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漂及钓鱼竿,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漂身设置于漂尾和漂脚之间,且漂身分别与漂尾和漂脚连接,漂脚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置腔内,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推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推动装置伸出容置腔的一端用于带动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通过在漂身内设置推动装置,推动装置推动漂身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带动鱼线上的鱼饵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晃动鱼饵吸引鱼注意时,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垂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鱼漂上下运动,不会造成晃动,不会对鱼造成惊吓的技术效果。
1.一种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漂身设置于所述漂尾和所述漂脚之间,且所述漂身分别与所述漂尾和所述漂脚连接,所述漂脚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所述漂身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推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推动装置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漂脚的一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推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推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推动装置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一端用于带动所述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螺旋桨;所述漂身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漂脚连接,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进液腔,所述螺旋桨放置于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河水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进液腔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螺旋桨旋转,以使螺旋桨对河水产生远离河流的力,带动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装置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光源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截面形状为圆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漂身伸入河面深度的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还包括荧光部;所述荧光部设置于所述漂尾的表面上,且所述荧光部与所述漂尾连接,所述荧光部用于提醒所述漂尾位于河水中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10.一种钓鱼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鱼漂。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漂及钓鱼竿。
背景技术
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鱼漂分为三个部分,漂身、漂尾和漂脚,漂身和漂脚伸入到水面中,漂脚与鱼线连接,鱼线上绑有鱼饵。但是,现有的鱼漂不能移动,由于鱼漂静止,鱼饵不会动,当需要晃动鱼饵,吸引鱼的注意时,需要垂钓者晃动鱼竿,晃动鱼竿时,会使水面产生波纹,或者鱼线乱动,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垂钓效果不佳。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漂及钓鱼竿,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晃动鱼饵吸引鱼注意时,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垂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漂身设置于漂尾和漂脚之间,且漂身分别与漂尾和漂脚连接,漂脚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漂身内设置有容置腔,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置腔内,推动装置的一端伸出容置腔靠近漂脚的一端,控制装置与推动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推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推动装置伸出容置腔的一端用于带动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推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螺旋桨;漂身通过连接部与漂脚连接,连接部内设置有进液腔,螺旋桨放置于进液腔内,驱动装置设置于容置腔内,驱动装置与螺旋桨传动连接;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河水通过通孔进入到进液腔内,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螺旋桨旋转,以使螺旋桨对河水产生远离河流的力,带动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鱼漂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内。进一步的,鱼漂还包括电源;电源设置于容置腔内,电源分别与信号接收装置和驱动装置电连接。进一步的,鱼漂还包括光源;光源设置于容置腔内,光源与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漂尾的截面形状为圆锥形。进一步的,漂尾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漂身伸入河面深度的刻度线。进一步的,漂尾还包括荧光部;荧光部设置于漂尾的表面上,且荧光部与漂尾连接,荧光部用于提醒漂尾位于河水中的位置。进一步的,驱动装置为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包括鱼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漂身设置于漂尾和漂脚之间,且漂身分别与漂尾和漂脚连接,漂脚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漂身内设置有容置腔,控制装置和推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置腔内,推动装置的一端伸出容置腔靠近漂脚的一端,控制装置与推动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推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推动装置伸出容置腔的一端用于带动漂脚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通过在漂身内设置推动装置,且推动装置的一端伸出容置腔,控制装置控制推动装置的开启,推动装置推动漂身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带动鱼线上的鱼饵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晃动鱼饵吸引鱼注意时,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垂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鱼漂上下运动,不会造成晃动,不产生多余的波纹,不会对鱼造成惊吓,垂钓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刻度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漂尾;200-漂身;210-容置腔;300-漂脚;400-控制装置;500-推动装置;510-驱动装置;520-螺旋桨;600-信号接收装置;700-电源;800-光源;90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带有刻度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包括:漂尾100、漂身200、漂脚300、控制装置400和推动装置500;漂身200设置于漂尾100和漂脚300之间,且漂身200分别与漂尾100和漂脚300连接,漂脚300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漂身200内设置有容置腔210,控制装置400和推动装置500均设置于容置腔210内,推动装置500的一端伸出容置腔210靠近漂脚300的一端,控制装置400与推动装置500电连接,控制装置400用于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或关闭,推动装置500伸出容置腔210的一端用于带动漂脚300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其中,漂身200内设置容置腔210,控制装置400和推动装置500设置于容置腔210内,控制装置400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时,推动装置500的一端伸出容置腔210,与河水接触,推动装置500推动河水,使推动装置500带动漂身200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控制装置400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关闭时,漂身200向伸入水面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控制装置400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与漂脚300连接的钓鱼竿鱼线上的鱼饵上下运动,吸引鱼的注意力,垂钓效果更佳。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包括:漂尾100、漂身200、漂脚300、控制装置400和推动装置500;漂身200设置于漂尾100和漂脚300之间,且漂身200分别与漂尾100和漂脚300连接,漂脚300与钓鱼竿鱼线连接;漂身200内设置有容置腔210,控制装置400和推动装置500均设置于容置腔210内,推动装置500的一端伸出容置腔210靠近漂脚300的一端,控制装置400与推动装置500电连接,控制装置400用于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或关闭,推动装置500伸出容置腔210的一端用于带动漂脚300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通过在漂身200内设置推动装置500,且推动装置500的一端伸出容置腔210,控制装置400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推动装置500推动漂身200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带动鱼线上的鱼饵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晃动鱼饵吸引鱼注意时,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垂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鱼漂上下运动,不会造成鱼竿晃动,不产生多余的波纹,不会对鱼造成惊吓,垂钓效果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中的推动装置500包括驱动装置510和螺旋桨520;漂身200通过连接部与漂脚300连接,连接部内设置有进液腔,螺旋桨520放置于进液腔内,驱动装置510设置于容置腔210内,驱动装置510与螺旋桨520传动连接;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河水通过通孔进入到进液腔内,驱动装置510用于带动螺旋桨520旋转,以使螺旋桨520对河水产生远离河流的力,带动漂脚300向远离水面的方向移动。其中,驱动装置510设置于漂身200内,螺旋桨520设置于进液腔内,驱动装置510带动螺旋桨520转动,螺旋桨520转动产生远离水面方向的力,螺旋桨520带动漂身200和漂脚300向远离水面方向移动,漂脚300与钓鱼竿鱼线连接,鱼线上绑有鱼饵,漂脚300的移动带动鱼线上的鱼饵移动,引起鱼的注意力,增加钓鱼体验,垂钓效果更佳。进液腔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河水通过通孔进入到进液腔内,使进液腔内充满河水,以使螺旋桨520转动产生对河水的力,进而控制漂身200和漂脚300的移动。通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证河水快速进入到进液腔中。进一步的,驱动装置510为电机。驱动装置510设置为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520转动,保证螺旋桨520正常转动,且保证螺旋桨520的持续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通过将驱动装置510放置于容置腔210内,将螺旋桨520放置于进液腔内,河水通过进液腔表面上的通孔进入到进液腔中,使进液腔内充满河水,驱动装置510带动螺旋桨520转动,使螺旋桨520产生远离河水的力,带动漂身200和漂脚300向远离河水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与漂脚300连接的钓鱼竿鱼线上的鱼饵移动,实现鱼饵的上下运动,吸引鱼的注意力,垂钓效果更佳;通过将驱动装置510设置为电机,电机带动螺旋桨520转动,保证螺旋桨520的持续工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600;信号接收装置600设置于容置腔210内,且信号接收装置600与控制装置400电连接,信号接收装置600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400内。其中,在容置腔210内放置信号接收装置600,且配合使用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向信号接收装置600发射控制信号,信号接收装置600接收控制信号并将此控制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400内,控制装置400根据此控制信号控制驱动装置51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远程控制的技术效果,方便使用者远程控制推动装置500的开启或关闭,更加适宜推广使用。进一步的,鱼漂还包括电源700;电源700设置于容置腔210内,电源700分别与信号接收装置600和驱动装置510电连接。其中,在容置腔210内设置电源700,电源700与信号接收装置600和驱动装置510电连接,为信号接收装置600和驱动装置510提供稳定的电源700,电源700可以为多种,例如:蓄电池、外接电源700、太阳能电池板等,由于蓄电池方便更换,且使用方便,较佳地,电源700为蓄电池。进一步的,鱼漂还包括光源800;光源800设置于容置腔210内,光源800与电源700电连接。其中,在容置腔210内还可设置光源800,电源700与光源800电连接,为光源800提供稳定电能,光源800在容置腔210内发光,使漂身200在夜间也可轻易观察,方便垂钓者夜间钓鱼,垂钓体验更佳。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通过在容置腔210内设置信号接收装置600,信号接收装置600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此控制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400内,控制装置40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装置51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远程控制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容置腔210内设置电源700,电源700与信号接收装置600和驱动装置510电连接,电源700为信号接收装置600和驱动装置510提供稳定的电能;通过在容置腔210内设置光源800,电源700为光源800提供稳定电能,光源800在夜间工作,照亮容置腔210,使垂钓者夜间能够清晰的观察漂身200,垂钓效果更佳。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中的漂尾100的截面形状为圆锥形。漂尾1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锥形、矩形和梯形等,由于圆锥形更加容易被观察到,且能根据圆锥伸入河水中的长度,判断漂脚300和漂身200进入河水中的深度,较佳地,漂尾100的截面形状为圆锥形。进一步的,漂尾100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漂身200伸入河面深度的刻度线900。其中,在漂尾100上设置刻度线900,垂钓者根据漂尾100上的刻度线900进入河水中的长度,判断漂身200和漂尾100伸入到河水中的深度,判断鱼饵的具体位置,方便使用者调节鱼饵在河水中的深度,垂钓效果更佳。进一步的,漂尾100还包括荧光部;荧光部设置于漂尾100的表面上,且荧光部与漂尾100连接,荧光部用于提醒漂尾100位于河水中的位置。其中,在漂尾100上设置荧光部,荧光部在夜间发光,方便使用者清晰的观察到漂尾100位于河水中的位置,垂钓效果更佳,更加适宜推广使用。荧光部设置为荧光粉,荧光粉设置在漂尾100的表面上,夜间发光提醒漂尾100位于河水中的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鱼漂,通过在漂尾100上设置刻度线900,方便使用者根据刻度线900判断漂身200和漂脚300伸入河水中的深度,垂钓效果更佳;通过在漂尾100上设置荧光部,荧光部夜间发光照亮漂尾100,方便垂钓者观察漂尾100位于河水中的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竿,包括鱼漂。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钓鱼竿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的鱼漂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在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