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多功能矫正带(公开号:CN204600822U)

  • 申请号:CN201520247594.6 申请公布号: CN204600822U
  • 申请日: 2015-04-22 申请公布日: 2015-09-02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分类号:A61F5/01;A61F5/02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矫正带,包括背板、背带、胸带和腰带,所述背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背板内有容置空腔,所述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背带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胸带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胸带的另一端固定有粘扣,所述腰带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背带、胸带和腰带均衡受力,同时限定腰部背部和胸部,保证人体上半身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从而对脊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腰酸背痛,对腰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颈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多功能矫正带拆卸方便,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颈带和腰带所处的位置,适应人群比较广泛,使用更方便。
1.一种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背带、胸带和腰带,所述背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背板内有容置空腔,所述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背带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胸带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胸带的另一端固定有粘扣,所述腰带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背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胸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胸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腰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腰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背板的下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的下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一盲孔位于所述背板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盲孔的左壁上和所述背板的左表面上均开设有左圆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右壁上和所述背板的右表面上均开设有右圆孔,四个所述圆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还包括固定杆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所述固定杆包括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所述左固定杆贯穿所述左圆孔,所述右固定杆贯穿所述右圆孔,所述左固定杆位于所述背板的左表面的一端设有左卡扣,所述右固定杆位于所述背板的右表面的一端设有右卡扣,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母,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背板的表面处的所述固定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盲孔相配合,所述腰带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下部,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和右侧上对称设置有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在所述背板的上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的上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二盲孔位于所述背板的上平面的中间位置,还包括颈带,所述颈带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盲孔并与所述第二盲孔滑动配合,所述颈带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背板的上端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卡片,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持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后端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所述横杆的前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挂持部挂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挂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颈带的两端挂在所述挂钩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胸带和两条所述腰带均通过所述粘扣连接,所述背带、所述胸带和所述腰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包覆有一层棉垫。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矫正带,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矫正带。
背景技术
腰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比较广,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白领蓝领,都容易患上腰椎病,长期的坐姿不对或猛烈旋转腰部等都可能一起腰椎病,腰椎病不仅使人腰部疼痛,下肢还有疼痛感,而且行动不便,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颈椎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部位,不仅承载着整个头部的重量,还是脑部供血血管、神经中枢必经之路,而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间盘突出特别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矫正带。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矫正带,包括背板、背带、胸带和腰带,所述背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背板内有容置空腔,所述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背带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胸带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胸带的另一端固定有粘扣,所述腰带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背板的下端。进一步地,两条所述背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胸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胸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两条所述胸带分别固定在所述背板的左表面和右表面;所述腰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腰带以所述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当使用的时候,通过背带将背板背在身上,两条所述胸带粘结在一起,不仅对背板起固定的作用,而且对胸椎也有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背板的下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的下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一盲孔位于所述背板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盲孔的左壁上和所述背板的左表面上均开设有左圆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右壁上和所述背板的右表面上均开设有右圆孔,四个所述圆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还包括固定杆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所述固定杆包括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所述左固定杆贯穿所述左圆孔,所述右固定杆贯穿所述右圆孔,所述左固定杆位于所述背板的左表面的一端设有左卡扣,所述右固定杆位于所述背板的右表面的一端设有右卡扣,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母,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背板的表面处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螺母防止固定杆从圆孔中掉出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盲孔相配合,所述腰带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下部,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和右侧上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固定杆配合使用,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因为卡槽的数量不止一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固定杆卡进不同的卡槽来调节连接杆的有效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在所述背板的上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的上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二盲孔位于所述背板的上平面的中间位置,还包括颈带,所述颈带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盲孔并与所述第二盲孔滑动配合,所述颈带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背板的上端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卡片,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卡片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凹槽的数量不止一个,人们根据需要将卡片卡进不同的凹槽来调节支撑杆的有用长度,所述扭力弹簧保证转动杆在适当的位置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挂持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后端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所述横杆的前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挂持部挂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挂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颈带的两端挂在所述挂钩上,所述颈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人们可根据需要调节颈带的长短。进一步地,两条所述胸带和两条所述腰带均通过所述粘扣连接,所述背带、所述胸带和所述腰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背带、所述胸带和所述腰带接触人身体的部分均包覆有一层海绵垫,这样使用的时候更舒服。因背带、胸带和腰带由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人们可以自由的活动而不会有捆绑的感觉。进一步地,两条所述胸带和两条所述腰带均通过所述粘扣连接,所述背带、所述胸带和所述腰带均有白钢或铁制品制成,这样对腰部及脊椎的固定效果更好,对腰椎病及脊椎病的预防效果也更好。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包覆有一层海绵。这样当背板背到身上的时候不会因为背板太硬而引起疼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背带、胸带和腰带均衡受力,同时限定腰部背部和胸部,保证人体上半身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从而对脊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因长期走路、坐姿或站姿不对及长期提重物而引起的腰酸背痛,对腰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长期低头工作的人使用颈带,对颈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对腰椎、胸椎和颈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多功能矫正带拆卸方便,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颈带和腰带所处的位置,适应人群比较广泛,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矫正带之带有背板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功能矫正带连接杆与固定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多功能矫正带卡片与凹槽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板;2、背带;3、胸带;4、腰带;5、连接杆;6、第一盲孔;7、左圆孔;8、右圆孔;9、左固定杆;10、右固定杆;11、压缩弹簧;12、左卡扣;13、右卡扣;14、卡槽;15、第二盲孔;16、颈带;17、支撑杆;18、凹槽;19、转动杆;20、卡片;21、扭力弹簧;22、挂持部;23、横杆;24、通孔;25、挂钩。具体实施例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矫正带,包括背板1、背带2、胸带3和腰带4,所述背板1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背板1内有容置空腔,所述背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板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背带2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胸带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背板1的一端,所述胸带3的另一端固定有粘扣,所述腰带4通过连接杆5固定在所述背板1的下端。两条所述背带2以所述背板1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胸带3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胸带3以所述背板1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腰带4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腰带4以所述背板1左右方向上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固定,所述背板1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6,所述第一盲孔6在所述背板1的下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1的下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一盲孔6位于所述背板1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盲孔6的左壁上和所述背板1的左表面上均开设有左圆孔7,所述第一盲孔6的右壁上和所述背板1的右表面上均开设有右圆孔8,四个所述圆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还包括固定杆和压缩弹簧11,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5相配合,所述固定杆包括左固定杆9和右固定杆10,所述左固定杆9贯穿所述左圆孔7,所述右固定杆10贯穿所述右圆孔8,所述左固定杆9位于所述背板1的左表面的一端设有左卡扣12,所述右固定杆10位于所述背板1的右表面的一端设有右卡扣13,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母,所述压缩弹簧11套设在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背板1的表面处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连接杆5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第一盲孔6相配合,所述腰带4固定在所述连接杆5的下部,所述连接杆5的左侧和右侧上对称设置有卡槽14,所述背板1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盲孔15,所述第二盲孔15在所述背板1的上表面投影的面积比所述背板1的上表面的面积小,所述第二盲孔15位于所述背板1的上平面的中间位置,还包括颈带16,所述颈带16通过支撑杆17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所述支撑杆17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盲孔15并与所述第二盲孔15滑动配合,所述颈带16固定在所述支撑杆17的上端。所述支撑杆17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18,所述背板1的上端铰接有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8相配合的卡片20,还包括扭力弹簧21,所述扭力弹簧21套设在所述转动杆19上。还包括挂持部22,所述支撑杆17的上端设置有横杆23,所述横杆23的后端垂直于所述支撑杆17固定,所述横杆23的前端开设有通孔24,所述挂持部22挂在所述通孔24上,所述挂持部22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25,所述颈带16的两端挂在所述挂钩25上。两条所述胸带3和两条所述腰带4均通过所述粘扣连接,所述背带2、所述胸带3和所述腰带4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背板1上包覆有一层棉垫。在使用的时候,背上背带2,两个胸带3通过粘扣连接在一起,固定在胸前,这样肩膀和胸部同时受力,对脊椎及胸部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拉出左卡扣12和右卡扣13,使连接杆5插入所述第一盲孔6,根据自己的体型,使左固定杆9和右固定杆10卡在合适的卡槽14内,因固定杆上套设有固定的螺母,所以固定杆不会从左圆孔7或右圆孔8内滑出,因固定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1,当松开左卡扣12的时候左固定杆9会自动卡进卡槽14内,松开右卡扣13右固定杆10会自动卡进卡槽14内,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5上的两个腰带4通过粘扣连接,起到对腰椎的保护作用。当长时间的低头工作,颈椎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人们可以使用颈带16进行调节,所述颈带16通过所述支撑杆17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转动转动杆19使所述支撑杆17插入所述第二盲孔15,根据自己的体型,使卡片20卡进合适的凹槽18内,由于转动杆19上套设有扭力弹簧21,保证转动杆19在合适的范围内转动。当人背上背带2时,左手边为左,右手边为右,人头部为上,脚部为下,背部为后,面部为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