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立体式车库(公开号:CN207245289U)

  • 申请号:CN201721288107.6 申请公布号: CN207245289U
  • 申请日: 2017-09-30 申请公布日: 2018-04-17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分类号:E04H6/16;E04H6/42;E04H6/14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式车库,涉及智能停车库的技术领域,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车辆放置部和支撑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车辆放置部的车辆信息,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传动装置与车辆放置部连接,带动车辆放置部移动并使之停置于所设地平面的定位处,以将车辆开进并停置于车辆放置部内,可成倍提高停放车辆数量,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场无法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造成社会经济效益浪费的技术问题。进而有效降低或减少因大量车辆造成的现代城市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具有重大意义和显著效果。进而能使城市交通更加顺畅,城市运转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1.一种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车辆放置部和支撑部;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车辆放置部连接;所述车辆放置部内设置有停车平台,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限位部,车辆轮胎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以使车辆固定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放置部内,用于检测所述停车平台以及车辆信息,并将此车辆信息传递到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转动,以将所述车辆放置部转至停放或取出;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以支撑所述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靠近所述车辆放置部设置有车辆出入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包括固定部、栏杆、电子磁条和读取器;所述栏杆、所述电子磁条和所述读取器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部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子磁条和所述读取器均与所述栏杆电连接;所述读取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将所述电子磁条记录的所述车辆放置部编号信息传递到所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中,所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匹配对应的所述车辆放置部,所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转动,以将所述车辆放置部转至停放或取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轨道、外轨道和至少一个传动部;所述车辆放置部设置于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之间,所述车辆放置部与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连接,所述车辆放置部和所述内轨道与所述外轨道一同转动;所述外轨道通过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外轨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放置部设置为滚笼;所述停车平台设置于所述滚笼内;所述滚笼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滚笼均匀设置于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承重轨道;所述承重轨道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条、第一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平行设置,所述车辆放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之间,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和所述第二链轮传动连接,且所述车辆放置部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相对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转动,用于带动所述车辆放置部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链轮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链条均与多个所述第一链轮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链条在多个所述第一链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链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链轮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链条均与多个所述第二链轮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链条在多个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放置部设置为托架;所述停车平台设置于所述托架上;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分别与所述托架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共同带动所述托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承重通轴、承重轮和支撑架;所述承重通轴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且所述承重通轴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所述承重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承重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式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承重通轴上;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蜗轮连接,所述蜗杆远离所述蜗轮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使所述蜗杆转动带动所述蜗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承重通轴转动,以使两个所述承重轮转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式车库。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车辆日渐增多,市区尤其是中心商业区等区域“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困扰,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病,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给现代社会带来了非常危险的交通安全问题。现有停车场主要分为露天停车场和地下多层停车场,针对地下多层停车场,对于上下层车辆的移动,多是通过旋转式或者弧线形转向实现了车辆的左右、上下层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停车场无法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造成社会经济效益的浪费。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车库,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场无法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造成社会经济效益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车辆放置部和支撑部;传动装置与车辆放置部连接;车辆放置部内设置有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限位部,车辆轮胎卡设于限位部内,以使车辆固定在停车平台上;控制装置与传动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于车辆放置部内,用于检测停车平台以及车辆信息,并将此车辆信息传递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转至停放或取出部位;支撑部与传动装置连接,以支撑传动装置。进一步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靠近车辆放置部设置有车辆出入控制装置;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包括固定部、栏杆、电子磁条和读取器;栏杆、电子磁条和读取器均设置于固定部上,固定部与地面固定连接,电子磁条和读取器均与栏杆电连接;读取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将电子磁条记录的车辆放置部编号信息传递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中,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匹配对应的车辆放置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转至停放或取出位置。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内轨道、外轨道和至少一个传动部;车辆放置部设置于内轨道和外轨道之间,车辆放置部与内轨道和外轨道连接,车辆放置部和内轨道与外轨道一同转动;外轨道通过传动部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驱动装置通过传动部带动外轨道转动。进一步的,车辆放置部设置为滚笼;停车平台设置于滚笼内;滚笼设置有多个,多个滚笼均匀设置于内轨道和外轨道之间。进一步的,支撑部设置为承重轨道;承重轨道与传动装置连接,用于支撑传动装置。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条、第一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平行设置,车辆放置部设置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之间,第一链条和第一链轮传动连接,第二链条和第二链轮传动连接,且车辆放置部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均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相对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转动,用于带动车辆放置部的移动。进一步的,第一链轮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链轮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一链条均与多个第一链轮连接,以使第一链条在多个第一链轮之间移动;第二链轮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链轮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二链条均与多个第二链轮连接,以使第二链条在多个第二链轮之间移动。进一步的,车辆放置部设置为托架;停车平台设置于托架上;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分别与托架的两端连接,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共同带动托架移动。进一步的,支撑部包括承重通轴、承重轮和支撑架;承重通轴的两端与支撑架连接,且承重通轴可相对于支撑架转动;承重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承重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轮连接。进一步的,立体式车库还包括有蜗轮和蜗杆;蜗轮设置于承重通轴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连接,蜗杆远离蜗轮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承重通轴转动,以使两个承重轮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车辆放置部和支撑部;传动装置与车辆放置部连接;车辆放置部内设置有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限位部,车辆轮胎卡设于限位部内,以使车辆固定在停车平台上;控制装置与传动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于车辆放置部内,用于检测停车平台以及车辆信息,并将此车辆信息传递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转至停放或取出部位;支撑部与传动装置连接,以支撑传动装置。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车辆放置部的车辆信息,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内,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传动装置与车辆放置部连接,带动车辆放置部移动,以将车辆放置于车辆放置部内,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场无法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造成社会经济效益浪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停放车辆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中的使用效果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中的车辆放置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传动装置;110-内轨道;120-外轨道;130-传动部;140-第一链条;150-第一链轮;160-第二链条;170-第二链轮;200-车辆放置部;210-停车平台;220-限位部;300-支撑部;310-承重通轴;320-承重轮;33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中的使用效果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中的车辆放置部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为正视于第一链轮150视角。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100、车辆放置部200和支撑部300;传动装置100与车辆放置部200连接;车辆放置部200内设置有停车平台210,停车平台210上设置有限位部220,车辆轮胎卡设于限位部220内,以使车辆固定在停车平台210上;控制装置与传动装置100电连接,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于车辆放置部200内,用于检测停车平台210以及车辆信息,并将此车辆信息传递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100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200转至停放或取出部位;支撑部300与传动装置100连接,以支撑传动装置100。检测装置为感应器,控制装置为单片机,驱动装置为电机,通过感应器感应车辆放置部200内的车辆信息,并将信号传递到单片机中,单片机控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电机开启时,电机带动传动装置100转动,将无车辆放置的车辆放置部200转动到地面水平面上,方便使用者驾驶车辆进入到车辆放置部200内。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传动装置100、车辆放置部200和支撑部300;传动装置100与车辆放置部200连接;车辆放置部200内设置有停车平台210,停车平台210上设置有限位部220,车辆轮胎卡设于限位部220内,以使车辆固定在停车平台210上;控制装置与传动装置100电连接,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于车辆放置部200内,用于检测停车平台210以及车辆信息,并将此车辆信息传递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100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200转至停放或取出部位;支撑部300与传动装置100连接,以支撑传动装置100。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车辆放置部200的车辆信息,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内,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100转动,传动装置100与车辆放置部200连接,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移动,以将车辆放置于车辆放置部200内,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场无法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造成社会经济效益浪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停放车辆的技术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中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靠近车辆放置部200设置有车辆出入控制装置;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包括固定部、栏杆、电子磁条和读取器;栏杆、电子磁条和读取器均设置于固定部上,固定部与地面固定连接,电子磁条和读取器均与栏杆电连接;读取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将电子磁条记录的车辆放置部200编号信息传递到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中,车辆出入控制装置匹配对应的车辆放置部200,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装置100转动,以将车辆放置部200转至停放或取出位置。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设置电子磁条,使用者停车时,使用电子磁条打印出纸质识别区域并保留,使用者取车时,将纸质识别区域放置在读取器中,读取器读取车辆编号信息传递到控制装置内,控制装置匹配对应的车辆放置部200,将对应的车辆放置部200转动至使用者面前,使用者取出车辆。纸质识别区域可以为多种,例如:纸质条形码、纸质二维码和纸质多维码等,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纸质识别区域。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通过在车辆放置部200上设置电子磁条,将电子磁条打印出来的纸质识别区域使用读取器读取信息,方便使用者取车,更加智能化,更加方便。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中的传动装置100包括:内轨道110、外轨道120和至少一个传动部130;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之间,车辆放置部200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连接,车辆放置部200和内轨道110与外轨道120一同转动;外轨道120通过传动部130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驱动装置通过传动部130带动外轨道120转动。传动部130带动外轨道120转动,车辆放置部200放置在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之间,车辆放置部200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连接,车辆放置部200和内轨道110一同转动,进而使车辆放置部200转动到对应的位置,保证车辆放置部200的存取车功能。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的配合使用,形成天桥状,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可从内轨道110下方穿过,使立体式车库不影响马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又不影响马路车辆的正常行驶。内轨道110、外轨道120和车辆放置部200可伸入地下,使立体式车库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在地下,经济效益更高。传动部130可以为多种,例如:动力齿轮、传送带和蜗轮等,较佳地,传动部130具体为动力齿轮;驱动装置插设于动力齿轮的轴心,驱动装置带动动力齿轮转动。另外,传动部1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传动部13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规格选择传动部130的具体数量。进一步的,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为滚笼;停车平台210设置于滚笼内;滚笼设置有多个,多个滚笼均匀设置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之间。将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为滚笼,滚笼内设置有停车平台210,滚笼与外轨道120和内轨道110连接;将滚笼均匀设置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之间,保证整体重量的均匀,避免因整体重量不均匀造成立体式车库的损坏。另外,滚笼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滚笼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规格选择滚笼的具体数量。进一步的,支撑部300设置为承重轨道;承重轨道与传动装置100连接,用于支撑传动装置100。将支撑部300设置为承重轨道,承重轨道与传动装置100连接,承重轨道支撑传动装置100,保证传动装置100能够平稳的工作,保证立体式车库能够正常工作。具体过程,使用者驾驶车辆停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之前,点击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存车按钮,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栏杆打开,使用者驾驶车辆驶入到停车平台210上,将车辆轮胎陷入到停车平台210上的凹槽内,保证车辆不会在停车平台210上滑动;车辆停放完毕后,使用者走出车辆放置部200,并利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电子磁条打印纸质识别区域并携带;使用者取车时,将纸质识别区域放在读取器上,读取器读取纸质识别区域上的信息,将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内,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带动传动部130转动,传动部130带动车辆放置部200转动,使车辆放置部200转动到使用者面前,使用者进入车辆放置部200内取出车辆。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将传动装置100设置为内轨道110、外轨道120和传动部130,将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于内轨道110和外轨道120之间,驱动装置为传动部130提供动力,传动部130带动外轨道120转动,进而带动车辆放置部200转动,保证车辆放置部200根据控制移动到对应位置;支撑部300支撑传动装置100,保证立体式车库整体的正常平稳工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中的传动装置100包括第一链条140、第一链轮150、第二链条160和第二链轮170;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平行设置,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于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之间,第一链条140和第一链轮150传动连接,第二链条160和第二链轮170传动连接,且车辆放置部200与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连接;第一链轮150和第二链轮170均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相对于第一链轮150和第二链轮170转动,用于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的移动。将传动装置100设置为第一链条140、第一链轮150、第二链条160和第二链轮170,第一链轮150和第二链轮170带动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转动,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均与车辆放置部200连接,通过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的转动,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移动,进而实现立体式车库高密度的停放。进一步的,第一链轮15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链轮150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一链条140均与多个第一链轮150连接,以使第一链条140在多个第一链轮150之间移动;第二链轮17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链轮170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二链条160均与多个第二链轮170连接,以使第二链条160在多个第二链轮170之间移动。第一链轮150和第二链轮17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链轮150和多个第二链轮170分别与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连接,为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提供充足的转动力,保证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能正常的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移动,保证立体式车库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为托架;停车平台210设置于托架上;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分别与托架的两端连接,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共同带动托架移动。车辆放置部200设置为托架,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连接托架的两端,带动托架移动;停车平台210设置于托架上,停车平台210支撑并卡紧车辆,避免车辆在停车平台210上滑动。进一步的,支撑部300包括承重通轴310、承重轮320和支撑架330;承重通轴310的两端与支撑架330连接,且承重通轴310可相对于支撑架330转动;承重轮32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传动连接,承重通轴3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轮320连接。支撑架330与承重通轴310连接,承重轮320设置为两个,承重通轴310插设于承重轮320的轴心,两个承重轮320分别与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连接,起到支撑传动装置100的作用,保证立体式车库稳定的工作。进一步的,立体式车库还包括有蜗轮和蜗杆;蜗轮设置于承重通轴310上;蜗杆的一端与蜗轮连接,蜗杆远离蜗轮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承重通轴310转动,以使两个承重轮320转动。在承重通轴310上设置蜗轮,蜗杆与蜗轮连接,蜗杆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蜗轮蜗杆的配合使用,为承重通轴310提供动力,进而带动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的转动,保证立体式车库的正常平稳工作。具体过程,使用者驾驶车辆停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之前,点击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存车按钮,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栏杆打开,使用者驾驶车辆驶入托架上的停车平台210上,将车辆轮胎陷入到停车平台210上的凹槽内卡紧,保证车辆不会在停车平台210上滑动;车辆停放完毕后,使用者走出车辆放置部200,使用车辆出入控制装置上的电子磁条打印纸质识别区域并携带;使用者取车时,将纸质识别区域放在读取器上,读取器读取纸质识别区域上的信息,将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内,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带动蜗杆工作,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承重通轴310转动使承重通轴310上的承重轮32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转动,以使托架移动,将托架移动到使用者面前,使用者进入到车辆放置部200内,驾驶车辆驶出托架。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车库,通过将传动装置100设置为第一链条140、第一链轮150、第二链条160和第二链轮170,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的转动,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移动,进而实现立体式车库车辆的停放;通过在承重通轴310上设置蜗轮,蜗杆与驱动装置连接,配合使用蜗轮蜗杆,为承重通轴310提供转动力,使承重通轴310上的承重轮320一同转动,带动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60转动,进而带动车辆放置部200的移动,实现车辆的停放。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