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扫地机,包括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的长条状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前滚筒、中滚筒和后滚筒,套在前滚筒、中滚筒和后滚筒上且带扫地刷的刷链,安装在箱体中部的行走轮,以及安装在箱体后部的垃圾箱,其中箱体前部的下端敞口,使正对该敞口的扫地刷与地面接触,在行走轮上固定有同轴的主动轮,在后滚筒两端固定有从动轮,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套有皮带,在所述箱体的中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前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一个后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行走轮前后方均有轮子将箱体支撑,避免了箱体和垃圾箱与地面剐蹭,提高了节能扫地机的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1.一种节能扫地机,包括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的长条状箱体、刷链(2)、扫地刷(11)、行走轮(7)、主动轮(6)、从动轮(13)、垃圾箱(16)、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相互平行的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其中前滚筒(1)与中滚筒(5)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后滚筒(12)位于中滚筒(5)的后上方,在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上套有同一刷链(2),在刷链(2)的外表面密布有扫地刷(11),所述扫地刷(11)与箱体的内壁接触,并且箱体前部的下端敞口,使正对该敞口的扫地刷(11)与地面接触,在箱体中部安装有行走轮(7),在行走轮(7)上固定有同轴的主动轮(6),在后滚筒(12)两端固定有从动轮(13),在所述主动轮(6)与从动轮(13)上套有同一皮带(10),在箱体后部的下方连接有垃圾箱(1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中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前轮(4),所述前轮(4)位于行走轮(7)的前方,在所述垃圾箱(16)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一个后轮(15),所述前轮(4)和后轮(15)均与地面接触,当推动箱体向前移动时,所述主动轮(6)带动从动轮(13)和后滚筒(12)转动,从而带动前滚筒(1)、后滚筒(12)和刷链(2)逆时针转动,使扫地刷(11)从前往后刷过箱体前部下方的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前部下端敞口的后边缘固定有前低后高的橡皮铲(3),该橡皮铲(3)的前端与地面接触,橡皮铲(3)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滚筒(12)呈正六边形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4)和后轮(15)的数量均为一个,前轮(4)和后轮(15)位于箱体中心线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两个支架(8),所述支架(8)上开有“U”形缺口,在两个支架(8)的“U”形缺口上卡装有夹钳(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后方安装有推把(14),所述推把(14)呈“U”形,推把(14)的敞口端与箱体后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架体(17)和固定在架体(17)上的板体,其中架体(17)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直角梯形框体(17a)和连接在左右两个框体(17a)之间的支撑杆(17c),所述框体(17a)的斜腰与水平面平行,框体(17a)的下底位于上底的上方,在框体(17a)的斜腰与直角腰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7b),所述支撑杆(17c)的两端与加强杆(17b)固定。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面清扫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扫地机。
背景技术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扫帚和撮箕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清扫地面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广场、马路等较为广阔的公共场所,这种传统的清扫工具使用非常不方便。上世纪初国外发明了盘刷加滚刷的扫地机,许多城市引进了该类产品,但是这种扫地机需要使用额外的动力供给运行,并且清扫效果并不理想。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ZL200420032919.0中,提出了利用行走轮在地面转动,带动箱体内的三个滚筒以及套在滚筒外的刷链转动,使刷链上的扫地刷清扫地面的节能扫地机。但是安装滚筒和刷链的箱体仅仅由一对与地面接触的行走轮支撑,箱体很难保持平衡,箱体前部的下端或者箱体后部下方的垃圾箱很容易与地面剐蹭,不仅容易损坏箱体、扫地刷和垃圾箱,降低了扫地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清扫费力、清扫效率低。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高的节能扫地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扫地机,包括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的长条状箱体、刷链(2)、扫地刷(11)、行走轮(7)、主动轮(6)、从动轮(13)、垃圾箱(16)、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相互平行的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其中前滚筒(1)与中滚筒(5)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后滚筒(12)位于中滚筒(5)的后上方,在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上套有同一刷链(2),在刷链(2)的外表面密布有扫地刷(11),所述扫地刷(11)与箱体的内壁接触,并且箱体前部的下端敞口,使正对该敞口的扫地刷(11)与地面接触,在箱体中部安装有行走轮(7),在行走轮(7)上固定有同轴的主动轮(6),在后滚筒(12)两端固定有从动轮(13),在所述主动轮(6)与从动轮(13)上套有同一皮带(10),在箱体后部的下方连接有垃圾箱(16),在所述箱体的中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前轮(4),所述前轮(4)位于行走轮(7)的前方,在所述垃圾箱(16)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一个后轮(15),所述前轮(4)和后轮(15)均与地面接触,当推动箱体向前移动时,所述主动轮(6)带动从动轮(13)和后滚筒(12)转动,从而带动前滚筒(1)、后滚筒(12)和刷链(2)逆时针转动,使扫地刷(11)从前往后刷过箱体前部下方的地面。采用上述结构,在箱体中部、行走轮的前方安装前轮,在垃圾箱下安装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均与地面接触,使行走轮前后均有轮子将箱体支撑,使箱体自身保持平衡,避免了箱体前部的下端和箱体后部下方的垃圾箱与地面产生剐蹭,从而提高了节能扫地机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中不必费力保持箱体平衡,使用更加方便,清扫效率更高。在箱体前部下端敞口的后边沿固定有前低后高的橡皮铲(3),该橡皮铲(3)的前端与地面接触,橡皮铲(3)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40°。这样设置橡皮铲,可以使垃圾清扫更加彻底。所述后滚筒(12)呈正六边形筒状,增大刷链与后滚筒之间的摩擦,防止刷链打滑。所述前轮(4)和后轮(15)的数量均为一个,前轮(4)和后轮(15)均位于箱体中心线的正下方。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两个支架(8),所述支架(8)上开有“U”形缺口,在两个支架(8)的“U”形缺口上卡装有夹钳(9)。在碰到不能清扫的角落或者清扫不掉的垃圾时,可以用夹钳夹取,使垃圾清除更加干净。在所述箱体的后方安装有推把(14),所述推把(14)呈“U”形,推把(14)的敞口端与箱体后端固定,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箱体包括架体(17)和固定在架体(17)上的板体,其中架体(17)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直角梯形框体(17a)和连接在左右两个框体(17a)之间的支撑杆(17c),所述框体(17a)的斜腰与水平面平行,框体(17a)的下底位于上底的上方,在框体(17a)的斜腰与直角腰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7b),所述支撑杆(17c)的两端与加强杆(17b)固定。采用架体和板体构成箱体,而不是原有的钢板,使箱体的生产成本更低,从而降低了整机的生产成本。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中部、行走轮的前方安装前轮,在垃圾箱下安装后轮,使行走轮前后方均有轮子将箱体支撑,避免了箱体和垃圾箱与地面剐蹭,提高了节能扫地机的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xa0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图3为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前滚筒1、刷链2、橡皮铲3、前轮4、中滚筒5、主动轮6、行走轮7、支架8、夹钳9、皮带10、扫地刷11、后滚筒12、从动轮13、后轮15、垃圾箱16和架体17。其中,箱体呈矩形长条状、前低后高倾斜布置,该箱体包括架体17和固定在架体17上的板体。所述架体17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直角梯形框体17a和连接在左右两个框体17a之间的支撑杆17c。所述框体17a的斜腰与水平面平行,框体17a的下底位于上底的上方,在框体17a的斜腰与直角腰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7b,所述支撑杆17c的两端与加强杆17b中部固定。所述架体17为金属材质,固定在架体17上的板体为塑料材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所述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相互平行,且均安装在箱体的架体17上。所述前滚筒1与中滚筒5均呈圆筒状,并且二者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后滚筒12呈正六边形筒状、位于中滚筒5的后上方。在前滚筒1、中滚筒5和后滚筒12上套有同一刷链2,在刷链2的外表面密布有扫地刷11,所述扫地刷11的自由端与箱体的内壁接触。并且,所述箱体前部的下端敞口,该敞口正对前滚筒1和中滚筒5所在位置的下方,使正对该敞口的扫地刷11与地面接触。在箱体前部下端敞口的后边缘固定有前低后高的橡皮铲3,该橡皮铲3为橡皮材质,橡皮铲3的前端与地面接触,橡皮铲3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40°。本实施例优选橡皮铲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并且箱体的下板体与橡皮铲在同一平面上。在箱体中部的下侧安装有行走轮7,在行走轮7上固定有同轴的主动轮6,在后滚筒12两端固定有从动轮13,在所述主动轮6与从动轮13上套有同一皮带1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箱体的中部下方安装有至少一个前轮4,所述前轮4位于行走轮7的前方。在箱体后部的下方连接有垃圾箱16,在箱体下板体的后部开有缺口,使垃圾箱16的内腔与箱体内腔相通。在所述垃圾箱16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一个后轮15。所述前轮4和后轮15均与地面接触。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前轮4和后轮15的数量均为一个,前轮4和后轮15均位于箱体中心线的正下方。当推动箱体向前移动时,所述主动轮6带动从动轮13和后滚筒12转动,从而带动前滚筒1、后滚筒12和刷链2逆时针转动,使扫地刷11从前往后刷过箱体前部下方的地面,并且,扫地刷11将垃圾沿橡皮铲3刷到箱体内,直至垃圾从箱体下板体后部的缺口落入垃圾箱16内。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两个矩形块状的支架8,所述支架8上开有“U”形缺口,在两个支架8的“U”形缺口上卡装有夹钳9。在所述箱体的后方安装有推把14,所述推把14呈“U”形,推把14的敞口端与箱体后端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