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经历
1986及1989年在重庆大学锻压专业分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在重庆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在职攻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4~2007年在五粮液普什模具集团从事兼职博士后研究
89.05~92.12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锻压教研室助教
92.12~95.03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锻压教研室讲师
95.03~97.02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锻压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
97.02~98.02 重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
98.02~99.02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进修德语进修
99.03~00.03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成形技术研究所(IFU)访问学者
00.03~02.10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材料成形副教授、副主任、副所长
02.10~03.02 受德国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资助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成形技术研究所(LFU)合作研究员
03.02~03.12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材料成形系副教授、副主任、副所长
03.12~08.09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材料成形系教授、博士导师;重庆大学材料成形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模具研究分中心主任;2006年受聘985平台装备制造中心骨干专家。
08.09~至今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形系教授、博士导师;材料成形系学科带头人;重庆大学材料成形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大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重庆大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锻压行业协会“头脑风暴”首席专家(全国共5名),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第二届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第二层次人才,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锻造冲压及粉末冶金分会理事长,重庆市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锻造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及专家组组长,重庆模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中心现代模具研究中心主任。
主讲课程
本科学生: |
材料成形导论 |
硕士研究生: |
塑性成形模拟技术 |
博士研究生: |
塑性成形理论 |
学术专长
塑形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体积精密成形模具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解决体积成形类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用现代体积成形技术、基于知识的工程技术、塑性成形仿真技术、先进模具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大锻件的毛坯精化及工艺优化技术、中小型复杂精锻锻件及模具的关键技术及成形制造过程模拟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提升体积成形模具产业的设计、制造水平,搭建体积成形过程模拟仿真、工艺及模具优化设计制造的科学化、数字化和可控化发展平台,全面提高体积成形类模具行业的生产竞争力。
研究方向二:大型覆盖件模具数字化技术及产业化,结合汽车制造业的需求,解决大型覆盖件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板成形模拟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搭建汽车覆盖件CAD平台、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CAD/CAE平台、进行汽车覆盖件的回弹分析与研究,提升大型覆盖件模具产业的设计、制造水平。
研究方向三:快速模具制造方法研究、模具寿命提高研究、模具再制造设计与制造系统等新工艺、新方法研究。
合作交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先后与美国SFTC公司、Eta公司、MSC公司,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国内五粮液普什模具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大江车辆集团、中国二重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泸州长江机械、云南西仪器股份、西安法士特、重庆长征重工、格力空调重庆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模具工程技术中心等签定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用合作。
产学研基地:与大江杰信公司、格力空调重庆公司、泸州长江机械等建立了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在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重庆长征重工等分别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硕博工作站;与中国二重集团、Eta公司等建立了联合研究室。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指导了80余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50余名,在读33名),18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8名博士生,在读10名)。
科研项目
论文及专著
已在《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Materials Science Forum》、《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系统仿真学报》、《热加工工艺》、《汽车工程》等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
专利
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
表彰及奖励
1)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3)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炮弹弹体毛坯精密成形数值模拟仿真与试验研究”
4)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R&D资源特色分析与科技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
5)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锤锻模CAD系统”
6)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采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改造传统锻造工艺”
7)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运用新模式”
科研团队
在读学历硕士113名,在读学历博士10名;
组建了由10名教师构成的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方向科研团队,形成了体积精密成形、板料成形(冲压)及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三个方向课题组,团队现有博士指导教师2名,硕士指导教师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