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的组成物组成:氯化聚乙烯橡胶(CM)50~100份、氯化聚乙烯(CPE)40~20份、聚氯乙烯(PVC)10~30份、稳定剂1~6份、吸酸剂1~10份、填充剂30~50份、补强剂30~50份、增塑剂20~50份、硫化剂2~5份、交联助剂2~4份。将PVC、稳定剂、增塑剂按比例配合后混炼,将所得的混炼胶用平板硫化剂在10MPa,165℃下进行硫化即可。本发明产品可以用在胶管外胶、电缆等领域,实现了165℃硫化;加快了硫化速度,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CM的耐油性能;降低了原料成本;力学性能可能会更好。
1.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组成物组成:氯化聚乙烯橡胶CM50~100份、氯化聚乙烯CPE40~20份、聚氯乙烯PVC10~30份、稳定剂1~6份、吸酸剂1~10份、填充剂30~50份、补强剂30~50份、增塑剂20~50份、硫化剂2~5份、交联助剂2~4份;所述稳定剂为稀土稳定剂,吸酸剂为活性氧化镁,填充剂为超细滑石粉,碳酸钙,陶土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上述成分以任意比例混合,补强剂为N550、N774的其中一种,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交联助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本世纪30~60年代逐渐地研究并开发了许多品种的高分子弹性体材料,渐渐满足了当时对高分子弹性体材料的需要。然而,随着人们对高分子弹性体材料性能及功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有的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于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对高分子弹性体的改性的途径,不断研制和开发了一些新型的高分子弹性体材料。高分子弹性体的改性有以下三个目的:赋予改性的高分子弹性体某些高新的性能和功能;改善高分子弹性体的加工工艺性能以及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至今已开发了多种高分子弹性体的改性方法,其中主要是共混改性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橡胶与塑料、合成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机械共混,可以达到对橡胶的共混改性作用。橡胶与塑料及合成树脂的共混,在习惯上称为橡塑并用。通过橡胶与塑料或合成树脂的机械共混,实现对橡胶的改性作用。此外,橡塑并用也可以实现对塑料及合成树脂的改性作用。CM的用途与作用在不断地拓展,其作为特种合成橡胶,在国外许多领域得到应用。CM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橡胶,它与多种橡胶的相容性很好,可与CR,NBR,EVA等并用,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也可与一些塑料树脂共混,制成CM与塑料树脂的共混物。CM与CPE、PVC有良好的相容性,三者共混制成CM/CPE/PVC/CB共混物,使CM弹性体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本发明CM、CPE、PVC弹性材料使用165℃的温度,缩短了生产周期,加快了硫化速度,可以使用在电缆、胶管外胶等领域,对耐B液、C液进行了测试,耐油性能良好,降低了原料成本,并且本实验研究的弹性体是新颖的,未见报道的,因此对CM/CPE/PVC/CB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CM、CPE、PVC为原料,加入稳定剂,吸酸剂,增塑剂,填充剂,补强剂,硫化剂和交联助剂,改善CM/CPE/PVC/CB弹性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能,且在165℃下硫化,并且降低了原料成本。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组成物组成:氯化聚乙烯橡胶(CM)50~100份、氯化聚乙烯(CPE)40~20份、聚氯乙烯(PVC)10~30份、稳定剂1~6份、吸酸剂1~10份、填充剂30~50份、补强剂30~50份、增塑剂20~50份、硫化剂2~5份、交联助剂2~4份。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PVC、稳定剂、增塑剂按比例配合后一起加入高速混合机内,等物料蓬松且混合均匀后拿出;b.将塑炼机辊距调至0.5-1毫米,将CM、稳定剂、吸酸剂按比例配合后在塑炼机上混炼3-5分钟,用三角包法使之混炼均匀取下待用;c.将CPE、稳定剂、吸酸剂按比例配合后在塑炼机上混炼3-5分钟;用三角包法使之混炼均匀并使之包辊;d.将a、b中所得投入塑炼机,经过2-3分钟的滚压和翻炼,用三角包法使a中所得与b中所得混炼均匀,取下在室温环境下停留15分钟待用;e.在开炼机上将c中所得分别加入填充剂、补强剂、增塑剂,用三角包法打包6-8次,加入硫化剂与交联助剂,打包6-8次,混炼均匀后下片;f.将d中所得的混炼胶放置24小时,用硫化仪测定t
10,t
90;g.按照f中t
90将d中所得的混炼胶用平板硫化剂在10MPa,165℃下进行硫化即可。所述的一种CM/CPE/PVC/CB弹性材料制备方法,稳定剂为稀土稳定剂,吸酸剂为活性氧化镁(MgO),填充剂为超细滑石粉,碳酸钙,陶土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上述成分以任意比例混合,补强剂为N550、N774的其中一种,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交联助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所述CM/CPE/PVC/CB弹性材料制备方法,所述高速混合机的温度为90~100℃范围内;塑炼机的温度为130~150℃范围内。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本发明产品可以用在胶管外胶、电缆等领域,实现了165℃硫化;加快了硫化速度,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CM的耐油性能;降低了原料成本;力学性能可能会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氯化聚乙烯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经氯化取代制成的无规聚合物,也可视为乙烯、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烯三元共聚物,在其结构中几乎不存在双键。根据其含氯量、残余结晶度以及其他特性,可分为树脂型氯化聚乙烯(CPE)和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两大类。树脂型氯化聚乙烯在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残留结晶,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基本不含有残留结晶,氯化聚乙烯橡胶(CM)具有优良的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弹性体,在橡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M的用途与作用在不断地拓展,其作为特种合成橡胶,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受蒙特利尔国际公约的制约,北美和韩国市场,CM成功地取代了氯磺化聚乙烯(CSM)、氯丁橡胶(CR)等产品,CM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材料,不仅具有上述产品的优良性能,而且价格低廉,在电线电缆、汽车部件方面的应用呈逐年上升态势。CM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聚氯乙烯(PVC)价格低廉,而且PVC塑料具有刚性好、强度高、阻燃、耐腐蚀、电气绝缘性能好以及软硬可调等优异性能,因此用途广泛。基于丁腈橡胶与PVC共混的实例,将CM与CPE、PVC共混不但降低了原料成本,更增加了CM的耐油性能,拉伸强度。本发明的CM/CPE/PVC/CB弹性材料包括CM、CPE、PVC、稳定剂、吸酸剂、填充剂、补强剂、增塑剂、硫化剂、交联助剂。各组分的含量按质量份数算分别为氯化聚乙烯橡胶(CM)50~100份、氯化聚乙烯(CPE)40~20份、聚氯乙烯(PVC)10~30份、稳定剂1~6份、吸酸剂1~10份、填充剂30~50份、补强剂30~50份、增塑剂20~50份、硫化剂2~5份、交联助剂2~4份。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和试剂包括:CM,盘锦昌瑞化工有限公司。CPE,盘锦昌瑞化工有限公司。PVC,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稀土稳定剂,广东炜林纳,工业级。活性MgO,潍坊远东橡塑有限公司,工业级。碳酸钙,平定县娘子关太行轻钙公司,工业级。超细滑石粉,海城市他山轻烧镁厂,工业级。陶土,市售,工业级。N550、N774,卡博特化工(天津)有限公司,工业级。DOP,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化学纯。DCP,国药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化学纯。TAIC,潍坊凯普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工业级。本发明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CH-10型高速混合搅拌机,北京塑胶仪器厂。X(S)K-160型开放式炼胶(塑)机,上海双翼橡塑机械有限公司。XK-160型双辊开放式炼胶机,青岛环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GT-M2000-A型橡胶无转子硫化仪,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LB-DQ400×400×2E型平板硫化机青岛环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CP-25型冲片机,上海化工机械四厂。RGL-30A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XHS型邵尔橡塑硬度计,营口市材料试验机厂。GT-7017-M型老化试验箱,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H-200A型数显电子比重计,深圳市群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给出15个实施例,但须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实施例1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CM/CPE/PVC/CB弹性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a.将PVC、稀土稳定剂、DOP按比例配合后一起加入高速混合机内,高速混合机内温度控制在90~100℃范围内,等物料蓬松且混合均匀后拿出;b.将塑炼机辊距调至0.5-1毫米,塑炼机内温度为控制在130~150℃范围。将CM、稀土稳定剂、活性MgO按比例配合后在塑炼机上混炼3-5分钟,用三角包法使之混炼均匀取下待用;c.将CPE、稀土稳定剂、活性MgO按比例配合后在塑炼机上混炼3-5分钟;用三角包法使之混炼均匀并使之包辊;d.将a、b中所得投入塑炼机,经过2-3分钟的滚压和翻炼,用三角包法使a中所得与b中所得混炼均匀,取下在室温环境下停留15分钟待用;e.在开炼机上将c中所得分别加入碳酸钙(或超细滑石粉,陶土)、N550(或N774)、DOP,用三角包法打包6-8次,加入DCP与TAIC,打包6-8次,混炼均匀后下片;f.将d中所得的混炼胶放置24小时,用硫化仪测定t
10,t
90;g.按照f中t
90将d中所得的混炼胶用平板硫化剂在10MPa,165℃下进行硫化即可。h.将g中的试样进行筛选,选择表面光滑,无气泡的试样进行性能测试,主要经过:拉伸实验,按照GB/T528-2009执行;硬度,按照GB/T531.1-2008执行;耐油性能,按照GB/T1690-92执行。耐油性能测试,使用数显电子比重计,在空气中称量每个试样的质量,精确到lmg。然后在蒸馏水中称量每个试样的质量。在蒸馏水中称量时,应注意排除试样表面上的气泡。然后将试样悬挂在盛有试验液体的试验装置内,实验液体为B液,C液,试验液体的体积不得少于试样总体积的15倍,每片试样之间和试样与装置壁之间不得接触,试验液体只限用一次。试验过程中应使橡胶试样避光。不同胶料的试样不得同时在同一装置中进行浸泡试验。将实验后的试样立即在空气中称量,精确到lmg,然后在蒸馏水中称量。耐油体积变化率按下式计算:△V(%)=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198"/>式中: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2"/>—浸泡前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g;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2"/>—浸泡前试样在蒸馏水中的质量,g;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2"/>—浸泡后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g;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21"/>—浸泡后试样在蒸馏水中的质量,g本实施例所得CM/CPE/PVC/CB弹性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2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30份,PVC:2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30份CPE、20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得CM/CPE/PVC/CB弹性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3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20份CPE、30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得CM/CPE/PVC/CB弹性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4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4.5份,TAIC:3.5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使用4.5份CPE、3.5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5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4份,TAIC:3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使用4份CPE、3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6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3.5份,TAIC:2.5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使用3.5份CPE、2.5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7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3份,TAIC:2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使用3份CPE、2份PVC。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8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6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60份DOP。实施例9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4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40份DOP。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0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550:50份,DOP:3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30份DOP。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1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30份,PVC:2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774: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使用50份N774。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2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774: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50份N774。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3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20份,PVC:3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碳酸钙:30份,N774: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使用50份N774。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4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超细滑石粉: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30份超细滑石粉。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15按下列质量份配料:CM:50份,CPE:40份,PVC:10份,稀土稳定剂:6份,活性MgO:10份,陶土:30份,N550:50份,DOP:50份,DCP:5份,TAIC:4份。本实施例的配比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30份陶土。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标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表1
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拉伸强度/MPa11.4311.7310.54
断裂伸长率/%412.57338.14438.43
100%定伸应力/MPa8.0910.675.2
邵尔硬度/MPa686159
扯断永久变形/%241616
耐B液体积变化率/%61.339.527.8
耐B液质量变化/%41.914.114.9
耐C液体积变化率/%98.682.174.8
耐C液质量变化/%53.745.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