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出售专利同平面移门

  • 申请号:CN200420110141.0 申请公布号: CN2769460Y
  • 申请日: 2004-11-24 申请公布日: 2006-04-05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分类号: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与房屋建筑的一种构件,具体是二个能分别移动的门,在使用中能变成同平面移门。它由门扇A、B、上、下轨道、上吊轮C、D、下导轮E、F、滚轮组成,上吊轮C与门扇A连接,上吊轮D与门扇B连接,且上吊轮C、D在上轨道;下导轮E与门扇A连接,下导轮F与门扇B连接,下导轮E、F在下轨道上,门扇A、门扇B上有滚轮;其特征在于还有弹道变轨部件、联接板、上定位器、下定位器,弹道变轨部件经联接板与上轨道连接,上定位器装于上轨道,下定位器装于下轨道,上吊轮C、上吊轮D与弹道变轨部件连接。它使传统的移动门,变成能置于同一垂直平面,且不会暴露上轨道和下轨道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家具与房间装饰效果。1、一种由门扇A(1)、门扇B(5)、上轨道(4)、下轨道(6)、上吊轮C (15)、上吊轮D(16)、下导轮E(14)、下导轮F(13)、滚轮组成的同平面移 门,上吊轮C(15)与门扇A(1)连接,上吊轮D(16)与门扇B(5)连接, 且上吊轮C(15)、上吊轮D(16)在上轨道(4);下导轮E(14)与门扇A(1) 连接,下导轮F(13)与门扇B(5)连接,下导轮E(14)、下导轮F(13)在 下轨道(6)上,其特征在于还有弹道变轨部件(2)、联接板(8)、上定位器、 下定位器,弹道变轨部件(2)经联接板(8)与上轨道(4)连接,上定位器装 于上轨道(4),下定位器装于下轨道(6),上吊轮C(15)、上吊轮D(16)与 弹道变轨部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平面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定位器是由上 前定位器(3)、上后定位器(11)构成,都置于上轨道(4)的内侧面;所述的 下定位器是由下前定位器(7)、下后定位器(12)构成,都置于下轨道(6)的 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平面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轨道(4)有上 吊轮C(15)的上转位道(9),所述的下轨道(6)有下导轮E(14)的下转位 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平面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位道(9)、 下转位道(10)分别在上轨道(4)和下轨道(6)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平面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轨转位道(9) 和下轨转位道(10)分别在上轨道(4)和下轨道(6)的左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平面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轨转位道(9) 和下轨转位道(10)各有二个,分别在上轨道(4)和下轨道(6)的左端与右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与房屋建筑的一种构件,具体是二个能分别移动的门, 在使用中能变成同平面移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饰要求越来越高,家庭中的二扇移门关上 后都是处于不同垂直平面,使装饰很美观的房间或家具由于二扇能移动门关上后 处于前后位置,并暴露了上轨道和下轨道结构,影响房间或家具整体效果,人们 期盼着对移动门的结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使二扇门移动使用时位于二个垂直平面上,在门关上后二 扇门能够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不暴露上轨道和下轨道结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 样实现:它是由门扇A、门扇B、上轨道、下轨道、上吊轮C、上吊轮D、下导 轮E、下导轮F、滚轮组成,上吊轮C与门扇A连接,上吊轮D与门扇B连接, 且上吊轮C、上吊轮D在上轨道;下导轮E与门扇A连接,下导轮F与门扇B 连接,下导轮E、下导轮F在下轨道上,门扇A、门扇B上有滚轮;其特征在于 还有弹道变轨部件、联接板、上定位器、下定位器,弹道变轨部件经联接板与上 轨道连接,上定位器装于上轨道,下定位器装于下轨道,上吊轮C、上吊轮D 与弹道变轨部件连接。所述的上定位器是由上前定位器,上后定位器构成,都置 于上轨道的内侧面;所述的下定位器是由下前定位器、下后定位器构成,都置于 下轨道的内侧面;所述的上轨道有上吊轮C的上转位道,所述的下轨道有下导 轮E的下转位道;所述的上转位道、下转位道分别在上轨道和下轨道的右端;所 述的上轨转位道和下轨转位道分别在上轨道和下轨道的左端;所述的上轨转位道 和下轨转位道各有二个,分别在上轨道和下轨道的左端与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传统的移动门,其二扇门不能置于同一垂直平 面,都是一前一后,变成能置于同一垂直平面,且不会暴露上轨道和下轨道的结 构,极大地提高了家具与房间装饰效果。 附图名称及其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M-M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轨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轨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个门处于前后位置时的剖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时动作的示意图。 图的符号及其说明:1是门扇A,2是弹道变轨部件,3是上前定位器,4是 上轨道,5是门扇B,6是下轨道,7是下前定位器,8是联接板,9是上转位道, 10是下转位道,11是上后定位器,12是下后定位器,13是下导轮F,14是下导 轮E,15是上吊轮C,16是上吊轮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它是由门扇A1、门扇B5、上 轨道4、下轨道6、弹道变轨部件2、上前定位器3、下前定位器7、联接板8、 上转位道9、下转位道10、上后定位器11、下后定位器12、下导轮F13、下导 轮E14、上吊轮C15、上吊轮D16组成。门扇A1的上端有上吊轮C15,下 端有下导轮E14,置于上轨道4与下轨道6之间,门扇B5的上端有上吊轮D16, 下端有下导轮F13,也置于上轨道4与下轨道6之间,在门扇A1、门扇B5上 还有滚轮,弹道变轨部件2由联接板8与上轨道4连接,上吊轮C15、上吊轮D 16与弹道变轨部件2连接,在上轨道4的内侧有上前定位器3、上后定位器11, 在下轨道6的内侧有下前定位器7、下后定位器12,在上轨道4的一端有上转位 道9,在下轨道6的一端有下转位道10。 使用时,门扇A1如图7所示,由一侧向内推到位,这时下导轮E14进入 下轨道6紧贴下后定位器12的一端,弹道变轨部件2使上吊轮C15移位,并使 弹道变轨部件2的端面紧贴上后定位器11,这时门扇A1可以向右移动。在移 动时门扇A1下端的滚轮经下转位道10进入下轨道6的直道,门扇A1上端的 滚轮在上转位道9转出后进入上轨道4的直道,门扇A1根据需要开启;同时门 扇B5仍可以在上轨道4和下轨道6上滑移。需要复位时,先把门扇B5向右移 到位后,把门扇A1向左移,直至门扇A1的上、下滚轮分别进入上转位道9和 下转位道10时,把门扇A1向外拉出,此时弹道变轨部件2使上吊轮D16在上 轨道4移位。弹道变轨部件2另一端紧贴上前定位器3,使门扇A1、门扇B5 处于同一垂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