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5878330A)

  • 申请号:CN201610371540.X 申请公布号: CN105878330A
  • 申请日: 2016-05-31 申请公布日: 2016-08-24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分类号:A61K36/355;A61P1/16

专利介绍

本发明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按重量份配比计的双翅六道木的皮及叶13‑18和茵陈2‑3经混合,粉碎,提取制成贴敷剂、针剂、涂抹剂或口服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本发明由纯天然植物制成,取其精华,充分发挥其药性,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其原材料分布广泛,采集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
1.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按重量份配比计的原料制成:双翅六道木的皮及叶 13-18茵陈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按重量份配比计的原料制成:双翅六道木的皮及叶 15茵陈3。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原料药的全株鲜品,洗净;(2)捣碎,混合,碾成糊状物,制成贴敷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原料药的全株鲜品,洗净;(2)通过超微、超声或超低温粉碎,使药物粉碎至粒径在5-10微米以下;(3)用纯净水浸泡,并充分搅拌;(4)加压萃取,得到萃取液,将萃取液制成口服液、针剂或涂抹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各原料晒干、粉碎;(2)加入原料总量5-9倍量的纯净水,煮沸后小火提取3-6小时;(3)过滤去渣,得水提液,制成口服液、针剂或涂抹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晒干,粉碎,将粉剂制成胶囊或颗粒药剂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根据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物不同,其使用方法分别是:(1)贴敷剂:将贴敷剂敷于患儿肚脐处,并保持药物湿润状态;(2)针剂:使用剂量为3-18g/日,每日1次;(3)涂抹剂:洗净全身后将本药均匀涂抹全身或肚脐处,每日2-4次;(4)口服液、胶囊和颗粒药剂的服用剂量为3-18g/日,分2-4次服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生婴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由新生婴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眼球结膜发黄,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3——5天达到高峰期,足月婴儿黄疸一般在半个月内消退,早产婴儿可能延至一个月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面部、颈部、四肢、躯干、巩膜呈黄色,严重者除了全身黄染,还伴有精神恍惚、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舌苔薄白、尿液深黄、大便色淡如陶土等症状,持续时间长,两三周不消退,具有反复性。新生婴儿黄疸发病率高,据统计,70%以上的新生婴儿会出现黄疸现象。目前国内外治疗黄疸的主要技术手段:(1)药物治疗,如酶诱导剂、糖皮质激素、中药(茵陈蒿汤、茵栀黄)等,(2)光疗,定时用蓝光照射,副作用较大,易引起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失、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3)换血或输血,胆红素过高时也采用换血或输血,但供血者必须为非亲属,还需经过过筛试验,以免输血后加重病症,产生更多副作用,换血在技术上要求更高,临床应用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药物及技术的局限性,而提供一种无需打针,不光疗,安全高效,使用方便快捷,无副作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由下述按重量份配比计的原料制成:双翅六道木的皮及叶 13-18茵陈2-3。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药物,由下述按重量份配比计的原料制成:双翅六道木的皮及叶 15茵陈3。上述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是:(1)选用原料药的全株鲜品,洗净;(2)捣碎,混合,碾成糊状物,制成贴敷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上述中药药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1)选用原料药的全株鲜品,洗净;(2)通过超微、超声或超低温粉碎,使药物粉碎至粒径在5-10微米以下;(3)用纯净水浸泡,并充分搅拌;(4)加压萃取,得到萃取液,将萃取液按现有技术制成口服液、针剂或涂抹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上述中药药物的第三种制备方法是:(1)将各原料晒干、粉碎;(2)加入原料总量5-9倍量的纯净水,煮沸后小火提取3-6小时;(3)过滤去渣,得水提液,按现有技术制成口服液、针剂或涂抹剂,以治疗新生儿黄疸。本发明中药药物还可以将各原料晒干,粉碎,制成粉剂,按现有技术制成胶囊或颗粒药剂即可。本发明中药药物根据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物不同,其使用方法分别是:(1)贴敷剂:将贴敷剂敷于患儿肚脐处,并保持药物湿润状态;(2)针剂:使用剂量为3-18g/日,每日1次;(3)涂抹剂:洗净全身后将本药均匀涂抹全身或肚脐处,每日2-4次;(4)口服液、胶囊和颗粒药剂的服用剂量为3-18g/日,分2-4次服用。配方中所述:双翅六道木:忍冬科,味苦性甘,具有清热除湿、解毒,退火退黄,活血的功效,主治黄疸及肝、肺引起的疾病;茵陈: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根据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新生儿黄疸在中医认为皆因湿热之邪弥散于肌肤腠理所致,配方中双翅六道木为主药,能清热除湿,驱邪退黄。通过贴敷、口服、注射或涂抹,药物透过新生婴儿的肌肤,渗入血液,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或消除血液中的胆红素,达到退黄的效果本发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经20多年的临床实践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千余例,有效率100%,且疗效显著。本发明由纯天然植物制成,取其精华,充分发挥其药性,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其原材料分布广泛,采集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双翅六道木全株鲜品15克,茵陈鲜品2.5克,将药物捣碎碾成糊状,然后置于洁净的16—20平方厘米的椭圆形纸面或布面上,制成贴敷剂。用法用量:将贴敷剂敷于患儿肚脐处(若患儿未脱脐带,则贴于胸口),并保持药物湿润(便于婴儿皮肤吸收)。实施例2:称取双翅六道木全株鲜品15克,茵陈鲜品2.5克,将药物通过超微、超声或超低温粉碎,使药物粉碎至粒径在5-10微米以下,然后用纯净水浸泡,并充分搅拌,再加压萃取,得萃取液,制成针剂、涂抹剂或喷剂。其用法用量分别是:(1)针剂:使用剂量为3-18g/日,每日1次;(2)涂抹剂:洗净全身后将本药均匀涂抹全身或肚脐处,每日2-4次;(3)口服液、胶囊和颗粒药剂的服用剂量为3-18g/日,分2-4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双翅六道木16克,茵陈2克,将原料分别晒干、粉碎,混合均匀;加入原料总量6倍量的纯净水,煮沸后小火提取5小时;过滤去渣,得水提液,并将所得水提液制成口服液、针剂或涂抹剂。其用法用量同实施例2。实施例4:称取双翅六道木15克,茵陈3克,将原料晒干,粉碎,制成粉剂,按现有技术制成胶囊或颗粒药剂即可。用法用量为:服用剂量为3-18g/日,分2-4次服用。以下是发明人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病例:应用实例1:患儿唐某,2011年9月,皮肤、眼睛金黄,腹泻,呕吐,出生已七周,期间在县医院、市医院进行多次药物治疗、输液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甚微,贴敷新生婴儿黄疸贴敷剂不到40分钟,皮肤上的金黄色便开始逐渐消退,1小时后尽退,停敷的次日早晨又发现有局部皮肤呈现金黄,便进行二次贴敷,40分钟后尽退,未见不良反应,此后未见复发。应用实例2:患儿李某,2011年10月,皮肤发黄二周,西医诊断为“婴儿黄疸”,在县医院进行蓝光照射,后又复发,涂抹本品制成的涂抹剂后,一天痊愈,后来无复发。应用实例3:患儿卢某,2011年12月,出生五周,皮肤桔黄,腹部略胀,溏便,西医诊断为“严重婴儿黄疸”,经服用本品制成的颗粒剂后,一小时后黄色开始逐渐消退,两天后又见黄色出现,后服用第二次,50分钟后黄色尽退,未见不良反应,此后未见复发。应用实例4:患儿肖某,2012年6月,出生三周,皮肤桔黄、拉肚子、精神萎靡、拒奶、啼哭,西医诊断为“重度婴儿黄疸”,经注射本品制成的注射剂后,两天痊愈,未见不良反应,此后未见复发。应用实例5:患儿莫某,2013年2月,出生八周,皮肤全身金黄,反应迟钝,伴有低烧,身体消瘦,偶见抽搐,西医诊断为“重度婴儿黄疸”,经注射本品制成的注射剂后,四十分钟后黄色开始逐渐消退,退尽后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