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其采用的圆孔模具及其施工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中孔集水异形桩、其采用的圆孔模具及其施工工艺,以提高软基处理工艺的施工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桩体,桩体中心设有与桩体同心共轴且在桩体顶面开口的集水孔,所述桩体由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一种圆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圆孔模具用于所述中孔集水异形桩的集水孔的成型,圆孔模具包括由一块弹性钢板卷成圆筒形成的卷筒和置于卷筒内将卷筒支撑成圆筒的支架。本发明适用于软基处理领域。<!-- 2 -->
1.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桩体(1),桩体(1)中心设有与桩体(1)同心共轴且在桩体(1)顶面开口的集水孔(11),所述桩体(1)由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的成份包括水泥、水和石子,水泥:水:石子重量比为1:0.3:5.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11)为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为X型桩或Y型桩。
5.一种圆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圆孔模具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中孔集水异形桩的集水孔(11)的成型,圆孔模具包括由一块弹性钢板卷成圆筒形成的卷筒(2)和置于卷筒(2)内将卷筒支撑成圆筒的支架(3)。
6.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6.1、将桩模(4)打入地层;
6.2、在桩模(4)内配置钢筋,并在桩模(4)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孔模具;
6.3、在桩模(4)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注透水混凝土;
6.4、当桩模(4)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满透水混凝土后拔出桩模(4);
6.5、待透水混凝土固化后,将圆孔模具中间的支架(3)拔出,在外力和卷筒(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卷紧卷筒(2),缩小卷筒(2)直径,然后拔出卷筒(2)。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其采用的圆孔模具及其施工工艺。适用于软基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为防止建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筑物不稳定等事故,需要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沉降变得足够坚固,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至设计的要求,这个过程叫做软基处理,又叫软地基处理。软基处理常用工法及其特点:1、复合地基法:水泥土搅拌桩、粉喷桩、碎石桩等;缺点:造价较高。2、排水固结法:(1)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工期长,效果不理想(2)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工期90天以后,效果容易控制,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中孔集水异形桩、其采用的圆孔模具及其施工工艺,以提高软基处理工艺的施工效率。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桩体,桩体中心设有与桩体同心共轴且在桩体顶面开口的集水孔,所述桩体由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透水混凝土的成份包括水泥、水和石子,水泥:水:石子重量比为1:0.3:5.6-6。所述集水孔为圆孔。所述桩体为X型桩或Y型桩。一种圆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圆孔模具用于所述中孔集水异形桩的集水孔的成型,圆孔模具包括由一块弹性钢板卷成圆筒形成的卷筒和置于卷筒内将卷筒支撑成圆筒的支架。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桩模打入地层;2、在桩模内配置钢筋,并在桩模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孔模具;3、在桩模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注透水混凝土;4、当桩模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满透水混凝土后拔出桩模;5、待透水混凝土固化后,将圆孔模具中间的支架拔出,在外力和卷筒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卷紧卷筒,缩小卷筒直径,然后拔出卷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X型桩或Y型桩桩体,等截面周边扩大,桩体侧表面积可比圆柱形实心桩扩大1-2倍以上,对于以侧摩力为主的摩擦桩来说,造价大为降低。本发明在桩体中心混凝土抽孔(集水孔)减量,降低材料成本。桩体材料采用透水混凝土,在桩体的浇筑完成后,桩体周边的土壤中的水透过透水混凝土浇筑成的桩体汇集在集水孔内,形成排水井点,通过排水装置将汇集在集水孔内的水排出,有助于加快地基土次固结,提高桩间土地基承载力,提高软基处理工艺的施工效率,减少工后沉降。本发明中集水孔采用有卷筒和支架组成的圆孔模具,安装、拆卸方便,提供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中孔集水异形桩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圆孔模具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卷筒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1中支架的侧视图。图6为实施例1中装模与圆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中卷筒动作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中孔集水异形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中孔集水异形桩,具有Y型桩的桩体1,桩体1中心设有圆形集水孔11,该集水孔与桩体1同心共轴布置,且集水孔11在桩体1顶面开口。本例中桩体1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该透水混凝土的成份一般包括水泥、水和石子,水泥:水:石子比例为1:0.3:5.6-6。石子用量为1400~1600kg/m3。水泥量以配制的水泥浆紧裹住石子,又不形成浆体,保证混凝土透水性为准。一般无砂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00~350kg/m3,强度再高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本实施例中中孔集水异形桩的施工工艺如下:1、利用振动锤将桩模4打入地层。2、在桩模4内配置钢筋,并在桩模4内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孔模具,见图6。如图3所示,本例中圆孔模具由卷筒2和十字型的支架3组成,其中卷筒2(图4)由一块弹性钢板卷成圆筒形成,且卷筒2具有向内卷紧的弹性趋势;支架3(图5)置于卷筒2内,支撑起卷筒2,将卷筒2支撑成预定大小的圆筒。3、在桩模4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注透水混凝土。4、当桩模4与圆孔模具之间灌满透水混凝土后利用振动锤将桩模4拔出。5、待透水混凝土固化后,将圆孔模具中间的支架3拔出,在外力和卷筒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卷紧卷筒2(见图7),缩小卷筒2直径,然后拔出卷筒2,完成中孔集水异形桩的施工。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桩体1为X型桩,见图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