正上方,所述移动垫圈12与所述垫圈支架11连接,且所述移动垫圈12能够沿所述导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托举板06,所述托举板06设置为结构相同的两块,分别镶嵌在所述第一固定板0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03的中央;和,动力机构3,所述动力机构3与所述滑动板01、所述第一折板04、所述第二折板05、所述移动垫圈12和所述托举板06分别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01、所述第一折板04、所述第二折板05、所述移动垫圈12和所述托举板06发生运动;其中,所述坐便器1位于所述滑动板01的正下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1、清洁机构2和动力机构3,还包括托举板06、滑动板01和移动垫圈12,在动力机构3的驱动下,托举板06托举人体、滑动板01滑移,移动垫圈12上升到达指定位置,解决了使用者在病床上自助如厕的需求,清洁机构2的设置解决了使用者厕后卫生清洁的需求,实现全自助如厕及清洁,此外还包括第一固定板02、第二固定板03、第一折板04和第二折板05,通过动力机构3驱动床板翻折,从而实现坐卧姿态的调整,不仅可以在如厕时进行姿态调换,还可以通过角度调整进行自助康复训练。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连杆机构31,所述连杆机构31分别与所述第一折板04和所述第二折板05相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折板04和所述第二折板05绕轴转动;举升机构32,所述举升机构32分别与所述移动垫圈12和所述托举板06相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垫圈12和所述托举板06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和,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与所述滑动板01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板01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在该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包括连杆机构31、举升机构32和滑块机构,连杆机构31驱动第一折板04和第二折板05翻折,以实现坐卧姿态调整功能;举升机构32与移动垫圈12和托举板06连接,驱动托举板06上升托举人体离开床面,驱动移动垫圈12上升至预设位置,方便使用者如厕;滑块机构驱动滑动板01向床两侧滑动,为移动垫圈12的上升留出空间。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构2包括:喷洗装置,所述喷洗装置与所述坐便器1相连通;和,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所述移动垫圈12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喷洗装置用如厕后的冲洗和清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臀洗或妇洗;烘干装置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在清洁后的舒适度,提高了利便多功能床整体的使用性能。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清洁机构2和所述动力机构3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4通过控制动力机构3来控制滑动板01的滑动、托举板06和移动垫圈12的升降和第一折板04与第二折板05的翻折调整;通过控制清洁机构2实现如厕后的清洁卫生功能。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4设置有操作装置41,且所述操作装置41设置在所述第一折板04的侧壁上。在该实施例中,操作装置41设置在第一折板04的侧壁上,方便使用者在自助如厕时的操作。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4连接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及远程操控功能,所述电子显示屏设置在床尾,与床体可拆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电子显示屏与控制器4连接,电子显示屏不仅能够实现观赏影片等休闲或学习功能,还能够通过控制器4实现远程视频通话及远程监控护理的功能。如图2所示,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板04上设置有安全带插孔041,所述安全带插孔041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在该实施例中,安全带插孔041和安全带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能够对情况特殊的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脚踏板07,所述脚踏板07固定设置在床尾底端,且所述脚踏板07能够与所述第二折板05接触配合;和,支撑轮08,所述支撑轮08设置在床腿底端,所述支撑轮08分别由固定轮和万向轮组成,且所述支撑轮08设置有锁止机构。在该实施例中,脚踏板07设置在床尾底端,使用者以坐姿如厕时,双脚能够搁置在脚踏板07上,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床腿底端设置有支撑轮08,通过固定轮与万向轮的搭配使床体能够自由移动,锁止机构的设置保证了床静止时的稳定性。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桌,所述移动桌与床体通过摇臂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移动桌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的方便性,移动桌通过摇臂与床体连接,不使用时可以收纳至床体侧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包括上述的利便多功能床。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使用者或亲属通过控制器4控制动力机构3工作,首先,举升机构32驱动托举板06上升,托举人体离开床面,滑块机构驱使滑动板01滑动,举升机构32驱动移动垫圈12在垫圈支架11上上升至预设位置,托举板06下降使人体臀部落在移动垫圈12上,第一折板04和第二折板05在连杆机构31的驱动下旋转翻折,使用者姿态调整后进行如厕,厕后,通过控制器4控制清洁机构2运行,实现清洗和烘干功能,第一折板04和第二折板05复位,托举板06再次上升托举人体,移动垫圈12下落复位,滑动板01滑动复位,托举板06下落复位,使用者完成如厕和清洁的全自助过程。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包括坐便器、清洁机构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托举板、滑动板和移动垫圈,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托举板能够托举人体离开床面,滑动板向床两侧滑移后移动垫圈可以上升到达指定位置,解决了使用者在病床上自助如厕的需求,清洁机构的设置解决了使用者厕后卫生清洁的需求,实现全自助如厕及清洁工作,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进行翻折,从而实现坐卧姿态的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利便多功能床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使用者如厕过程的全自动,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有效得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更加人性化,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