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管,所述光电管包括:透明外壳;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内部的阳极以及阴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件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外侧的增强电极,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增强电极用于输入辅助电压,以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透明外壳为密封,内抽真空或者充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可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光电管的透明外壳的外表面增加增强电极,通过为增强电极提供辅助增强电压,能够有效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光电管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1.一种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管包括:透明外壳;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内部的阳极以及阴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外侧的增强电极,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增强电极用于输入辅助电压,以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的电极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为经过抽真空处理的密封性透明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内充有惰性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电极为铜、或银、或是铝、或是导电金属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为玻璃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为中空的圆柱体透明外壳;所述圆柱体透明外壳侧面内壁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阴极;所述局部区域相对的外表面区域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外壳为中空的平板状透明外壳;所述平板状透明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阴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阳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透明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金属网格电极或是环状电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感元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光电管。
背景技术
光电效应实验及其光量子理论的解释在量子理论的确立与发展上,在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管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至今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电管的常规结构是在中空圆柱体的透明外壳内设置阳极以及阴极,阳极以及阴极密封在透明外壳内,通过对应的引脚引出,以便于输出电压信号。现有的光电光中,在光强一定的条件下,阴极与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较小。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光电管,所述光电管通过增加额外的增强电极,可以在不增加光强的条件下,增大阴极以及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管,所述光电管包括:透明外壳;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内部的阳极以及阴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外侧的增强电极,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增强电极用于输入辅助电压,以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的电极形状相同。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为经过抽真空处理的密封性透明外壳。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内充有惰性气体。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增强电极为铜、或银、或是铝、或是导电金属合金。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为玻璃外壳。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为中空的圆柱体透明外壳;所述圆柱体透明外壳侧面内壁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阴极;所述局部区域相对的外表面区域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为中空的平板状透明外壳;所述平板状透明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阴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阳极。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阳极为透明电极。优选的,在上述光电管中,所述阳极为金属网格电极或是环状电极。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光电管包括:透明外壳;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内部的阳极以及阴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件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外侧的增强电极,所述增强电极与所述阴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增强电极用于输入辅助电压,以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可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光电管的透明外壳的外表面增加增强电极,通过为增强电极提供辅助增强电压,能够有效增大所述阴极以及所述阳极之间的输出电压,光电管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光电管的切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光电管的切面图,所示光电管包括:透明外壳11;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11内部的阳极13以及阴极12;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11外侧的增强电极14。所述阳极13与所述阴极12至少部件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阴极12位于所述阳极13与所述增强电极14之间。所述增强电极14与所述阴极12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增强电极14用于输入辅助电压,以增大所述阴极12以及所述阳极13之间的输出电压。所述辅助电压可以为任何电压类型,如可以为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或脉冲电压、或是其他电信号。其中,所述阴极12可以为碱金属阴极、或汞阴极、或金阴极、或银阴极。可以根据所述光电管需要感应的光波段需求,采用对应的金属作为所述阴极12。由于所述增强电极14位于所述透明外壳11的外部,其不会对阴极12以及阳极13造成污染,故所述增强电极14可以为常见的导电金属电极,如可以为铜电极、或铝电极、或银电极、或是导电金属合金。具体的,所述增强电极14可以为任何导电的材料。所述阳极13可以为含镍的合金电极。含镍的合金电极,具有高逸出功的特性,能够减小反向电流,进而提高光电管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增加所述光电管的光电转换效率,设置所述阴极12贴合在所述透明外壳11的内表面,并设置所述增强电极14贴合在所述透明外壳11的外表面,使得所述阴极12与所述增强电极14之间的距离最小;同时,设置所述增强电极14与所述阴极12的电极形状相同。相对于所述阴极12,如果所述增强电极14较小,将影响所述光电管的光电转换效率,如果所述增强电极14较大,所述光电管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不明显,会导致所述增强电极14的材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11为经过抽真空处理的密封性透明外壳。可选的,所述透明外壳11内具有惰性气体。光子在由所述阴极12飞向所述阳极13的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碰撞,使得气体分子电离,可以增加光电管的灵敏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光电管中,所述透明外壳11为玻璃外壳。所述透明外壳11具有腔室Q。所述阴极12以及所述阳极13均设置在所述腔室Q内。在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外壳11为中空的圆柱体透明外壳。所述圆柱体透明外壳侧面内壁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阴极12;所述局部区域相对的外表面区域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14。在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12以及所述增强电极14直接贴合在所述圆柱体透明外壳的表面,所述阴极12为与所述圆柱体透明外壳侧壁匹配的曲面电极,增大感光面积,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腔室Q具有开口,通过底座15对腔室Q的开口进行密封。所述阴极12以及所述阳极13分别通过单独的引脚16和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阴极12以及所述阳极13的引脚均通过该所述底座15引出到所述光电管的外部。所述增强电极14通过设置在所述透明外壳11外表面的引线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便于输入辅助电压。所述光电管的结构还可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光电管为平板型的光电管,此时,所述透明外壳11为中空的平板状透明外壳;所述平板状透明外壳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阴极12,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增强电极14,所述第二侧壁112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阳极13。所述第一侧边111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12为所述透明外壳11的两个最大的侧壁。为了使得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边111较多的照射到所述阴极12表面,可以设置所述阳极13为薄膜状的透明电极。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13也可以为非透明电极,此时为了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二侧壁112较多的照射到所述阴极12的表面,可以设置所述阳极13为金属网格电极或是环状电极。所述环状电极包围的区域与所述阴极12正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光电管中,通过在所述透明外壳11的外表面增加增强电极14,以增大阴极12与阳极13之间的输出电压。在透明外壳1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增强电极14,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在一定范围内,所述增强电极14输入的辅助电压的幅值越大,所述光电管的阴极12和阳极13之间的输出电压越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光电管,大幅度提高阳极13和阴极12之间的输出电压,可以将普通光电管的阳极13和阴极12之间的输出电压由零点几伏提升至几十伏甚至几百伏,可以代替昂贵的光电倍增管。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