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所述活塞杆同轴设在缸体内,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一端均与活塞杆固定并跟随活塞杆在缸体内移动,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另一端均与缸体固定,所述第一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一通道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通道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本实用新型增压缸使用寿命长。
1.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所述活塞杆同轴设在缸体内,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一端均与活塞杆固定并跟随活塞杆在缸体内移动,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另一端均与缸体固定,所述第一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一通道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通道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有台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装配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固定在装配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杆体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杆体位于第二空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由橡胶制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缸和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缸。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油缸或气缸由缸体、活塞、密封件等组成,形成一种刚性的动密封腔体,虽然能承载较大压强,但因活塞往返运动造成密封件磨损而失效,产生油缸渗漏现象。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密封件随活塞杆往复运动而产生磨损的增压缸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所述活塞杆同轴设在缸体内,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一端均与活塞杆固定并跟随活塞杆在缸体内移动,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的另一端均与缸体固定,所述第一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囊膜、活塞杆和缸体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一通道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通道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的活动压力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内设有台阶。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装配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固定在装配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杆体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杆体位于第二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囊膜和第二囊膜由橡胶制成。本实用新型增压缸,在缸体和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多个囊膜以起到密封作用,囊膜在活塞杆的运动过程中没有产生相对运动的磨损,只与缸体、活塞杆产生贴合、分离动作,避免了渗漏的问题,从而沿长了增压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压缸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增压缸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缸体1、活塞杆2、第一囊膜31和第二囊膜32。所述活塞杆2同轴设在缸体1上。所述第一囊膜31的一端与活塞杆2固定并随活塞杆2在缸体1内移动,所述第一囊膜31的另一端与缸体1固定;所述第二囊膜32的一端与活塞杆2固定并随活塞杆2在缸体1内移动,所述第二囊膜32的另一端与缸体1固定;第一囊膜31和第二囊膜32通过卡箍或螺钉等固定缸体1和活塞杆2上。所述第一囊膜31、活塞杆2和缸体1组合形成第一空腔41,所述第二囊膜32、活塞杆2和缸体1组合形成第二空腔42,所述缸体1上设有第一通道11与第一空腔41连通,所述缸体1上设有第二通道12与第二空腔42连通,可通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进出油或气。所述活塞杆2移动时第一空腔41和第二空腔42的容积发生变化。所述第一空腔41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42的活动压力面积;所述第一空腔41的活动压力面积为第一囊膜31横向用于承载压力的面积与第一空腔41内活塞杆2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空腔42的活动压力面积为第二囊膜32横向用于承载压力的面积与第二空腔42内活塞杆2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缸体1内设有台阶,如此形成两个不同大小的容纳腔,使其所述第一空腔41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42的活动压力面积。所述活塞杆2包括第一杆体21、第二杆体22以及装配体23,所述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固定在装配体23的两侧,所述活塞杆2一体成型,便于工艺制造。所述装配体23用于防止活塞杆2在缸体1内晃动。所述第一杆体21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22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杆体21位于第一空腔41内,所述第二杆体22位于第二空腔42内,进一步的让第一空腔41的活动压力面积大于第二空腔42的活动压力面积。当第一通道11进油或气时,第二通道12出油或气时,为增压。当第一通道11出油或气时,第二通道12进油或气时,为降压。在缸体1和活塞杆2之间设置第一囊膜31和第二囊膜32以起到密封作用,第一囊膜31和第二囊膜32在活塞杆2的运动过程中没有产生相对运动的磨损,只与缸体1、活塞杆2产生贴合、分离动作,避免了渗漏的问题,从而沿长了增压缸的使用寿命。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