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公开号:CN208222911U)

  • 申请号:CN201820321930.0 申请公布号: CN208222911U
  • 申请日: 2018-03-09 申请公布日: 2018-12-11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 分类号:F25B25/02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属大温差换热技术领域。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由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换热器、循环水泵、分流装置和合流装置等部件组成。高温热源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和换热器降温,再进入压缩式热泵的第二冷凝器升温,然后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第一蒸发器和压缩式热泵的第二蒸发器降温;一部分被加热介质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升温,另外一部分进入换热器升温。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高温热源的大幅度温降,使高温热源的出口温度大大低于被加热介质的进口温度。
1.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第一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节流阀、换热器、循环水泵、分流装置和合流装置;所述的发生器(G)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所述的换热器(3)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所述的第二冷凝器(C2)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所述的第一蒸发器(E1)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所述的第二蒸发器(E2)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高温热源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式热泵发生器(G)、换热器(3)、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C2)、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E1)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E2),高温热源在吸收式热泵发生器(G)、换热器(3)内降温,在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C2)内升温,在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E1)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E2)内依次降温;吸收器(A)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冷凝器(C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一部分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器(A)和第一冷凝器(C1),另一部分被加热介质管路独立流经换热器(3),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
2.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中,减少分流装置(6)和合流装置(4),将被加热介质管路并联进入吸收式热泵(1)和换热器(3),调整为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A)和第一冷凝器(C1),再进入换热器(3),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温差换热技术领域。现有常规的换热器逆流布置的工况下,高温热源的出口温度要高于被加热介质进口温度,传热过程才可以实现。现有吸收式热泵技术可以实现高温热源进入发生器降温,作为驱动热源驱动热泵机组可以实现在蒸发器内吸收一部分温度较低的余热,高温热源管路串联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热泵外部换热器和蒸发器,可以实现高温热源出蒸发器温度低于被加热介质的进口温度,但是受制于吸收式机组溶液性质和机组性能的限制,吸收式热泵蒸发温度越低,发生温度越高,不利于高温热源在发生器内降温,发生温度越低的同时蒸发温度越高,不利于高温热源在蒸发器内降温。现有压缩式热泵技术,通过压缩机的作用,可以实现从蒸发器内吸热,冷凝器内放热,蒸发器内的蒸发温度低,适合吸收温度较低的余热。本实用新型旨在拉大高温热源出口和被加热介质进口的温差,实现对高温热源的充分高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具体内容分项阐述如下:1.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主要由发生器、第一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节流阀、换热器、循环水泵、分流装置和合流装置所组成;发生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冷凝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蒸发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蒸发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高温热源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式热泵发生器、换热器、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一股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另一部分被加热介质管路独立流经换热器,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2.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主要由发生器、第一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节流阀、换热器、循环水泵所组成;发生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冷凝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蒸发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蒸发器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高温热源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式热泵发生器、换热器、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再进入换热器,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下面以图1所示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中,高温热源在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和换热器内降温后,进入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内升温,进入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的热源温度升高,在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内降温后进入压缩式热泵的第二蒸发器,这就带来如下效果:⑴吸收式热泵的第一蒸发器产生更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浓度可以更低,从而相同的冷凝压力下发生器内更低的发生浓度可以实现更低的发生温度,高温热源在发生器内实现更大的温降。⑵高温热源的利用终温在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内再一次降低,拉大了高温热源出口温度和被加热介质进口温度之间的温差。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中,1—吸收式热泵,2—压缩式热泵,3—换热器,4—合流装置,5—循环水泵, 6—分流装置, G—发生器,E1—第一蒸发器,A—吸收器,C1—第一冷凝器,C2—第二冷凝器,E2—第二蒸发器,K—压缩机, T—节流阀。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是这样实现的:①主要由发生器G、第一蒸发器E1、吸收器A、第一冷凝器C1、第二冷凝器C2、第二蒸发器E2、压缩机K、节流阀T、换热器3、循环水泵5、合流装置4和分流装置6所组成;发生器G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3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冷凝器C2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蒸发器E1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二蒸发器E2有高温热源管路与外部联通,高温热源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式热泵发生器G、换热器3、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C2、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E1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E2。吸收器A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第一冷凝器C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换热器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联通,被加热介质经分流装置6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经过吸收器A和第一冷凝器C1,另一部分被加热介质管路独立流经换热器3,两部分被加热介质经合流装置4经循环水泵5输送至管网,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②流程上,高温热源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发生器G和换热器3降温,然后流经压缩式热泵第二冷凝器C2升温,再流经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E1和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E2器降温;被加热介质一部分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吸收器A和第一冷凝器C1升温,一部分流经换热器3升温,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图2所示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中,减少分流装置6和合流装置4,将被加热介质管路并联进入吸收式热泵1和换热器3,调整为被加热介质管路串联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A和第一冷凝器C1,再进入换热器3,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②流程上,被加热介质串联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吸收器A、第一冷凝器C1和换热器3升温,形成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⑴高温热源经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和换热器降温后,再经过压缩式热泵的冷凝器升温,可以提高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进而降低吸收式机组溴化锂溶液的浓度,最终降低吸收式热泵发生器的发生温度,实现高温热源在发生器内有更大的温降。⑵从吸收式热泵第一蒸发器出来的高温热源,进入压缩式热泵第二蒸发器进一步降温,发挥压缩式热泵蒸发温度低的优势,最大程度降低高温热源的利用终温。⑶提出的吸收压缩复合型大温差换热机组,充分利用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本身的技术优势,扩展了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是通过综合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的技术优势,运用压缩式热泵提高进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热源温度,进而降低吸收式热泵的发生温度,同时压缩式热泵可以将热源温度进一步降低,针对吸收式热泵内部新流程的扩展不具体说明,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