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专利库>专利详情

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公开号:CN206744094U)

  • 申请号:CN201720237448.4 申请公布号: CN206744094U
  • 申请日: 2017-03-13 申请公布日: 2017-12-15
  • 申请(专利权)人: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分类号:A01G25/00;A01G25/16;A01G29/00

专利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包括用于储水的容器和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包括进水管、直管、S型弯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容器顶部进入所述容器并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直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水管较低的一端联通,所述直管的顶端朝向所述容器的顶部并具有开口,所述S型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直管的中部联通,所述S型弯管的另一端比所述直管的顶端高一个管径并与所述出水管联通,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容器的侧壁穿出并通向低处,所述容器的底部设有灌溉孔。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的自行下流的特性,向需要灌溉的果树或农作物根部的容器注水,直到该容器蓄满水后,向下一个容器供水,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可实现整片果园自动化灌溉。
1.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包括用于储水的容器(1)和送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管道包括进水管(2)、直管(3)、S型弯管(4)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2)从所述容器(1)顶部进入所述容器(1)并延伸至所述容器(1)的底部,所述直管(3)的底端与所述进水管(2)较低的一端联通,所述直管(3)的顶端朝向所述容器(1)的顶部并具有开口,所述S型弯管(4)的一端与所述直管(3)的中部联通,所述S型弯管(4)的另一端比所述直管(3)的顶端高一个管径并与所述出水管(5)联通,所述出水管(5)从所述容器(1)的侧壁穿出并通向低处,所述容器(1)的底部设有灌溉孔(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靠近所述容器(1)底部的一端折弯成U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为密封容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溉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与量灌灌溉差别较大,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喷灌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溉方法,设备投资很高,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需要用其他方法补灌,能耗较高,在多风的情况下,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的问题。喷灌需要设备和大量管材,基建投资较高,能耗多,运行费用高,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滴灌系统造价较高。由于杂质、矿物质的沉淀的影响会使毛管滴头堵塞,滴灌的均匀度也不易保证。且滴灌灌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而量灌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用于坡地自动量灌器。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包括用于储水的容器和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包括进水管、直管、S型弯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容器顶部进入所述容器并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直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水管较低的一端联通,所述直管的顶端朝向所述容器的顶部并具有开口,所述S型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直管的中部联通,所述S型弯管的另一端比所述直管的顶端高一个管径并与所述出水管联通,所述出水管从所述容器的侧壁穿出并通向低处,所述容器的底部设有灌溉孔。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容器底部的一端折弯成U型,以实现更好的连接所述直管并保持流水畅通。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为密封容器,可以是水凼或量化容器,设置在需要灌溉的果树或农作物的根部或附近,密封结构可以阻止杂质进入容器内造成堵塞。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利用水的自行下流的特性,把水经过水管从高水位引到低水位后,经自动量灌器调节,向需要灌溉的果树或农作物根部的容器注水,直到该容器蓄满水后,自动终止对此容器供水,向下一个容器供水,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可将坡地上的一列果树从上而下实现自动化的定量供水,实现整片果园自动化灌溉,不需要任何动力实现自动量化的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向本容器内注水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本容器注水完毕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坡地自动量灌器,包括用于储水的容器1和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包括进水管2、直管3、S型弯管4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2从所述容器1顶部进入所述容器1并延伸至所述容器1的底部,所述直管3的底端与所述进水管2较低的一端联通,所述直管3的顶端朝向所述容器1的顶部并具有开口,所述S型弯管4的一端与所述直管3的中部联通,所述S型弯管4的另一端比所述直管3的顶端高一个管径并与所述出水管5联通,所述出水管5从所述容器1的侧壁穿出并通向低处,所述容器1的底部设有灌溉孔11。所述进水管2靠近所述容器1底部的一端折弯成U型,以实现更好的连接所述直管并保持水流畅通。所述容器1为密封容器,可以是水凼或量化容器,设置在需要灌溉的果树或农作物的根部或附近,密封结构可以阻止杂质进入容器内造成堵塞。如图1所示,水流沿所述进水管2进入所述容器1,从直管3的顶端流出进入所述容器内进行蓄水,边蓄水边从所述容器1底部的灌溉孔11对农作物灌溉,因容器内水流入的速度远大于灌溉用水流出的速度,故不影响蓄水。此时因所述S型弯管4的导向并高于所述直管3顶端一个管径的高度,水不会从S型弯管4流入所述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与下一个较低地势的容器相联通,该下一个容器结构与本容器相同,依此类推。如图2所示,当容器1内储水的高度淹没所述直管3的顶端时,停止向容器内继续注水,由连通器原理,水开始从所述S型弯管4向所述出水管5流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流改变方向,沿图中箭头指向流向下一个容器,此时直管3不再有水流出。在下一个容器循环此过程。另外,上述进水管2、直管3、S型弯管4、出水管5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做到更好的密封性,也便于制造和使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坡地,如山上的果园,由高处向低处利用地势自然灌溉。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