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疲劳吊枕,包括吊枕本体、安装固定件、调节带、调节机构、背部支撑部和腰带;其中,安装固定件设置在吊枕本体上,用于将吊枕本体固定安装在待用座椅的靠背上方;调节带一端与吊枕本体连接,另一端从吊枕本体下方伸出,调节机构与调节带连接,用于调节调节带的长度;背部支撑部的上端与调节带的伸出端连接;背部支撑部的下端与腰带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含有上述吊枕的座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腰带系在人身上,背部支撑部贴合在人的背部,通过调节调节带的长短到合适的位置,使人体处于伸展状态,可有效缓解疲劳,尤其适合长途司机或办公室一族使用,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1.一种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枕本体、安装固定件、调节带、调节机构、背部支撑部和腰带;所述安装固定件设置在吊枕本体上,用于将吊枕本体固定安装在待用座椅的靠背上方;所述调节带一端与吊枕本体连接,另一端从吊枕本体下方伸出,所述调节机构与调节带连接,用于调节调节带的长度;所述背部支撑部的上端与调节带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部的下端与腰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采用棘轮调节机构;所述棘轮调节机构包括架体、调节转轴、棘轮、止回棘爪、拉线;所述调节机构的机架固定在吊枕本体内,所述调节转轴横向穿过机架,调节转轴的一端连接棘轮,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所述止回棘爪铰接在机架上,并与棘轮配套安装;所述拉线一端连接在止回棘爪上,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所述调节带在吊枕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轴伸出吊枕本体外的一端安装有旋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和连接在两个竖向支撑上端的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与两个竖向支撑上端位于吊枕本体内,所述两个竖向支撑的下端伸出吊枕本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和连接在两个竖向支撑上端的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与两个竖向支撑上端位于吊枕本体内,所述两个竖向支撑的下端伸出吊枕本体外;所述调节带绕过横向支撑再伸出吊枕本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挡块,所述调节带从两个挡块中间绕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枕本体后面内置有支撑固定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疲劳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部采用条带形式,所述背部支撑条带中间与调节带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条带的两端与腰带连接。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吊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疲劳吊枕及含有其的座椅。
背景技术对于开车的人,尤其是长途司机,容易产生疲劳;目前的各种车辆的座椅上方均设置有靠枕,但此靠枕一般仅在中途休息时才能起到一定作用,无法有效缓解疲劳。与此类似,对于办公室一族,长期电脑前办公也容易产生疲劳,而目前的各种办公室座椅,大部分没有靠枕,有靠枕的,一般也是在休息时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靠枕及座椅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缓解疲劳的抗疲劳吊枕及座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疲劳吊枕,包括吊枕本体、安装固定件、调节带、调节机构、背部支撑部和腰带;所述安装固定件设置在吊枕本体上,用于将吊枕本体固定安装在待用座椅的靠背上方;所述调节带一端与吊枕本体连接,另一端从吊枕本体下方伸出,所述调节机构与调节带连接,用于调节调节带的长度;所述背部支撑部的上端与调节带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部的下端与腰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采用棘轮调节机构;所述棘轮调节机构包括架体、调节转轴、棘轮、止回棘爪、拉线;所述调节机构的机架固定在吊枕本体内,所述调节转轴横向穿过机架,调节转轴的一端连接棘轮,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所述止回棘爪铰接在机架上,并与棘轮配套安装;所述拉线一端连接在止回棘爪上,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所述调节带在吊枕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转轴伸出吊枕本体外的一端安装有旋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固定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和连接在两个竖向支撑上端的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与两个竖向支撑上端位于吊枕本体内,所述两个竖向支撑的下端伸出吊枕本体外。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带绕过横向支撑再伸出吊枕本体外。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挡块,所述调节带从两个挡块中间绕过。进一步地,所述吊枕本体后面内置有支撑固定板体。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部采用条带形式,所述背部支撑条带中间与调节带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条带的两端与腰带连接。一种座椅,含有上述的抗疲劳吊枕。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吊枕在吊枕本体上连接有调节带及背部支撑部,同时再配合腰带,使用时,将腰带系在人身上,背部支撑部贴合在人的背部,通过调节调节带的长短到合适的位置,使人体处于伸展状态,可有效缓解疲劳,尤其适合长途司机或办公室一族使用。2、采用棘轮调节机构调节调节带的长度,调节方便,且定位牢固。
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疲劳吊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吊枕本体部位透视图);图2为棘轮调节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通过使人体处于伸展状态来缓解疲劳。根据以上设计构思,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疲劳吊枕,包括吊枕本体1、安装固定件2、调节带3、调节机构4、背部支撑部5和腰带6。其中,安装固定件2设置在吊枕本体1上,主要作用是用于将吊枕本体1固定安装在待用座椅的靠背上方;调节带3一端与吊枕本体1连接,另一端从吊枕本体1下方伸出,调节机构4与调节带3连接,主要用于调节调节带3的长度;背部支撑部5的上端与调节带3的伸出端连接;背部支撑部5的下端与腰带6连接。使用时,将腰带6系在人身上,背部支撑部5贴合在人的背部,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调节带3的长短到合适的位置,使人体处在于伸展状态,可有效缓解疲劳,使用过程中,人可以在座椅的坐垫上前后移动,移动时仅需调节调节带3的长度即可,实现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有效伸展,缓解疲劳。具体地,上述调节机构4优选采用棘轮调节机构;同时配合图2、图3所示,棘轮调节机构包括架体41、调节转轴42、棘轮43、止回棘爪44、拉线45和旋钮46。其中,机架41固定在吊枕本体1内,调节转轴42横向穿过机架41,调节转轴42的一端连接棘轮43,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1,此伸出端安装有旋钮46;止回棘爪44铰接在机架41上,并与棘轮43配套安装;拉线45一端连接在止回棘爪44上,另一端伸出吊枕本体1;调节带3在吊枕本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转轴42上。上述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当调节带3的长度需要缩短时,旋转旋钮46,旋钮46带动调节转轴42转动,与调节转轴42连接的棘轮43同步转动,止回棘爪44在棘轮43的齿背上滑过但不制动;调节转轴42转动的同时会将调节带3卷在其上,当调节带3的长度缩短到合适长度时,停止转动。此时再对调节带3下端施力,由于止回棘爪44会插入到棘轮43的齿中,由于棘轮43的齿向一方向偏转,此时止回棘爪44会对棘轮43产生制动,进而调节带3的长度会保持一致,无法拉动。而当需要加长调节带3的长度时,只需要拉动拉线45,拉线45拉动止回棘爪44脱离棘轮43,解除制动,进而可以直接拉动调节带3来调节其长度。配合图1、图3所示,上述的安装固定件2优选包括两个竖向支撑21和连接在两个竖向支撑21上端的横向支撑22,横向支撑22与两个竖向支撑21上端位于吊枕本体1内,两个竖向支撑21的下端伸出吊枕本体1外,此时,调节带3的一端连接在调节转轴42上,先绕过横向支撑22后,再伸出吊枕本体1外即可。为了使调节带3不至于在横向支撑22上跑偏,还可以在横向支撑22上间隔设置两个挡块23,使调节带3从两个挡块23中间绕过。上述吊枕本体1后面可内置有支撑固定板体(图中未示出),此支撑固定板体主要起到支撑吊枕本体1及固定吊枕本体1内部一些部件的作用。上述的背部支撑部5可以采用整面式,也可以采用条带式,如图1所示,条带式的背部支撑部5中间与调节带3的伸出端连接;两端与腰带6连接。含有上述抗疲劳吊枕的座椅,可以有效缓解人体疲劳,尤其适合尤其适合长途司机或办公室一族使用,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