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材料科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新型镁合金材料及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研究,大力推动镁合金新材料开发及其在汽车、轨道交通、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关键装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装备发展部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组织了多次镁合金国际国内会议,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Corrosion Science、Scripta Materialia、MMTA、MSE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Materials and Design、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70项发明专利,授权40项。获国际奖励和省部级奖励6次。
是重庆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多名,多名研究生荣获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重庆大学学长学姐领航计划、重庆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多名研究生荣获重庆市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学习工作经历
1993.9-1997.7 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系读本科
1997.9-2000.7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硕士
2000.9-2003.6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读博士
2003.6-2005.9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5.9-2008.9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8.6-2009.6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
2008.9至今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9.9至今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国家镁及镁合金质检中心学术带头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镁合金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新材料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功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重庆材料学会常务理事、重庆表面工程技术学会理事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工程材料、材料学基础
研究生课程:轻合金强度理论与实践
学术专长
新型金属材料及纳米表面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镁合金材料、新型超轻镁合金、镁合金板带材加工及薄带铸轧、纳米表面工程
科研项目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项。参加完成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4项。
负责的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镁合金板材基面织构对称性调控及其对成形性的影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开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镁合金板材非对称技术及装备开发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金属化合物在镁合金熔体中的形成过程及控制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属化合物对Mg-Al合金晶粒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式双辊连铸镁合金薄带坯的高坝熔池系统的基础研究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精度镁合金薄板加工技术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超轻镁锂合金材料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大型镁铸锭(坯)和构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863项目,宽幅镁合金薄板坯连续铸轧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研究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镁合金3C产品塑性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的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成分和工艺的变形镁合金基面织构弱化的基础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镁合金薄板挤压轧制和成卷轧制技术开发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镁合金薄板成卷轧制技术开发
论文及专著
已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专利
申请发明专利70项,获权40项。
表彰及奖励
国际镁协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技术方面一等奖1项,汽车轻量化优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科研团队
潘复生院士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