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公开号:CN204411423U)

  • 申请号:CN201420852928.8 申请公布号: CN204411423U
  • 申请日: 2014-12-28 申请公布日: 2015-06-24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分类号:A61M5/178;A61M5/31;A61M5/50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和防病毒隔离套,推杆的一端位于针筒内且端部固定有活塞,推杆的另一端位于针筒外且端部固定有手柄,防病毒隔离套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弹性隔离套,防病毒隔离套套在针筒的尾部且与针筒尾部相密封,手柄位于防病毒隔离套内,针筒的头部设置有注射器自毁机构,注射器自毁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自攻丝,安装座紧套在针筒的头部外,自攻丝的头部穿过安装座且顶紧于针筒的外壁上,自攻丝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很好的防止注射器在输液加药注射时药液被污染,可方便将注射器毁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机会,确保药液安全使用。
1.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推杆(2)和防病毒隔离套(5),所述推杆(2)的一端位于针筒(1)内且端部固定有活塞(6),所述推杆(2)的另一端位于针筒(1)外且端部固定有手柄(7),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弹性隔离套,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套在针筒(1)的尾部且与针筒(1)尾部相密封,所述手柄(7)位于防病毒隔离套(5)内,所述针筒(1)的头部设置有注射器自毁机构,所述注射器自毁机构包括安装座(3)和自攻丝(4),所述安装座(3)紧套在针筒(1)的头部外,所述自攻丝(4)的头部穿过安装座(3)且顶紧于针筒(1)的外壁上,所述自攻丝(4)与安装座(3)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的开口端设置有外翻边弹性增强圈(8)。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弹性增强圈(8)为医用橡胶圈。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丝(4)的尾部固定有旋柄(9)。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9)的形状为蝶形。
6.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端头设置有注射针头(10)。
7.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为医用橡胶套。
8.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为O型圈。
9.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为医用塑料安装座。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卫生方面,一次性注射器已被广泛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是为了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现有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注射器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在输液加药注射时会长距离不停的推拉推杆,推杆外漏,外界的污染空气会进入针筒,由于针筒与活塞无法保证严格密封,这就使得进入针筒的污染空气进入注射液,随药液注射入人体,使患者感染,不知原因很难查明,影响药液安全,且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2)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完后不能及时毁坏,且隐患主要集中在乡村卫生院、工厂和学校的医务室以及个体诊所,这些机构使用后注射器不毁坏、不消毒现象的存在,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解决该问题,尽管有一次性注射器毁坏机构,它可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毁坏,但是这种毁坏机构由于设计不明显,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在使用前就会提前将一次性输液器毁坏,有时注射完后很容易忽略毁坏行为,没有将一次性输液器毁坏,就被当成医疗垃圾处理,有可能造成再次使用的可能性,十分不安全,同时该损坏机构不能将针筒和活塞一次性毁坏,使用操作不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很好的防止注射器在输液加药注射时药液被污染,可方便将注射器毁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机会,确保药液安全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推杆和防病毒隔离套,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针筒内且端部固定有活塞,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位于针筒外且端部固定有手柄,所述防病毒隔离套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弹性隔离套,所述防病毒隔离套套在针筒的尾部且与针筒尾部相密封,所述手柄位于防病毒隔离套内,所述针筒的头部设置有注射器自毁机构,所述注射器自毁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自攻丝,所述安装座紧套在针筒的头部外,所述自攻丝的头部穿过安装座且顶紧于针筒的外壁上,所述自攻丝与安装座螺纹连接。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病毒隔离套的开口端设置有外翻边弹性增强圈。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弹性增强圈为医用橡胶圈。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丝的尾部固定有旋柄。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的形状为蝶形。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端头设置有注射针头。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病毒隔离套为医用橡胶套。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O型圈。上述的一次性自毁式防病毒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医用塑料安装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针筒的尾部套有与其相密封的防病毒隔离套,所以推杆在输液加药注射时不会进入针筒,更不会经针筒与活塞之间的间隙进入注射液,使用无病毒感染,能有效防止患者感染,确保药液安全,大大减少了院内感染的机会。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筒的头部设置注射器自毁机构,这样当完成注射后,将推杆推回,使得活塞推至安装座处后,旋转自攻丝,自攻丝划伤针筒后穿透针筒,然后刺进活塞使得活塞无法推拉,实现了对针筒和活塞的一次性自行毁坏,使得一次性注射器不能再重复使用,操作十分方便。4、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毁坏机构由于设计不明显,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在使用前就会提前将一次性输液器毁坏,有时注射完后很容易忽略毁坏措施的问题,使用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5、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输液器容量小,在向大输注泵输注同一药液时,因推杆无污染,所以可在短时间内多次使用,减少了一次性注射器的浪费,节约了成本,符合国家环保要求。6、本实用新型防病毒隔离套在使用后,还可以套在医用清洁液瓶手压泵上使用,可二次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筒;xa0xa0xa0xa02—推杆;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3—安装座;4—自攻丝;xa0xa05—防病毒隔离套;xa0xa0xa0xa0xa0xa06—活塞;7—手柄;xa0xa0xa0xa08—外翻边弹性增强圈;xa0xa09—旋柄;10—注射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1、推杆2和防病毒隔离套5,所述推杆2的一端位于针筒1内且端部固定有活塞6,所述推杆2的另一端位于针筒1外且端部固定有手柄7,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弹性隔离套,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套在针筒1的尾部且与针筒1尾部相密封,所述手柄7位于防病毒隔离套5内,所述针筒1的头部设置有注射器自毁机构,所述注射器自毁机构包括安装座3和自攻丝4,所述安装座3紧套在针筒1的头部外,所述自攻丝4的头部穿过安装座3且顶紧于针筒1的外壁上,所述自攻丝4与安装座3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的开口端设置有外翻边弹性增强圈8,以增加防病毒隔离套5的强度,确保防病毒隔离套5与针筒1的密封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翻边弹性增强圈8为医用橡胶圈。如图1所示,所述自攻丝4的尾部固定有旋柄9,便于旋转自攻丝4。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柄9的形状为蝶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筒1的端头设置有注射针头10。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病毒隔离套5为医用橡胶套。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3为O型圈。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3为医用塑料安装座。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在针筒1的尾部套有与其相密封的防病毒隔离套5,且手柄7位于防病毒隔离套5内,即手柄7和位于针筒1外的推杆2均与空气隔绝,所以推杆2在输液加药注射时不会进入针筒1,更不会经针筒与活塞之间的间隙进入注射液,使用无病毒感染,能有效防止患者感染,确保药液安全,大大减少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通过在针筒1的头部设置注射器自毁机构,且注射器自毁机构包括安装座3和自攻丝4,安装座3紧套在针筒1的头部外,自攻丝4的头部穿过安装座3且顶紧于针筒1的外壁上,自攻丝4与安装座3螺纹连接,这样当完成注射后,将推杆2推回,使得活塞6推至安装座3处后,旋转自攻丝4,自攻丝4划伤针筒1后穿透针筒1,然后刺进活塞6使得活塞6无法推拉,实现了对针筒1和活塞6的一次性自行毁坏,使得一次性注射器不能再重复使用,操作十分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