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涉及一种橡胶材料,包括70质量份的NBR,30质量份的PVC,25~35质量份的沉淀法白炭黑,50~80质量份的填充剂,40~50质量份的增塑剂,1.5~2.0质量份的防老剂,1.5~2.5质量份的着色剂,0.5~3.0质量份的硫化剂,1.5~3.5质量份的促进剂,1.5~2.0质量份的稳定剂,其它橡胶加工助剂如硫化活性剂、极性添加剂共9.5质量份。这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耐油性好,可用于对耐油性要求苛刻的地方。在燃油胶管、电线电缆护套、印刷胶辊、密封制品、尤其是汽车密封件、零部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70份NBR,30份PVC,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20份DOP,25份3G8,2.0份抗氧剂1010,1.8份着色剂,1.2份硫黄,1.2份CZ,0.5份TMTD,1.6份稳定剂,2.0份石蜡,5.0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3.0份PEG2000。
2.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70份NBR,30份PVC,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20份DOP,25份3G8,2.0份抗氧剂1010,1.8份着色剂,1.5份硫黄,1.5份DM,0.5份TMTD,1.6份稳定剂,2.0份石蜡,5.0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3.0份PEG2000。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
背景技术丁腈橡胶(NBR)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热性和物理机械性能,但其耐臭氧老化性能较差;而通用合成树脂聚氯乙烯(PVC)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自熄性以及耐臭氧老化、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热塑性,但其韧性低,不耐冲击,耐热性能较差。由NBR与PVC共混制成的复合材料,综合了两者的性能优势,弥补了各自的缺陷,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橡塑并用材料,也是橡塑并用的先驱。NBR及PVC皆为极性高聚物,二者溶解度参数相近,相容性甚好,可以任意比例掺混,因此既可用PVC增强和改性NBR,也可用NBR对PVC进行增韧。NBR与PVC共混制成的共混硫化胶已是目前橡塑并用的主要胶种,这种共混硫化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NBR/PVC热塑性弹性体因具有NBR突出的弹性、耐油性和PVC的可塑性、耐候性、耐化学药品性等特性,在燃油胶管、电线电缆护套、印刷胶辊、密封制品、尤其是汽车零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浅色橡胶制品的制造是一项关键技术。浅色橡胶制品可以大大的扩大橡胶材料的适用范围,可以与白色和其他浅色建材或产品结合使用。关于NBR/PVC共混胶有部分文献和专利进行了报道,例如专利CN102993500A介绍了一种NBR/PVC共混橡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得到臭氧性、耐油性良好的共混胶。NBR与PVC共混胶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浅色NBR/PVC研究甚少,有关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性能的综合研究更是鲜见报道,所以对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共混橡胶材料的研究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该材料通过使用高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获得良好的耐油性,添加不同的着色剂,得到颜色鲜艳的硫化胶,使橡胶材料具有鲜艳的颜色,适于制成浅色耐油胶管等产品,扩大了橡胶产品的使用范围。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材料包括70质量份的NBR,30质量份的PVC,25~35质量份的沉淀法白炭黑,50~80质量份的填充剂,40~50质量份的增塑剂,1.5~2.0质量份的防老剂,1.5~2.5质量份的着色剂,0.5~3.0质量份的硫化剂,1.5~3.5质量份的促进剂,1.5~2.0质量份的稳定剂,其它橡胶加工助剂如硫化活性剂、极性添加剂共9.5质量份。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着色剂为巴斯夫GFNP、酞青蓝、巴斯夫1030P、巴斯夫WGP使硫化胶具有不同的颜色。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钙。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防老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2,2'-亚甲基双(4-甲基-6-丁基苯酚)(抗氧剂2246)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耐寒增塑剂为3G8。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硫化剂为硫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硫化促进剂为TMTD、CZ、DM、M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一种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所述稳定剂为钡锌复合稳定剂。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橡塑共混改性是得到新型材料的一种简便、迅速、价廉的有效方法。NBR与PVC共混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既具有NBR突出的交联橡胶弹性、耐油性,又兼有PVC的可塑性、耐候性、耐化学品等特性,因此,在燃油胶管、电线电缆护套、印刷胶辊、密封制品、尤其是汽车密封件、零部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本发明使用的丁腈橡胶为俄罗斯生产的4065型丁腈橡胶,所用的着色剂为德国巴斯夫生产的酞青蓝、巴斯夫GFNP、巴斯夫1030P、巴斯夫WGP,本发明使用的硫化剂为沈阳沈锦汇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硫磺,沈阳市新西试剂厂生产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本发明使用的硫化促进剂可以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2-硫醇基苯骈噻唑(M)、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DM)、N-环已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CZ)单独使用,或者这几种促进剂两种或这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使用的硫化促进剂有广州市东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TMTD、宜兴市鸿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M和DM,浙江黄岩浙东橡胶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CZ。增塑剂为广州市中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3G8,本发明使用的防老剂为郑州松泰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固体石蜡和石家庄恒信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防老剂2246、1010等,稳定剂为宁海清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稳定剂,本发明使用的填充补强剂包括通化双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沉淀法白炭黑、海城市诚信微细目石粉厂生产的超细滑石粉、平定县娘子关太行轻钙公司生产的轻质碳酸钙。本发明使用的硫化活性剂为大连银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硬脂酸和葫芦岛氧化锌厂生产的氧化锌,极性添加剂是华兴集团化工股份公司生产的PEG2000。本发明所述的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的测试为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热空气老化性能测试,耐油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按GB/T528—1998进行,硬度按GB/T531—1999进行,热空气老化按GB/T3512-2001进行,耐油性能按GB/T1690-92进行。本发明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青岛环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XK-160型开放式炼胶机和XLB-DQ400×400×2E型名称平板硫化机、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T-M2000-A型橡胶无转子硫化仪和GT-7017-M型老化试验箱、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RGL-30A型电子拉伸试验机、营口市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XHS型邵尔硬度计,上海化工机械四厂生产的CP-25冲片机,北京塑胶仪器厂生产的CH–10高速混合搅拌机。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是由NBR、PVC、填充补强剂、增塑剂、防老剂、着色剂、硫化剂、稳定剂以及其他橡胶加工助剂组成。本实施例包括70份NBR,30份PVC,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20份DOP,25份3G8,2.0份抗氧剂1010,1.8份着色剂,0.8份硫黄,1.5份CZ,1.5份DM,1.6份稳定剂,2.0份石蜡,5.0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3.0份PEG2000。本发明所述的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机械共混法,具体步骤如下:(1)NBR/PVC共混:将PVC、增塑剂、稳定剂等在高速混合搅拌机内进行预塑化,在双辊开炼机(130~140℃)塑炼均匀,再加入塑炼好的丁腈橡胶,共混一定时间后压片备用。(2)胶料混炼:胶料在开炼机上混炼,将NBR/PVC共混胶放在开炼机两辊上,依次加入抗氧剂、极性添加剂,混炼均匀后一次加入填料、白炭黑,进一步混炼均匀后加入增塑剂,混炼均匀后加入着色剂,然后加石蜡,最后加入硫化剂。之后将混炼胶打包10次,混合均匀下片,停放24小时待用。(3)试片硫化: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硫化,硫化条件为165℃。本发明所述的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的测试为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热空气老化性能测试,耐油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按GB/T528—1998进行,硬度按GB/T531—1999进行,热空气老化按GB/T3512-2001进行,耐油性能按GB/T1690-92进行。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耐油性测试结果见表4。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1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1.2份硫黄,1.2份CZ,0.5份TMTD替代0.8份硫黄,1.5份CZ,1.5份DM。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耐油性能结果见表4。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1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1.5份硫黄,1.5份DM,0.5份TMTD替代0.8份硫黄,1.5份CZ,1.5份DM。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耐油性能结果见表4。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1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0.5份硫黄,1.0份CZ,0.5份TMTD替代0.8份硫黄,1.5份CZ,1.5份DM。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耐油性能结果见表4。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1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2.0份DCP替代0.8份硫黄,1.5份CZ,1.5份DM,未使用氧化锌与硬脂酸。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耐油性能结果见表4。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1.6份DCP替代2.0份DCP。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耐油性能结果见表5。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1.8份DCP替代2.0份DCP。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耐油性能结果见表5。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2.2份DCP替代2.0份DCP。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耐油性能结果见表5。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2.4份DCP替代2.0份DCP。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耐油性能结果见表5。实施例10: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白炭黑,30份轻质碳酸钙。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耐油性能结果见表6。实施例11: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白炭黑、30份滑石粉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耐油性能结果见表6。实施例12: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白炭黑,20份轻质碳酸钙,10份滑石粉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耐油性能结果见表6。实施例13: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白炭黑,40份轻质碳酸钙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本实施例所得高丙烯腈含量的浅色NBR/PVC耐油橡胶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耐油性能结果见表6。实施例14: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白炭黑,40份滑石粉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实施例15: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实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滑石粉,20份白炭黑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实施例16: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实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滑石粉,40份白炭黑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实施例17:本实施例的组成物与实施实例5的组成物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使用50份滑石粉,50份白炭黑替代30份白炭黑、50份滑石粉。表1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76"/> 表2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77"/> 表3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86"/> 表4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84"/> 表5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77"/> 表6
![]()
ntent="drawing" img-format="jpg"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