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出售专利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CN201520203290.X)

  • 申请号:CN201520203290.X 申请公布号: CN204676955U
  • 申请日: 2015-04-07 申请公布日: 2015-09-30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分类号:E04H6/18

专利介绍

一种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它包括外支撑大框架和设置于外支撑大框架上的至少一层可前后移动的龙门框架及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龙门框架包括水平布置的载车框架,在载车框架两侧垂直布置有三角支架,在载车框架上悬吊有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上的车辆行进方向与三角支架垂直,在载车框架上还设置有前载车板升降电机和后载车板升降电机。本方案主要用于制造路边三层立体停车亭和横向联排多层,如四层、五层立体停车库。
1.一种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它包括外支撑大框架和设置于外支撑大框架上的至少一层前后移动的龙门框架及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龙门框架包括水平布置的载车框架,在载车框架两侧垂直布置有三角支架,在载车框架上悬吊有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上的车辆行进方向与三角支架垂直,在载车框架上还设置有前载车板升降电机和后载车板升降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所述外支撑大框架包括边框和连接边框的上层前连接杆、上层后连接杆和下层后连接杆,边框包括边框前立柱和边框后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包括下层龙门框架和上层龙门框架,还有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和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所述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设置有两根下层水平导轨,下层水平导轨位于下层三角支架下方,所述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下层小前轮和下层小后轮共同支撑在下层水平导轨上,在边框后立柱上设置有下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下层第二主动链轮、下层第一后拉链轮、下层涨紧链轮、下层第二后拉链轮;在边框前立柱上设置有下层前拉链轮;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左右各一根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xa0该链条通过包绕下层第一后拉链轮、下层第二主动链轮、下层涨紧链轮、下层第二后拉链轮,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后,另一端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下层前拉链条另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前面,至此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形成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下层三角支架下端后面设置有一根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后面,xa0该链条通过包绕第二后拉链轮,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后,xa0也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至此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与下层前拉链条形成下层第二闭环链条,xa0第一闭环链条与第二闭环链条是联动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所述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左右两边各设置有一根水平厚壁方管,该方管的上平面是上层水平导轨,xa0该方管的下平面是下层后平衡轮导轨,两导轨共用一根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平衡轮支架及平衡轮;平衡轮与下层后平衡轮导轨滑配并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所述下层龙门框架两侧的下层三角支架包括围成三角形的后立柱,横梁和斜撑,斜撑的下后端与后立柱相交于后立柱的中部,斜撑下后端到后立柱底端距离是1.5-2.5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所述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设置有两根上层水平导轨,上层水平导轨位于上层龙门框架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的下方,所述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层小前轮和上层小后轮共同支撑在上层水平导轨上,xa0在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均固定设置有一根上层第一后拉链条,xa0在边框后立柱上设置有上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上层第二主动链轮、上层第一后拉链轮、上层涨紧链轮、上层第二后拉链轮;在边框前立柱上设置有上层前拉链轮;上层第一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xa0上层第一后拉链条通过包绕上层第一后拉链轮,上层第二主动链轮,上层涨紧链轮,上层第二后拉链轮,再包绕上层前拉链轮后,另一端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上层前拉链条另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前面,至此上层第一后拉链条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形成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下端后面均设置有一根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后面,xa0第二后拉链条通过包绕第二后拉链轮,再包绕上层前拉链轮后,xa0也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至此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与上层前拉链条形成上层第二闭环链条;第一闭环链条与第二闭环链条是联动关系。
8.xa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在外支撑大框架两侧设置有工作面朝下的上层后平衡轮导轨,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平衡轮支架及平衡轮;平衡轮运行并支撑在上层后平衡轮导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其特征是所述前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前载车板升降;后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后载车板升降。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放汽车的装置,属于一种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无避让式停放汽车的小型设备,都是把停车设备整体在道轨上先前行平移出来,再停车设备整体旋转90度,再升降载车板。而且每个地面停车位上方只能增加一个停车位,在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大量增加停车位的需求,而大型停车库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周期长,各种制约因素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的利用绿化带上方的空间,或在现有路边地面停车位或小区内现有路边的地面停车位,横跨两辆汽车之上建的空中三层停车亭,底下地面可停放两辆汽车,空中双层停车亭上再停放四辆汽车,共可停放六辆汽车,比现有无避让式停车设备能增加一倍的停车位,并且它是停车设备外支撑框架不动,只向前平移龙门框架,直接升降载车板,无需设备整体旋转90度,快捷方便,车辆不用打把拐弯、调整方向,只需顺道路方向开上开出,新手也方便,减少尾气排放。多停车、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性能稳定、维修简易、而且其结构优化的前后移动式双排多层立体停车亭(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一种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它包括外支撑大框架和设置于外支撑大框架上的至少一层前后移动的龙门框架及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龙门框架包括水平布置的载车框架,在载车框架两侧垂直布置有三角支架,在载车框架上悬吊有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上的车辆行进方向与三角支架垂直,在载车框架上还设置有前载车板升降电机和后载车板升降电机;所述外支撑大框架12包括边框20和连接边框20的上层前连接杆10、上层后连接杆16和下层后连接杆41,边框包括边框前立柱和边框后立柱。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包括下层龙门框架和上层龙门框架,还有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和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所述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设置有两根下层水平导轨,下层水平导轨位于下层龙门框架两侧的下层三角支架下方,所述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下层小前轮和下层小后轮共同支撑在下层水平导轨上,在边框后立柱上设置有下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下层第二主动链轮、下层第一后拉链轮、下层涨紧链轮、下层第二后拉链轮,下层第二后拉链轮是双链轮;在边框前立柱上设置有下层前拉链轮,下层前拉链轮是双链轮。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左右各一根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xa0该链条通过包绕下层第一后拉链轮,下层第二主动链轮,下层涨紧链轮,下层第二后拉链轮(双链轮),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双链轮)后,另一端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下层前拉链条另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前面,至此下层第一后拉链条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形成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下层三角支架下端后面设置有一根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后面,xa0该链条通过包绕第二后拉链轮(双链轮),xa0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后(双链轮),xa0也与下层前拉链条连接,至此下层第二后拉链条与下层前拉链条形成下层第二闭环链条;第一闭环链条与第二闭环链条是联动关系;下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下层第二主动链轮正向转动,下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下层第二主动链轮反向转动,驱动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下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下层龙门框架的前后移动。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左右各设置有一根水平厚壁方管,该方管的下平面设置为下层后平衡轮导轨,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平衡轮支架及平衡轮;平衡轮与下层后平衡轮导轨滑配,xa0增加下层三角支架后上端的平衡轮是为了双重保险,也方便于安装调试。所述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内侧左右两边各设置有一根水平厚壁方管,该方管的上平面是上层水平导轨,xa0该方管的下平面是下层后平衡轮导轨,两导轨共用一根方管,上层水平导轨位于上层龙门框架两侧的上层三角支架的下方,所述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层小前轮和上层小后轮共同支撑在上层水平导轨上,xa0在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均固定设置有一根上层第一后拉链条,xa0在边框后立柱上设置有上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上层第二主动链轮、上层第一后拉链轮、上层涨紧链轮、上层第二后拉链轮(双链轮);在边框前立柱上设置有上层前拉链轮(双链轮);上层第一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xa0上层第一后拉链条通过包绕上层第一后拉链轮,上层第二主动链轮,上层涨紧链轮,上层第二后拉链轮(双链轮),包绕上层前拉链轮(双链轮)后,另一端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上层前拉链条另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前面,至此上层第一后拉链条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形成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下端后面均设置有一根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下端后面,xa0第二后拉链条通过包绕第二后拉链轮(双链轮),包绕上层前拉链轮(双链轮)后,xa0也与上层前拉链条连接,至此上层第二后拉链条与上层前拉链条形成上层第二闭环链条;上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链轮正向转动,驱动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上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上层龙门框架的前移,反之,上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链轮反向转动,驱动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上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上层龙门框架的后移。在外支撑大框架两侧设置有工作面朝下的上层后平衡轮导轨,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平衡轮支架及平衡轮;平衡轮运行并支撑在上层后平衡轮导轨上,增加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上端的平衡轮是为了双重保险,也方便于安装调试。所述前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前载车板升降;后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后载车板升降。所述下层龙门框架两侧的下层三角支架包括围成三角形的后立柱,横梁和斜撑,斜撑的下后端与后立柱相交于后立柱的中部,斜撑下后端到后立柱底端距离是1.5-2.5米,以保证下层龙门框架上的后载车板落地后汽车开上开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它可有效的利用绿化带上方的空间,下层底距地面可高达1---2米以上,它只占地面两小条(0.25m×5.5m×2),完全可在绿化植物的间隙中竖立两侧支撑框架,充分的利用了空间,这样就很少影响植物绿化效果了,绿色环保。2、可在现有路边地面停车位或小区内现有的地面停车位,横跨两辆汽车之上建的空中双层停车亭,它有效的利用了地面停车位之上的空间,下层底距地面可高达2米以上,底下地面可停放两辆汽车,空中双层停车亭上再停放四辆汽车,共可停放六辆汽车。本方案可扩展为横向联排多层(四层、五层)立体停车库(设备),本方案主要用于制造路边三层立体停车亭和横向联排多层(四层、五层)立体停车库(设备)。3、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维修简易,停放车辆多,快捷方便,车辆不用打把拐弯、调整方向,只需顺道路方向开上开出,新手也方便,减少尾气排放,绿色环保。还具有防水淹、防盗、防小孩划伤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前后载车板定位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前载车板定位装置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层龙门框架两侧三角斜支架的理论力学受力分析简图。图中:1—下层前载车板,2—钢丝绳,3—下层龙门框架,4—下层滑轮组,xa05—上层前拉链轮,6—上层水平导轨,7—上层前载车板,8—上层龙门框架,9—上层后平衡轮导轨,10—上层前连接杆,11—上层滑轮组,12—外支撑大框架,13—上层后载车板,14—上层后平衡轮支架,15—上层后平衡轮,16—上层后连接杆,17—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8—上层载车框架,19—边框后立柱,20—边框,21—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2—边框前立柱,23—下层三角支架,24—下层载车框架,25—下层后载车板,xa026—下层水平导轨,27—下层前拉链轮,28—地面,xa029—上层第一后拉链条,30—上层第一后拉链轮,31—上层涨紧链轮,32—上层第二主动链轮,xa033—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4—上层第二后拉链轮,35—上层小后轮,xa036—上层小前轮,37—上层前拉链条,38—上层三角支架,xa039—下层后平衡轮支架,xa040—下层后平衡轮,41—下层后连接杆,42—下层第一后拉链条,43—下层第一后拉链轮,xa044—下层涨紧链轮,45—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6—下层第二后拉链条,xa047—下层第二后拉链轮,48—下层小后轮,xa049—下层小前轮,50—下层前拉链条,xa051—前载车板固定棒,52—后载车板固定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它包括外支撑大框架12和设置于外支撑大框架12上的至少一层可前后移动的龙门框架及龙门框架驱动机构,龙门框架包括水平布置的载车框架,在载车框架两侧垂直布置有三角支架,在载车框架上悬吊有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前载车板和后载车板上的车辆行进方向与三角支架垂直,在载车框架上还设置有前载车板升降电机和后载车板升降电机。所述外支撑大框架12包括边框20和连接边框20的上层前连接杆10、上层后连接杆16和下层后连接杆41,边框20包括边框前立柱22和边框后立柱19,在外支撑大框架12上还设置有上层后平衡轮导轨9,上层水平导轨6和下层后平衡轮导轨,下层水平导轨26。在外支撑大框架12内侧左右两边各设置有一根水平厚壁方管,该方管的上平面是上层水平导轨,该方管的下平面设置为下层后平衡轮导轨,两导轨共用一根方管。前后移动立体停车亭上的龙门框架包括下层龙门框架3和上层龙门框架8,还有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和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上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12内侧设置有两根上层水平导轨6,上层水平导轨6位于上层龙门框架12上的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的下方,所述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层小前轮36和上层小后轮35共同支撑在上层水平导轨6上,xa0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下端的上层小前轮36、上层小后轮35共四个小轮形成一个平面,上层小前轮36与上层小后轮35之间间距约200-1000mm;xa0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左右各一根上层第一后拉链条29,上层第一后拉链条29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上端,xa0上层第一后拉链条29通过包绕上层第一后拉链轮30、上层第二主动链轮32、上层涨紧链轮31、上层第二后拉链轮34xa0(双链轮),再包绕上层前拉链轮5(双链轮)后,另一端与上层前拉链条37连接,上层前拉链条37另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下端前面,至此上层第一后拉链条29与上层前拉链条37连接形成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下端后面均设置有一根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3,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3一端固定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下端后面,xa0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3通过包绕上层第二后拉链轮34(双链轮),包绕上层前拉链轮5后(双链轮),xa0也与上层前拉链条37连接,至此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3与上层前拉链条37形成上层第二闭环链条,第一闭环链条与第二闭环链条是联动关系;在边框后立柱19上设置有上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上层第二主动链轮32、上层第一后拉链轮30、上层涨紧链轮31、上层第二后拉链轮34;在边框前立柱22上设置有上层前拉链轮5。上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上层第二主动链轮32正向转动,驱动由上层第一后拉链条30、上层前拉链条37等组成的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上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上层龙门框架8的前移,反之,上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链轮反向转动,驱动上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上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上层龙门框架8的后移。在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后上端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上层后平衡轮支架14及上层后平衡轮15;在外支撑大框架12上位于上层后平衡轮15上方设置有上层后平衡轮导轨9,上层后平衡轮15运行并支撑在上层后平衡轮导轨9上。上层后平衡轮15只是辅助作用,为了双重保险,也方便于安装调试。如图3所示,所述下层龙门框架驱动机构包括在外支撑大框架12内侧设置有两根下层水平导轨26,下层水平导轨26位于下层龙门框架3上的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的下方,所述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的下端均设置有下层小前轮49和下层小后轮48共同支撑在下层水平导轨26上,下层小前轮49、下层小后轮48共四个小轮形成一个平面,下层小前轮49与下层小后轮48之间间距约200-1000mm;在每侧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上端后面固定设置有一根下层第一后拉链条42,下层第一后拉链条42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上端,xa0下层第一后拉链条42通过包绕下层第一后拉链轮43,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5,下层涨紧链轮44,下层第二后拉链轮47(双链轮),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27后(双链轮),另一端与下层前拉链条50连接,下层前拉链条50另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下端前面,这样该下层第一后拉链条42与下层前拉链条50连接形成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在每侧的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下端后面设置有一根下层第二后拉链条46,下层第二后拉链条46一端固定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下端后面,xa0下层第二后拉链条46通过包绕第二后拉链轮47(双链轮),再包绕下层前拉链轮27后(双链轮),xa0也与下层前拉链条50连接,这样该下层第二后拉链条46与下层前拉链条50形成下层第二闭环链条,第一闭环链条与第二闭环链条是联动关系;在边框后立柱19上设置有下层前后移动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5、下层第一后拉链轮43、下层涨紧链轮44、下层第二后拉链轮47(双链轮);在边框前立柱22上设置有下层前拉链轮27(双链轮)。下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5正向转动,驱动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下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下层龙门框架3的前移,反之,下层前后移动电机驱动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5反向转动,驱动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下层第二闭环链条来完成下层龙门框架3的后移。在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后上端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下层后平衡轮支架39及下层后平衡轮40;在外支撑大框架12上位于下层后平衡轮40上方设置有(与下层后平衡轮40滚动配合的)下层后平衡轮导轨6,下层后平衡轮40运行并支撑在下层后平衡轮导轨6上。下层后平衡轮40只是辅助作用,为了双重保险,也方便于安装调试;所述前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前载车板升降;后载车板升降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后载车板升降。所述下层三角支架23包括围成三角形的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横梁和斜撑,斜撑的下后端与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相交于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的中部,斜撑下后端到下层三角支架后立柱21底端距离是1.5-2.2米,以保证下层龙门框架5上的下层后载车板25落地后汽车开上开下。如图4所示,在上层三角支架38和下层三角支架23上设置有载车板定位装置,载车板定位装置包括前载车板固定棒51和后载车板固定棒52,在载车板一侧侧帮上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稳固孔,如图5所示两个前载车板固定棒51和两个后载车板固定棒52分别插入到相应的稳固孔中,使龙门框架前后移动时载车板不能前后晃动,起稳固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具体操作过程:由遥控器接通电源,启动下层前后移动电机及第一主动链轮,驱动下层左右同轴的下层第二主动链轮45正向转动,驱动下层第一闭环链条和下层第二闭环链条来拉动下层龙门框架3沿下层水平导轨26向前移动,碰触定位开关停止下层前后移动电机。然后再启动下层前载车板1的升降电机驱动机构,使下层前载车板1下降,当下层前载车板1接近地面时,先由下层前载车板上的接触定位开关首先触地,使下层前载车板1的升降电机停止运行,然后下层前载车板1才平稳的落地,如图1所示。汽车开上或者开出后,用遥控器再启动下层前载车板1的升降电机反向运转,驱动下层前载车板1上升,当下层前载车板1上升到上止点时触动接触定位开关,使下层前载车板1升降电机停止运行,然后用遥控器一键启动下层前后移动电机反转,驱动下层龙门框架3沿下层水平导轨26向后移动。并同时使定位装置的电磁铁断电,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装置弹出,安全地固定住下层龙门框架3;当确认把下层龙门框架3及车辆稳固好后,此后遥控器才可接通电源再启动上层前后移动电机,步骤同上,这样可防止上、下两层同时运转发生干涉。参看图6:上层龙门框架两侧三角支架的力学受力分析简图。注:G=(龙门框架自重+两辆车重)/2F1=三角支架下端前后小轮受水平导轨向上的支撑力F2=三角支架下端受链条向前拉的水平力F3=三角支架后上端受链条向后拉的水平力F4=三角支架后上端平衡轮受水平导轨向下的平衡力F5=三角支架下端受链条向后拉的水平力根据理论力学受力分析原理:GXS1-F3XH-F4XS2=0xa0F1-G-F4=0F1-F3-F5=0其中O1是三角支架下端的前小轮受力点,O2是三角支架下端的后小轮受力点,O3是(龙门框架自重+两辆车重)的重心,L1是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前下端的上层前拉链条37牵拉点,M1是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后下端的上层第二后拉链条33牵拉点,N1是上层三角支架后立柱17后上端的上层第一后拉链条29牵拉点,S1=O1到O3的水平距离,S2=xa0O1到O4的水平距离,H=xa0O1到N3的垂直距离由此可得,当链条向后拉的水平力F3乘H等于G(龙门框架自重+两辆车重)/2乘S1时,三角支架后上端平衡轮受水平道轨向下的平衡力F4就等于零了,即:xa0F3xa0Xxa0Hxa0=Gxa0Xxa0S1xa0则xa0F4xa0Xxa0S2=0xa0xa0xa0F4=0所以在三角支架后上端向后拉的水平力F3选用链条,并且选取每根链条的许用拉力要大于7F3,这样就足已达到国家有关停车设备的相关国标安全要求(7倍的安全系数),而且再增加三角支架后上端平衡轮是为了双重保险,也方便于安装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