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4474380A)

  • 申请号:CN201410662814.1 申请公布号: CN104474380A
  • 申请日: 2014-11-04 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 分类号:A61K36/8998;A61K9/16;A61P15/14

专利介绍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制造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基本组方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橘核15克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两组原料: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荔核15克、元胡15克和仙茅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川楝子15克,构成了组方一和组方二,在月经周期内交替服用。本发明组两种组方不可分割,中药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很小,经过2053例乳腺增生临床试验证明:痊愈率92.79%,总有效率在98%以上,明显的提高了疗效,治愈后不复发。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组方一和组方二两种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组方一: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橘核15克、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荔核15克、元胡15克;组方二: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橘核15克、仙茅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川楝子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上述原料制成中药的剂型是药剂学上所包含的所有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成颗粒冲剂的方法和步骤是:将生药原料按组方一: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夏枯草、浙贝母、荔核、元胡;组方二: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仙茅、补骨脂、菟丝子、川楝子,两组原料分别混合后加水煎煮浓缩成膏状,煎煮程度为生药∶膏状=100∶14,用65%乙醇提取;然后加辅料糊精,糊精量为提取的药膏量的四倍,最后按糊精等量加白砂糖,浓缩成小颗粒,分装成一小包10克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服用时间和步骤是:月经前期服用组方一;月经后期服用组方二。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乳腺病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而其中乳腺的增生性疾病约占52%,在体检中发病率更高,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乳腺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育龄妇女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所扪及到的包块,以及引起的主要合并症——失眠多梦、月经紊乱、痛经、大便秘结等,严重的影响妇女工作和生活。乳腺增生,一般预后良好,不会癌变。根据我国调查报告,仅有2-4%的癌变率,但这只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国际医学会1998年的患者随访数据表明,轻度乳腺增生可在5-25年后发展为乳腺癌;中度乳腺增生可在3-16年后发展为乳腺癌;重度乳腺增生可在5-10年后发展为乳腺癌。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很多,从材料选取上和治疗手段上区分主要有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素治疗、针灸治疗、理疗和外敷药膏治疗等。西医治疗乳腺增生,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缓解疼痛症状,包块缩小,但容易复发,治疗不彻底,长期服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药物毒副作用比较大,临床应用受限。如激素类,维生素A、B6、谷维素等。手术治疗乳腺增生创伤面大,治疗费用比较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女性患者治疗后影响形体美,一般不容易接受,而且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激素治疗乳腺增生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其他疾病。目前,这两种方法总体上不容易被患者接受。目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主要有外敷中药膏和中成药两种疗法,外敷中药膏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调节内分泌、利气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如乳块消、乳积灵等,这种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只能用于内分泌的某一时段,由于治疗乳腺增生药物一成不变,脱离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有治疗不彻底性。鉴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病理比较复杂,失治和误治易产生不良后果。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摸索、总结,终于发明了一种新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技术方案,这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临床实验证明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比较理想的技术方案,而且治愈后很少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单一性、片面性和不彻底性,解决了现有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组方一成不变的弊端,脱离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并明显的提高了疗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它是由下列组方一和组方二两种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组方一: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橘核15克、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荔核15克、元胡15克;组方二: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橘核15克、仙茅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川楝子15克。由上述原料制成中药的剂型是药剂学上所包含的所有剂型。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成颗粒冲剂的方法和步骤是:将生药原料按组方一: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夏枯草、浙贝母、荔核、元胡;组方二: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仙茅、补骨脂、菟丝子、川楝子,两组原料分别混合后加水煎煮浓缩成膏状,煎煮程度为生药:膏状=100∶14,用65%乙醇提取;然后加辅料糊精,糊精量为提取的药膏量的四倍,最后按糊精等量加白砂糖,浓缩成小颗粒,分装成一小包10克重量。服用时间和步骤是:月经前期服用组方一;月经后期服用组方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组方有组方一、组方二两种,在一个月经周期分不同的时期分别服用,组方新颖,中药原料搭配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技术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组方一成变的缺点,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组方一和组方二是治疗乳腺增生的一对孪生子,在治疗乳腺增生中二者不可分割。中药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很小。经过2053例乳腺增生临床试验证明:痊愈率92.79%,总有效率在98%以上,本发明具有辩证论治的原则,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治病机理: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基础,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挟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治疗乳腺增生有效方药和剂量,从理论依据、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用药四个方面全面的加以总结,完善,提出“二步疗法”概念。1.理论依据。分二步认识推理:妇女的乳房是第二性征的重要器官之一,受内分泌的调节,她随着月经的周期变化而增生与复原交替进行,是一个动态变化性疾病。即经前期、经后期各阶段的内分泌水平不同。2.治疗原则。分二步走:即经前治标,主要作用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经后治本,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调整冲任二脉。3.治疗方法。分二步进行:第一步,消散包块、止痛,这是治疗增生的重要一环,即肿块不消疼痛不止;第二步,收缩病变部位已扩张的乳管,这是增生治疗是否彻底治愈的关键,即乳管不缩胀痛不消。4.治疗用药。分二步调整:即经前软坚散结,经后温补肾阳,调整冲任二脉。4.本发明的具体原料组方。组方一: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元胡15克;组方二:炒柴胡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全瓜篓15克、艾叶炭15克、仙灵脾15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八月扎15克、青皮15克、炙甘草10克、仙茅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川楝子15克、橘核15克。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成颗粒冲剂的方法和步骤是:将生药原料按组方一: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夏枯草、浙贝母、荔核、元胡;组方二:炒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全瓜篓、艾叶炭、仙灵脾、生山楂、炒麦芽、八月扎、青皮、炙甘草、橘核、仙茅、补骨脂、菟丝子、川楝子,两组原料分别混合后加水煎煮浓缩成膏状,煎煮程度为生药:膏状=100∶14,用65%乙醇提取;然后加辅料糊精,糊精量为提取的药膏量的四倍,最后按糊精等量加白砂糖,浓缩成小颗粒,分装成一小包10克重量。中药服用时间和步骤是:月经前期服用组方一;月经后期服用组方二。本发明的产品名称是“康乳舒颗粒一号和康乳舒颗粒二号”。组方一的名称是《康乳舒颗粒一号》;组方二的名称是《康乳舒颗粒二号》。本发明药物用量和方法如下:以上组方一和组方二均加工成颗粒状,便于患者服用。具体临床应用时,按照“二步疗法”进行,经前期服用组方一,即《康乳舒颗粒一号》,经后期服用组方二,即《康乳舒颗粒二号》,每日二次,每次20克,即2小包,温开水化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二个疗程可治愈。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时,要运用中医的辩证论治疗原则和方法,应遵循妇女月经变化而更方,临床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本发明采用“二步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由于解决了脱离祖国医学辨正施治原则的不足,而且发现了疾病复发的症结所在,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实验证明,切实地解决了乳腺增生病给广大患者带来的痛苦。在组方一和组方二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围绕一个“气”字。足厥阴肝脉,上贯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乳头属肝,故乳房与足厥阴肝脉关系密切。肝主气,体阴而用阳,体阴者,肝为藏血之脏;用阳者,主疏泄气机。如因肝血不足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升降失司,气血失畅,脏腑功能失调则生乳病。由此可知,乳房之病多源于气而责于肝,肝郁气滞是乳病的病理基础。因而,乳病的治疗,首当治肝,当先调理气机。余听鸿在《外症医案汇编》中说:“治乳症,不出一气字,……治乳从一气字着笔,无论虚实新旧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疏通,……自然壅者易通,结者易散,坚者易软。”逍遥散(炒柴胡当归炒白术茯苓炒白芍炙甘草)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症而设,治乳症首当之冲;青皮,山楂麦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疏肝;元胡橘核荔核有疏通气滞、化痰通瘀的作用。瓜蒌、八月札均有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效;艾叶炭温经散寒,仙灵脾有极强调节内分泌功能。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故组方一和组方二均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组方一和组方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组方一用夏枯草、浙贝母、元胡、荔核意在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意在解决“气滞挟痰凝血瘀而成癖”的疗效。组方二用仙茅、补骨脂、菟丝子意在温补肾阳,调正冲任二脉,川楝子有行气解郁之效。祖国医学认为,冲任二脉在女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重要,而乳房作为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器官之一,亦离不开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影响。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而肾气化生天癸,可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气血促使胞宫和乳房的发育及其功能活动。又肝肾同源,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资助,肾气不足,则肝失所养,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以致冲任失调,气滞挟痰凝血瘀而成癖。总之,本发明中组方一和组方二在经期内的联合应用,解决了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上,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以此作为指导乳腺增生的治疗。临床实验: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包块消散,B超/红外线扫描未见异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包块消散,扩张的乳管尚未恢复原位;或肿块消散,但局部压痛明显,随访一年病情稳定。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包块缩小2/3以上并变软,随访一年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者。年龄分析:临床应用时间自2006年~2013年共收集完整病例2159例,其中泾阳汇奇公司医院1363例,秦渭诊所178例,陕西中医学院金秋门诊部231例,咸阳人福医院25例,咸阳国脉华医堂220例,咸阳众安堂国医馆36例。2159例中乳腺增生2053例,占总数的95.09%;乳腺纤维瘤64例,占总数的2.96%;乳腺导管扩张症(浆液性乳腺炎)27例,占总数的1.25%;导管内乳头状瘤15例,占总数的0.69%。乳腺增生2053例中,女性2037例,占总数的99.22%,男性16例,占总数的0.78%。男女比例为1∶127(0.72∶99.22);年龄最小13岁,最大68岁。20岁以下14人(占0.68%);21岁-30岁659人(占32.1%);31岁-40岁948人(占46.18%);41岁-50岁394人(占19.20%);51岁以上38人(占1.84%)。育龄期妇女(21-40岁)占总数的78.28%。临床实验结果:见表1表1xa02006年~2013年治疗乳腺增生2053例治疗效果统计表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inline="no" orientation="portrait" wi="700"/>典型病例:1、陈XX,女,29岁,农民,泾阳县太平镇人,发病于2003年,自觉双乳胀痛,经前一周最明显,经后稍缓解,未引起重视。2004年因家庭小事生气后病情加重,经B超和红外线乳腺扫描,双乳外上象限多处有包块,后在本地西安等医院服西药、乳块消,外敷药,病情稍有缓解,疼痛减轻,停止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加重,包块增大,疼痛明显,心烦易怒。后又服逍遥丸、乳积灵等效果不明显。2006年11月4日来泾阳汇奇公司医院就诊,查双乳外上象限多发性包块,软,活动,压痛明显,平素失眠多梦,月经不调,大便干燥4-5天一次,诊其脉弦数,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诊断为双乳增生(多发性块型),按“二步疗法”治疗,交替服用本发明组方一和组方二,即“康乳舒颗粒一号”和“康乳舒颗粒二号”一个疗程双乳肿块完全消散,二个疗程扩张的乳导管回缩正常,三大合并症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2、刘X,女,36岁,工人,咸阳市勤俭路。双乳腺增生已13年,经多个医院针灸,外敷膏药,中成药治疗,时好时坏,本人失去治疗信心,经人介绍,于2010年12月31日,来咸阳国脉华医堂就诊,查体,双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尚可。(以上均多次作红外扫描,钼靶拍片检查确诊)。病史多因工作累,心情不畅,焦虑不安,大便偏干,睡眠多梦,食欲下降,脉弦细略数,舌苔薄白,舌体正常,诊断为双乳增生(多发性块型)。按“二步疗法”治疗,交替服用“康乳舒颗粒一号”和“康乳舒颗粒二号”,二个疗程后,双乳肿块完全消散,唯平素双乳有压痛感,继服“康乳舒颗粒二号”一个疗程,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合并症恢复正常,B超/红外线扫描报告未见异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3、唐X,女,36岁,工人,住咸阳沈兴北路,西安上班。自述乳腺增生3年左右,开始未引起重视,后疼痛加重,在医院治疗、按摩、内服中成药效果不明显,后经人介绍来陕西中医学院金秋门诊部就诊。2010年11月12日,查体,双乳外上象限可触及散在多处包块,压痛(++),可推动,双乳头无溢液,失眠多梦,月经量少,提前一周以上,大便正常。按“二步疗法”治疗,交替服用“康乳舒颗粒一号”和“康乳舒颗粒二号”,一个疗程痊愈,后稍巩固治疗,随访一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