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金属导电连接管和挤压管;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受压部,两受压部之间的金属导电连接管的管壁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挤压管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金属导电连接管两端,挤压管一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另一端的管壁内设置有与金属导电连接管管壁外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时分别向中间拧动两端的挤压管以使挤压管的缩径端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的受压部,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内的电缆芯上。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且安全,能保证电缆接头连接的质量,降低了接头出现松动脱落情况的发生的概率。
1.一种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导电连接管和挤压管;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受压部,两受压部之间的金属导电连接管的管壁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挤压管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金属导电连接管两端,挤压管一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另一端的管壁内设置有与金属导电连接管管壁外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时分别向中间拧动两端的挤压管以使挤压管的缩径端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的受压部,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内的电缆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左右两端的受压部均设置为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为铜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管为铜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管缩径端的管壁加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管的管壁的外侧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棱角。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附件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现有的电缆接头一般直接将铜管套的两端分别套在两头电缆的线芯上,然后将铜管用锤子等工具砸扁,安装比较麻烦,安装时容易砸到手,安装不安全,并且该连接结构的连接质量得不到控制,容易出现接头松动,脱落的情况。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以使其安装方便且安全,能保证电缆接头连接的质量,降低接头出现松动脱落情况的发生的概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金属导电连接管和挤压管;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受压部,两受压部之间的金属导电连接管的管壁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挤压管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金属导电连接管两端,挤压管一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另一端的管壁内设置有与金属导电连接管管壁外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时分别向中间拧动两端的挤压管以使挤压管的缩径端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的受压部,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内的电缆芯上。采用上述结构连接电缆时,首先分别将挤压管套入电缆芯,挤压管内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远离接头的方向,然后将金属导电连接管的一端套在该电缆芯上,然后向金属导电连接管的中间拧动挤压管,由于挤压管的缩径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会越拧越紧,同时挤压管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的受压部,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内的电缆芯上,金属导电连接管的另一端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压紧在另一电缆芯,这样即可通过金属导电连接管将两个电缆线连接起来,安装方便且安全,且连接紧密,保证了电缆接头连接的质量,降低了接头出现松动脱落情况的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左右两端的受压部均设置为锯齿状。受压部设置为锯齿状,受压部易于在挤压管的作用下向内挤压变形。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导电连接管为铜管。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管为铜管。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管缩径端的管壁加厚。可以防止挤压管缩径端挤压时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管的管壁的外侧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棱角。便于用扳手拧动挤压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且安全,且连接紧密,保证了电缆接头连接的质量,降低了接头出现松动脱落情况的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导电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挤压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表示金属导电连接管;11表示受压部;12表示外螺纹;2表示挤压管;21表示内螺纹;100表示电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如图1-图3所示,包括金属导电连接管1和挤压管2,挤压管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金属导电连接管1两端,本实施例的金属导电连接管1和挤压管2均为铜管。参照图1和图2,金属导电连接管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受压部11,本实施例受压部11设置为锯齿状,这样,受压部11易于在挤压管2的作用下向内挤压变形,两受压部11之间的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管壁外设置有外螺纹12。参照图1和图3,挤压管2一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2另一端的管壁内设置有与金属导电连接管1管壁外的外螺纹12相匹配的内螺纹21,连接时分别向中间拧动两端的挤压管2以使挤压管2的缩径端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受压部11,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1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1内的电缆芯100上,为了防止挤压管2缩径端挤压时变形,挤压管2缩径端的管壁加厚,并且挤压管2的管壁的外侧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棱角,这样便于用扳手拧动挤压管2。采用上述结构连接电缆时,首先分别将挤压管2套入电缆芯100,挤压管2内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远离接头的方向,然后将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一端套在该电缆芯100上,然后向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中间拧动挤压管2,由于挤压管2的缩径端的内径由中部向端部逐渐缩小,挤压管2会越拧越紧,同时挤压管2向内挤压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受压部11,使得金属导电连接管1压紧在金属导电连接管1内的电缆芯100上,金属导电连接管1的另一端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压紧在另一电缆芯100,这样即可通过金属导电连接管1将两个电缆线连接起来,安装方便且安全,且连接紧密,保证了电缆接头连接的质量,降低了接头出现松动脱落情况的发生的概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