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及其用途,命名为芽孢杆菌E19(Bacillus sp.E19),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2006年9月11日,保藏中心编号CCTCCNO:M 206089。它用作制备杀灭鲮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的生物杀虫剂。单个菌体形态是:营养体呈杆状,芽孢卵圆形,有光泽,伴孢晶体近似圆形、棱形。本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能蕴藏于土壤和虫尸中,重复感染害虫死亡,控制某一地区的害虫不再发生或少发生;本菌能杀灭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柑桔凤蝶、杉梢小卷叶蛾、二化螟、三化螟、棉铃虫、菜青虫、棉大卷叶螟、梨眼天牛幼虫、玉米螟、苹果绵蚜若虫等,杀虫率达86-94%。本菌种对森林害虫、蔬菜害虫感染力强,对农作物害虫感染力稍低。1、一种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命名为芽孢杆菌E19(Bacillusxa0sp. E19),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2006年9月11日,保藏中心编 号CCTCCxa0NO:Mxa020608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单个菌体形 态是:营养体呈杆状,菌端圆角菌体大小1.1-2微米×3-4微米,芽孢卵圆形,有 光泽,大小0.8-0.9微米×2微米,伴孢晶体近似圆形、棱形,大小0.6-1.8微米。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作制备 杀灭鲮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的生物杀虫剂。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的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背景技术 利用微生物杀灭病虫害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现有《对鞘翅目害虫有效的苏云金 芽孢杆菌菌株和基因》(专利申请号200410009808),是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 (Bacillusxa0thuringiensis),通过使用cxa0ry8E和cxa0ry8F基因或其组合,使它们对鞘翅 目害虫的毒力高于出发菌株和单基因表达产物。《一种蜡状芽孢杆菌及制备方法》(专 利申请号02115706),公开了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xa0cereus,Bcxa0Ym-2102,CCTCC No.M202011。能显著提高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生产。 《一种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及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02115580) 公开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xa0thuringiensisxa0Tm13-14,CCTCCxa0No.M202004。 是对虫尸经表皮消毒、研碎,置于营养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稀释,涂布到分离 培养基上,恒温箱中倒置培养,单菌落纯化,接种于发酵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至伴孢 晶体脱落;发酵液稀释,进行靶标昆虫的生物测定。《一株杀鞘翅目害虫的苏云金芽孢杆 菌》(专利申请号01114288),公开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xa0thuringiensisxa0yc -03,CCTCCxa0No.M201003),对鞘翅目害虫有高毒杀灭性。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 敌,能有效杀灭鲮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的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命名为芽孢杆菌E19 (Bacillusxa0sp.E19),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2006年9月11 日,保藏中心编号CCTCCxa0NO:Mxa0206089。 一种自然虫尸分离的芽孢杆菌的用途,用作制备杀灭鲮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的 生物杀虫剂。 本申请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证明本菌有以下重要特点: 1、本申请人曾用本菌液喂养鸡10只、猪2头一年,生长正常,在施药区内三天后 发现有瓢虫、蜜蜂活动,证明本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 2、本菌种能蕴藏于土壤和虫尸中,遇到适宜的气候,能重复感染害虫死亡,长期使 用能控制某一地区的害虫不再发生或少发生, 3、本菌在0.5-1%的氯氰菊脂浓度下,芽孢不失活性, 4、杀灭鲮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杀虫率达到86-94%, 5、本菌种对森林害虫、蔬菜害虫感染力强,但对农作物害虫感染力稍低。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具体实施方式 本菌种是本申请的第一申请人1978年在在湖北省鄂州市调查杉木幼林害虫杉梢小 卷叶蛾危害情况时,发现有自然死亡的虫尸,经本人分离筛选提纯后重复感染杉梢小卷 叶蛾幼虫,杉梢小卷叶蛾幼虫再死亡,死亡虫尸体变软发黑尾部有粘液,初步确定为细 菌类的病原体。1980年送到湖北省农科院进行鉴定,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确认是 苏云金杆菌的变种。 分离筛选提纯方法为:在无菌室内,将杉梢小卷叶蛾虫自然死尸用75%的酒精表面 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三次,再将虫尸放入研钵中研碎,移入装有玻璃珠和100ml蒸馏 水的三角瓶中震荡30分钟,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稀释分离,将不同浓度的稀释液用移液 管移到6支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用移液管移到6个培养皿中,倒入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在30℃温度下培养72小时,即获得单个芽孢杆菌菌落。 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本菌单个菌体形态是:营养体呈杆状,菌端圆角菌体大小 1.1-2微米×3-4微米,芽孢卵圆形,有光泽,大小0.8-0.9微米×2微米,伴孢 晶体近似圆形、棱形,大小0.6-1.8微米。 本菌种的培养是在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圆盘状,在 29℃-30℃培养24小时出现针头大的小白点,48小时直径0.4cm此时中央长出圆环, 72小时直径达1.2cm,中央圆环直径0.2cm,圆环中央呈白色粘块状,微有光泽,干燥, 呈粗颗粒状,边缘如卷发,深层菌落似奶油状,整个菌落平坦,边缘不规则,呈粗布状 向外展开,略带放射状皱纹,深层菌落呈毡块状,有纹状放射线。 本菌能产生毒素,主要的有两种,即α-内毒素和β-外毒素,尤以β-外毒素表 现明显。α-内毒素(晶体蛋白)可使昆虫肠道内膜,造成细菌的营养细胞易于侵袭和 穿肠道底膜进入血淋巴,最后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亡。β-外毒素在昆虫变态时候造成 提前化蛹,不能羽化、蛹变成畸形。 由于本菌能产生α-内毒素和β-外毒素等毒素,能防止以下害虫: 鳞翅目害虫: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杨扇舟蛾、黄刺蛾、杉梢小卷叶蛾、苹果小 卷叶蛾、柑桔凤蝶;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棉铃虫、棉大卷叶螟、玉 米螟、烟青虫、甘蔗螟、银杏大蚕蛾、核桃举肢蛾、菜青虫、小菜蛾; 鞘翅目:梨眼天牛幼虫、铜绿金龟子幼虫。 同翅目:苹果绵蚜若虫。 以上害虫用本菌进行喷雾或注射,杀虫率达到86-94%。 当阳市农丰生物研究所用本菌的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与清水对比作了杀灭菜青虫的 试验,具体结果见下表:
xa0浓度
xa0xa0xa0xa0xa012小时
xa0xa0xa0xa0xa024小时
xa0xa0xa0xa0xa048小时
xa0xa0xa0xa0xa072小时
xa0xa0供试虫
xa0xa0数
xa0xa0死亡率
xa0xa0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xa0活
xa0xa0虫
xa0xa0数
xa01∶200
xa0xa030
xa0xa020
xa0xa040
xa0xa010
xa0xa050
xa0xa00
xa0xa050
xa0xa00
xa0xa050头
xa0xa0100%
xa01∶400
xa0xa08
xa0xa042
xa0xa021
xa0xa029
xa0xa042
xa0xa08
xa0xa047
xa0xa03
xa0xa050头
xa0xa094%
xa01∶800
xa0xa017
xa0xa033
xa0xa012
xa0xa038
xa0xa012
xa0xa038
xa0xa045
xa0xa05
xa0xa050头
xa0xa090%
xa01∶1600
xa0xa00
xa0xa050
xa0xa010
xa0xa040
xa0xa023
xa0xa027
xa0xa042
xa0xa08
xa0xa050头
xa0xa084%
xa01∶3200
xa0xa00
xa0xa050
xa0xa028
xa0xa022
xa0xa041
xa0xa09
xa0xa050
xa0xa00
xa0xa050头
xa0xa0100%
xa0清水对
xa0照
xa0xa00
xa0xa050
xa0xa00
xa0xa050
xa0xa04
xa0xa046
xa0xa04
xa0xa046
xa0xa050头
xa0xa010%
xa0xa00
xa0xa050
xa0xa06
xa0xa044
xa0xa06
xa0xa044
xa0xa06
xa0xa044
xa0xa050头
xa0xa010%
从表中可见,本菌杀灭菜青虫的杀灭率达84%以上。 1983年9月,鄂城县(即现鄂州市)林业特产局用本菌作了杀灭松毛虫的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 小区试验:经96小时的观察和检查,杀虫效果为:1∶100倍杀虫率达90.4%,1∶ 200倍杀虫率达84.3%,1∶400倍杀虫率达72.1%。 大区试验:1∶100倍经96小时的观察和检查,杀虫率达63.6%,1∶200倍经120 小时的观察和检查,杀虫率达88.7%,1∶400倍经96小时的观察和检查,杀虫率达 83.2%。 2001年鄂州市白雉山生物研究所用本菌作了杀灭菜青虫的大田试验,除个别外, 杀虫率基本在96%以上。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郑各庄村民陆××、熊××因种植的20余亩意杨树的树叶被 美国白蛾吃光了,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用本菌稀释液喷杀,两天后,大量的死亡 毛虫落在地上,树叶上基本无虫。 湖北省当阳市河蓉镇丁长村四组村民郑××,因种植的40余亩水稻有二化螟、三 化螟、稻苞虫危害,用本菌稀释液喷杀,效果好,打药时无气味。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区太和镇柯畈村村民柯××、刘××,从2003年-2006年对种 植的150亩柑桔用本菌稀释液喷杀柑桔凤蝶,效果好,有效防止了柑桔凤蝶的危害。 湖北省当阳市草果湖农场职工胡××、郑××,因种植的20余亩棉田有棉铃虫危 害,用本菌稀释液喷杀,效果好,小棉铃虫死亡很多,大棉铃虫作的茧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