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包括车轮,车轴和变形传动部件;所述的变形传动部件包括第一内拉骨、第二内拉骨、外拉骨、外主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螺母;当螺母向车轮滑动时,外拉骨推动第二内拉骨和第二内拉骨撑开,同时带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向车轮滑动一定距离,第一轴套与所述车轴锥度结构相吻合,产生自锁效果,外主骨展开整体覆盖在车轮上,车轮变形为履带轮,履带轮与泥土的摩擦力增大,使该结构可以在田间行走;当螺母远离车轮滑动时,外拉骨带动第二内拉骨和第一内拉骨收拢,拉动第一轴套至限位套,使第一轴套和车轴锥度结构分开,这时外主骨脱离车轮,履带轮变形为车轮,使该结构可以在公路行走。
1.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包括车轮和车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形传动部件;所述的变形传动部件包括第一内拉骨、第二内拉骨、外拉骨、外主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螺母;所述车轴靠近车轮的一端设置有向外侧扩张的锥度结构,所述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螺母依次可活动地套在车轴上,所述第一轴套设于锥度结构和第二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的内孔和锥度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轴套设于螺母和第一轴套之间;所述第一内拉骨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上,所述第一内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轴套上,所述第二内拉骨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上,所述第二内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轴套上,所述外拉骨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内拉骨靠近外主骨的一端,所述外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在车轴上的限位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变形轮结构,特别是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
背景技术
在平坦的公路上,圆形车轮具有快速行走,灵活操作的特点,但是在泥土松软的田间,圆形轮胎行走会出现打滑和下陷的问题,使用性能降低,给田间作业带来诸多不便。相反履带轮与田间泥土的接触面积更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履带轮在普通平直路面上行走,相对圆形车轮增加油耗,破坏平坦路面,维护费用相对较高,适应性强的公路田野两用结构是车轮发展趋势。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使其具有对公路田野多变地形的适应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包括车轮、车轴和变形传动部件;所述的变形传动部件包括第一内拉骨、第二内拉骨、外拉骨、外主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螺母;所述车轴靠近车轮的一端设置有向外侧扩张的锥度结构,所述锥度结构远离车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套,所述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螺母依次可活动地套在车轴上,所述第一轴套设于锥度结构和第二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的内孔和锥度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轴套设于螺母和第一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在车轴上的限位套;所述第一内拉骨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上,所述第一内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轴套上,所述第二内拉骨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上,所述第二内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轴套上,所述外拉骨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内拉骨靠近外主骨的一端,所述外拉骨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母上。当螺母向车轮滑动时,外拉骨推动第二内拉骨和第二内拉骨撑开,同时带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向车轮滑动一定距离,第一轴套与所述车轴锥度结构相吻合,产生自锁效果,外主骨展开整体覆盖在车轮上,车轮变形为履带轮,履带轮与泥土的摩擦力增大,使该结构可以在田间行走;当螺母远离车轮滑动时,外拉骨带动第二内拉骨和第一内拉骨收拢,拉动第一轴套至限位套,使第一轴套和车轴锥度结构分开,这时外主骨脱离车轮,履带轮变形为车轮,使该结构可以在公路行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巧妙地整合了两种现有的车辆行进方式,装有该结构的车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路况,自由切换两种行走方式,选择以轮式行进,可以快速前进,节约油耗,保护路面,选择以履带轮在田间行进,可以避免下陷和打滑,提高田间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轮行进模式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轮行进模式下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履带轮模式下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履带轮模式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形式路野两用行走结构,包括车轮1和车轴2,还包括变形传动部件3;如图1、图3所示,变形传动部件3包括第一内拉骨301、第二内拉骨302、外拉骨303、外主骨304、第一轴套305、第二轴套306和螺母307;所述车轴2靠近车轮1的一端设置有向外侧扩张的锥度结构201,第一轴套305、第二轴套306和螺母307均可活动地套在车轴2上,第一轴套305设于锥度结构201和第二轴套306之间,第二轴套306设于螺母307和第一轴套305之间;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在车轴上的限位套202;第一内拉骨301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304上,第一内拉骨30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轴套305上,第二内拉骨302的一端铰接于外主骨304上,第二内拉骨30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轴套306上,外拉骨30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内拉骨302靠近外主骨304的一端,外拉骨303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母307上。如图1所示,当驾驶员控制螺母307向车轮1滑动时,外拉骨303推动第二内拉骨302和第一内拉骨301撑开,并带动第一轴套305和第二轴套306同时向车轮1滑动一定距离,使得第一轴套305与所述车轴锥度结构201相吻合,产生自锁效果,同时外主骨展开整体覆盖在车轮1上,车轮1变形为履带轮,履带轮与泥土的摩擦力更大,使该结构可以在田间行走;当驾驶员控制螺母307远离车轮混动时,外拉骨303带动第二内拉骨302、第一内拉骨301收拢,并拉动第一轴套305至限位套202,使第一轴套305和车轴锥度结构201分开,这时外主骨304脱离车轮1,履带轮变形为车轮1,使该结构可以在公路行走。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