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达州工业云! 平台首页 企业驾驶舱 帮助中心 企业登录 企业注册

HI,欢迎使用达州工业云平台!

账号必须大于2位

创新资源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协同创新>专家库>专家详情

崔鹏(教授)

所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担任职务:教授

擅长领域:

联系方式:551-62901450 邮箱:登录后查看

学习简历: 先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工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师从徐南平院士、时钧院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自1986年以来在合肥工业大学工作至今,先后评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化工原理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学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化工学院院长、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研究生课程《化学化工研究进展》、《膜科学与技术》、《分离工程》 担任安徽省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安徽省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

主要成就

近10年来,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次;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次、三等奖2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次、中国专利优秀奖1次。 近10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1项、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9项;以主要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16项,获授权专利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d. Eng. Chem. Res., J. Memb. Sci、J. Chem Eng. Data、化工学报、催化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安徽省规划教材《化工原理》、专著《玻璃钢与复合材料的生产及应用》。 (1)膜材料与膜分离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下,重点围绕渗透汽化分离膜开发,开展水性聚氨酯基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有机硅氧烷改性膜、丙烯酸酯改性膜、离子液体改性膜、氧化石墨烯改性膜、MOF改性膜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先后开展了无机陶瓷膜、高分子微滤膜分离性能评价与水处理应用技术研究;以膜分离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强化为目的,设计了超声强化多通道、单通道无机陶瓷膜-光催化氧化集成系统,研究集成系统反应-分离-过程强化的基础理论,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与新型催化反应-膜分离集成设备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2)工业烟气污染物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针对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燃煤电厂等工业烟气,开展可再生有机胺脱硫剂的设计与制备、吸收-解吸一体化协调控制工艺、核心关键设备和回收SO2资源化技术研究。先后已成功开发出第一代、第二代有机胺脱硫剂及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120万吨/年铁球团烧结烟气脱硫系统,可实现每年回收2~3万吨SO2、直接经济效益千万元,同时实现了除尘、脱硫、脱硝高效协同治理及SO2资源化回收及高值应用。目前正在开展第三代脱硫剂、硫-硝-尘协同一体化脱除及产业化技术的研发。 (3)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于无机非金属矿物化学成份、矿相结构和微观物理结构建立了矿石原料和化学浸提过程的动态数据库,指导企业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了低品位非金属矿综合除杂技术(脱镁、脱硅、脱铁、脱色)和杂质资源化技术。如实现了低品位磷矿石原料镁含量降至0.5%以下、P2O5含量提高至32%,满足高品位矿要求,回收镁开发出磷酸氢镁、磷酸铵镁等产品;如优化的磷酸浸提制酸-结晶工艺技术,使磷酸浸提反应缩短10-30分钟,浸提率提高约3%,结晶时间缩短30-60分钟,产品浓度提高2%-5%,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吸附与离子交换分离技术。开展了大孔树脂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应用技术研究,分别实现了微量有机物体系纯化(含二甲胺、甲酸、DMF、季戊四醇、丙烯酸酯、PVA、PU等等)或水体系分离净化;开发了工业尾气前处理、可再生有机胺脱硫剂热解吸、离子交换法脱除稳定性盐等新技术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