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公开号:CN207077960U)

  • 申请号:CN201720218680.3 申请公布号: CN207077960U
  • 申请日: 2017-03-08 申请公布日: 2018-03-09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 分类号:B60D5/00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多级电磁助力器、子助力器和连接杆。该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通过将第一转动轴与第一铰接杆连接,并通过将第二转动轴与第二铰接杆连接即可完成多级电磁助力器的安装工作,在需要对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进行折叠时,可为所有子助力器接入同向电流,子助力器之间会相互吸引,即可使多级电磁助力器压缩,以此便于折叠工作,而为相邻的子助力器接入反向电流,相邻的子助力器之间则会相互排斥,从而使多级电磁助力器扩张,以此可便于便于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展开。
1.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接杆(1)、第二铰接杆(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多级电磁助力器(7)、子助力器(8)和连接杆(14),所述第一铰接杆(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进行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二铰接杆(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二转轴(4),所述第二转轴(4)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之间设有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7),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7)由若干个所述子助力器(8)构成,所述子助力器(8)之间均设有所述连接杆(14);所述子助力器(8)包括线圈(9)、陶瓷柱(10)、上陶瓷板(11)、下陶瓷板(12)、定位孔(13),所述线圈(9)的内侧设有所述陶瓷柱(10),所述陶瓷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陶瓷板(11),所述陶瓷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陶瓷板(12),所述上陶瓷板(11)的侧面和所述下陶瓷板(12)的侧面均分布有所述定位孔(13),所述线圈(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供电线(15);所述连接杆(14)包括主杆(141)、上端子(142)和下端子(143),所述主杆(141)的两端穿过所述定位孔(13),所述主杆(14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子(142),所述主杆(14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子(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所述上陶瓷板(11)进行固相扩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与所述下陶瓷板(12)进行固相扩散连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助力设备,具体为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属于电磁助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铰接,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然而为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不同部分在铰接后往往难以进行转动,因而影响了设备的使用,为此需要一种安装方便的助力设备方便对铰接机构进行转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多级电磁助力器、子助力器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进行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由若干个所述子助力器构成,所述子助力器之间均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子助力器包括线圈、陶瓷柱、上陶瓷板、下陶瓷板、定位孔,所述线圈的内侧设有所述陶瓷柱,所述陶瓷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陶瓷板,所述陶瓷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陶瓷板,所述上陶瓷板的侧面和所述下陶瓷板的侧面均分布有所述定位孔,所述线圈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供电线;所述连接杆包括主杆、上端子和下端子,所述主杆的两端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主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子,所述主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子。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上陶瓷板进行固相扩散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下陶瓷板进行固相扩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安装方便,可便于适应不同的铰接机构,通过将第一转动轴与第一铰接杆连接,并通过将第二转动轴与第二铰接杆连接,即可完成多级电磁助力器的安装工作,在需要对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进行折叠时,可为所有子助力器接入同向电流,子助力器之间会相互吸引,即可使多级电磁助力器压缩,以此便于折叠工作,而为相邻的子助力器接入反向电流,相邻的子助力器之间则会相互排斥,从而使多级电磁助力器扩张,以此可便于便于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级电磁助力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级电磁助力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子助力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陶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铰接杆;2、第二铰接杆;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多级电磁助力器;8、子助力器;9、线圈;10、陶瓷柱;11、上陶瓷板;12、下陶瓷板;13、定位孔;14、连接杆;141、主杆;142、上端子;143、下端子;15、供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铰接机构电磁助力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1、第二铰接杆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多级电磁助力器7、子助力器8和连接杆14,所述第一铰接杆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进行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二铰接杆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二转轴4,所述第二转轴4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之间设有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7,所述多级电磁助力器7由若干个所述子助力器8构成,所述子助力器8之间均设有所述连接杆14,通过连接杆14,可进行子助力器8之间的连接,并方便多级电磁助力器7的压缩;所述子助力器8包括线圈9、陶瓷柱10、上陶瓷板11、下陶瓷板12、定位孔13,所述线圈9的内侧设有所述陶瓷柱10,通过线圈9,可在接通电源后产生磁性,而保证多级磁助力器7的工作。所述陶瓷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陶瓷板11,所述陶瓷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陶瓷板12,所述上陶瓷板11的侧面和所述下陶瓷板12的侧面均分布有所述定位孔13,所述线圈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供电线15;所述连接杆14包括主杆141、上端子142和下端子143,所述主杆141的两端穿过所述定位孔13,所述主杆14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子142,所述主杆14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子143,通过上端子142和下端子143,使连接杆14能将相邻子助力器8的下陶瓷板12和上陶瓷板11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所述上陶瓷板11进行固相扩散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与所述下陶瓷板12进行固相扩散连接,固相扩散连接是将被连接材料置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中,使其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局部发生塑性变形,通过原子间的互扩散或化学反应形成反应层,实现可靠连接,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杆5与上陶瓷板11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支撑杆8与下陶瓷板12的连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便于适应不同的铰接机构,通过将第一转动轴3与第一铰接杆1连接,并通过将第二转动轴4与第二铰接杆2连接,即可完成多级电磁助力器6的安装工作,在需要对第一铰接杆1和第二铰接杆2进行折叠时,可通过供电线15为所有子助力器8接入同向电流,子助力器8之间会因为异性相吸的原理而相互吸引,即可使多级电磁助力器7压缩,以此便于折叠工作,而为相邻的子助力器8接入反向电流,相邻的子助力器8之间则会因为同性相斥的原理而相互排斥,从而使多级电磁助力器7扩张,以此可便于便于第一铰接杆1与第二铰接杆2的展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